德普第1844篇
人人都说这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时代,我们尽量不把文章写得太长,希望你们不会读一半就划走。
这是一个刷爆短视频的时代,坐在电影院完整看完一部电影有时是一种奢侈,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五分钟看完一部电视剧”。
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诗歌吗?
连高考作文都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诗歌好“无用”。
也许正是因为“无用”,我们才更需要诗歌。“有用”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九年级语文的第一单元是讲诗歌。
于是,连续4年,每年的这个时候,双语初中 IG3年级的同学们便开始写诗。在每个秋天到来的时候。
诗歌是什么?看上去好难。不会写怎么办?每年写诗前,都会有同学担心。
没关系,老师们准备了《诗歌创作课》。
“用有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到处都是美的、浪漫的,可理解的、等待被理解的。”在高高老师看来,用有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世界便处处是诗。
“山路边一朵花开了,你心有所动,想到了生命的可爱可敬,你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诗。生活给予我们诗意的栖居。”同样教授诗歌创作课的龙辉老师,用了“心有所动”这个词,异曲同工。
一轮《诗歌创作课》下来,一些嘴上嘟嚷着“我不会写,写出来有点难为情”的男孩子,也开始关注路边的一朵小花,天边的一片云,开始认真地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全年级每一个孩子,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诗。有的写了三首、四首……甚至更多。
于是,老师们决定来一场秋日“晒诗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用几百首诗歌,铺满了秋天的校园。
在这个实用至上主义盛行的时代,相比于读各种工具书、理论书和小说,诗歌似乎已经沦为了最没用的一种文体。
诗歌展一共展出了5天。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作品,现场还有拼贴诗活动,吸引同学们和老师们前去即兴挑字拼贴诗歌。
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于坚说,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
诗连接了文学、音乐、美术,也连接了哲学和宗教。而没有了诗意,文学艺术的审美就难以实现,没有了诗意,哲学和宗教也会失去温暖。
世界在门外闪光,我们都需要诗歌。
“晒诗会”当天,吹着微风,晒着暖阳,我们看了好多诗歌。每看一首,心就跟着跳一次。
遗憾的是,由于篇幅有限,在此我们只能展现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依然希望,通过这些句子,在这匆忙的世界中,给大家带来一些美好。
/唐钰紫/
过完了她的一生
如果
如果天空仰望着我
如果阳光从西窗跑进
如果爱争吵的人都哑了声音
如果炮火都闭了嘴巴
如果一切都实现了
长大
妈妈
我长大了
懂得运用
那些华丽的辞藻
学会那些
连父亲也不会的数学题
了解更多外语词汇
可是妈妈
什么东西似乎被我弄丢了
天晴时
我不再出门
闲暇时提起笔
却迟迟落不下
妈妈
我弄丢一切吗?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
大人们讲话
便会点着头说:“哦”
长大后,什么都懂了
大人们讲话
还是点着头说:“哦”
一束光穿透树冠
洒在人们的脸上
可是黎明是短暂的
我们终究要
直面夜晚
就在脚下
我走过人间
我在这人间走走停停
也爱上那星星点点
我爱,爱那白杨木影子被拉长
我爱,爱那花店打折出售的郁金香
我爱,爱那溪流无论汹涌或是稳当
我爱,爱那偶尔圆满的月
爱那雨下一整晚
爱那陌生油纸伞
爱那风花雪月,爱那人情冷暖
我路过人间,走过人间,更爱着人间
/林思宸/
我想当剧场上的主持人
想当聚光灯下的舞者
想当飞越大海的鸟儿
想当字母A而不是Z
可是......
没有节目,又怎么有主持?
没有灯,又怎么让别人看到舞蹈?
没有大海,又何谈飞跃大海?
没有其他字母,当A又有什么用?
而我
八十亿中的一份
月光如镜
月光碎了
宛如一轮镜子
始终反射着微弱的阳光的镜子
碎片坠落地面
灿烂的银河
太大了
大到如月亮那样的镜子
都不足以描绘她的容貌
洞中人的皮影戏
你以为
从东升起的太阳
天空中降下的雨滴
蝙蝠倒挂着睡觉
是真实的世界
事实上
倒立成像的视网膜
蒸发而上的水滴
不动的太阳
/况午阳/
回家
月光碎了
一片一片
随着涟漪不断变化
露珠裹着月光的碎片
跌碎在青草尖
钻进了泥土里
灯火
一瓶墨水在天空打翻
还剩一排金黄的绸缎
在天边艰难地残喘
漆黑的世间一片哗然
晚归的人们或找不到归途
却不然
一盏,两盏,三盏
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摇曳在了世间
汇聚在了路前
一时间
云消雾散
睁开眼了的黎明正笑得灿烂
若是黑夜将我碎尸万段
我便化作灯火点点
旅行
/翁诚一 /
人生是一场旅行
我们都是天外的来客
不断寻找旅行的意义
听见了
风与自由的呼啸
岩与契约的低语
水与正义的反抗
看见了
雷与永恒的奔鸣
草与智者的蜕变
火与战争的悲剧
我知道
世界终将遗忘我
但我所见证的一切
雨后
/段依妤/
蓝天碎成几瓣
洒下落寞
伴着雷鸣的低吼
只留下黑压压的苦涩
去见那闪耀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