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款冰淇淋,都标榜说是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发。
感觉已经红了有几年了吧。
还诞生了好多个面包品牌,比如知嘛健康、药食坊、仲景生活、四气五味、轻体日记等。
从品类上看,大多集中在吐司、软欧、贝果、碱水等适合夹馅的面包上。
以红枣为主要原料的经典中式烘焙糕点之一,软糯香甜,也是很符合国内消费偏好的口感。
同时相比传统的红枣糕,无论是风味搭配还是层次组织上,也都有了新的升级之处。
整体来说,中药入甜点,大多是将草本风味应用于蛋糕胚以及奶油层中,另外辅以一些草本浸渍果丁、啫喱果冻层等,组成简单易落地的产品。
中药煎煮成药汤,本身就与茶饮更适配。
而且说起中药茶咖,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医馆属性而增设的衍生业务。所以它的盈利模式并非单纯卖饮品,而是依靠后端的配套服务。
先诊脉后开茶,交叉式的场景混搭,搭出了一个独特的“双倍养生”体验感。同时通过自身需求和体质去选择合适的饮品,现场配比现场烹煮,妥妥戳中了脆皮大学生、脆皮打工人的心理需求。
借助他们自发性地打卡晒帖,来帮助医馆有更多的流量。
“中药+”火,咖啡赛道也火。
那二者有了交集,也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
做法上有将少许中药与咖啡一起磨粉萃取、也有往药液中加入咖啡液、或是将中药和咖啡共同冷萃,还有将中药粉和咖啡粉手冲。
而常见搭配有肉桂、陈皮、罗汉果、枸杞、人参、甘草、沙棘、灵芝、龟苓膏等,能够中和咖啡的苦涩之味。
大家都知道,健康烘焙带来了健康食材的蓝海。
除了让熟悉但利用率较少的红枣、黑芝麻、核桃等食材有了更多搭子。也让银耳、金银花、枸杞等小众食材,获得了出道的机会。
这些食材虽然用的少,但风味上还是比较贴合我们的味蕾,在尚未冠上中药概念之前,便已经被吸纳在中式风味赛场。
现如今,大家越挖越深,越挖越“不择手段”。
更是让曾经只能被动触发技能的“药”,比如人参、石斛、黄精、阿胶等,纷纷冒头。还有如川贝枇杷、西瓜霜、八仙果、凉茶等具有一定功效的组合开启了“第二春”。
一时之间,真不知道我是来品尝美食,还是开方抓药的了。
我查了下,目前2024最新版,药食同源物质名单共计106种。
8月份的时候,已经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4种物质正式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对于消费者而言,养生是要养生的,但中药味也是不能有的,得符合面包蛋糕好吃的第一要义。
但事实上,仅从风味上来说,106种药食同源食材中就不是每种都具有适配性。
若是想要掩盖过于强烈的“药”味,那势必得添加其他配料,那加多了吧,还符不符合健康的定义?而且即便是加多了,也不一定能掩盖。
结果就是,即便有尝鲜欲,也不能实现复购力。
其次,从养生角度而言。
虽然有一部分的消费者主要是想起一个心理安慰作用,但肯定也有另一部分消费者内心还是希望有用的。
从表面看,中药面包、中药茶咖确实携带了一种食补的姿态,但中药的药理还是很复杂的。什么体质适合食用?什么食材适合搭配?不是那么简单的。
随着发展,日后推出这类食品,是不是还得问问有没有中医药膳资格证?
有一说一,中药冰淇淋……寒性的冰淇淋加了中药就可以抵消了吗?
评论区有没有懂养生的来说说你的看法。
而且使用含量也是一个问题。
假设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面包确实有好处。
但为了提高面包的适口性,往往面包的中药气味都不会太重,所以添加多少含量才能达到效果?这些中药是否与面包中的其他成分具有适配性?也很值得去考虑。
那,“中药+”烘焙食品还可以入局吗?
我认为固然前方有困境,但“中药+”呈现的养生理念还是值得鼓励的,尤其对于情绪价值是有益的。
在健康烘焙的大环境下,依旧有突围的可能。
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升级、消费场景多元化、情绪价值消费的进一步放大,节日限定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愈发旺盛,这也是烘焙传统渠道破局“烘焙+”,抢占风口的重要机遇。
2024中国烘焙展览会(秋季展)将与2024 HOTELEX 深圳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同期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年度收官之际,承上启下以“烘焙+”、“节日节令”为主题,为行业盘点大烘焙元年新商机。此次“烘焙+”盛大联展规模将达到30万㎡,参展展商数量扩充增至3000家,预计吸引20万+专业观众,将汇聚烘焙甜点及轻餐、咖啡茶饮、饮品综合、食品综合、餐饮设备、桌面用品、连锁加盟、酒水综合、潮玩等九大板块的优质资源,一展贯通全产业链上下游,引导“烘焙+”更广阔的市场前景趋势!
了解更多
2024中国烘焙展览会(秋季展)
限免领取2024中国烘焙展览会(秋季展)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