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川:一个人被洗脑后的四大表现

文摘   2024-11-09 08:18   四川  


你觉得马国川老师说得对吗?


马国川的名著“国家三部曲”在先知书店被卖断货了,我想起他还有一本好书《我与八十年代》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


年长一些的朋友都知道,198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相对而言精神自由、灵魂升华的年代。

 

有位老师曾说,她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在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求生、求偶,繁衍,趋利避害,热了想乘凉、冷了想取暖的自然属性之外,“剩下的”那些东西,总得有一个名字,那就叫灵魂吧。

 

可见,如果没有灵魂这个词,形容人的属性将变得多么吃力。

 

但如今,似乎用不上灵魂这个词了——人们越来越物质,也越来越功利。富有勇气的人少了,现实的人多了;叛逆的人少了,跪舔的人多了;鼓掌的人多了,反思为什么鼓掌的人少了。

 

我们终于发现,精神、理想、自由、独立,小说、诗歌、文学、艺术,都抵不过一张抄来的、毫无创意、满是商业术语的PPT。

 

但曾经可不是这样——那逝去的1980年代,却是一段充盈着灵魂的青春岁月。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浪漫热诚的年代,是商业化大潮逼近前,理想主义和思想启蒙运动的黄金岁月,那也是一个贫乏、肤浅、简单、“很傻很天真”的年代。


马国川自2007年底开始,持续至2008年岁末,进行了一系列今天看来尤其珍贵的人物访谈,结成了这个不可多得的集子——《我与八十年代》

访谈对象为当年就影响深远的十二位八十年代风云人物——王元化、汤一介、李泽厚、刘道玉、张贤亮、刘再复、温元凯、金观涛、李银河、韩少功、梁治平等著名学者。
书中记录受访者之一的王元化先生说:

我深信学术的价值,必然比一时的政治更大。为了现实政治斗争的私利而厚诬古人,或强以己意凌驾其上,是风行一时的做法。作为一个学者,我不能容忍政治强加于学术的虚伪。

这样的话,今天听来是不是有振聋发聩之感觉?而书中这样的至理之言和金句,不说俯拾即是,但肯定很多。

他们的对话,于八十年代有歌唱也有批判,有追忆也有反思,有深情眷恋,也有决然告别。八十年代是一个宏大的思想运动,持续时间不到十年,却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马国川这本《我与八十年代》回望那个时代,同时也是对当下的审视和逼问。

这本书在先知书店还有些库存,可以说殊为不易。感兴趣的朋友,可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下单。




↓↓ 浏览原文 更多好书      点亮在看 与君同在 

闻道不分朝夕
朝闻道,夕不死。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本号长期推介先知书店经典好书,每日早晨更新,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