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畏因,愚者畏果”这个说法,看似鸡汤,但其实是合乎生活逻辑乃至自然法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们重视事件的起因,愚笨的人们才成天担心生活中会不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可收拾的后果。它劝喻世人应把精力放在对事物缘起的洞悉上,而不是消极等待各种未知之果的“事到临头”。这两句话貌似民间智慧,然而却有正式的出处。李炳南居士(1889~1986)在《佛学问答类编》一书中说:先所造之罪恶,因由也,菩萨有智,见始知终,所谓畏因也,畏可止造。佛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在佛门,菩萨不但慈悲,而且具有大智慧。因此说“智者畏因,愚者畏果”。这里所谓“菩萨有智,见始知终”,就是说智者能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预知未来;而“所谓畏因也,畏可止造”,就是说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即可防止不利结果的发生。是的,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选择,不得不做各种判断。遗憾的是,庸众的判断多情绪化,因此其选择也多表现为非理性;当无法承受某些后果时,则出现种种无谓的对抗或逃避……所以掌握理性决策的原理,可以调动我们的聪明才智,提升选择的质量,改善生活的品质。而要做到“理性选择”,则须弄明白生活中的“因果法则”。手头有一本美国心理学者雷德·海斯蒂(Reid Hastie)和罗宾·道斯(Robyn M. Dawes)所著《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其中有一章就是讲“偶然与因果”。
没错,生活中出现的许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的缘由;当我们洞悉那些缘由后,很多不利后果是可以通过理性选择去加以规避的。
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而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似乎感触尤深。几乎毫无预兆地就遭遇了“疫情”,或者一不小心就进入了“战区”,人生中的各种变故随时都可能发生,祸从天降……这其中虽说存在着很多“不可抗力”,但为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局?假如我们对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有所了解,在判断和决策方面就有可能高人一筹,从而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生活的鞭打”(实例很多,比较敏感,我就不举了)。《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智慧。它们看似简单,但只有当你捧读过后才会发现,“茅塞顿开”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该书第一作者雷德·海斯蒂,毕业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耶鲁大学,并在哈佛大学开始其学术工作。他积极寻求校外研究机会,在医院和法庭中展开关于医疗和法律决策的研究。他终生致力于现实情境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医疗决策、法律决策、天气预报、消费者和商业金融决策等领域。尽管这个世界充满着林林总总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确实是一本接地气的好书,值得信赖。该书第一版即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士奖,而且其汉译本也很优秀,译者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谢晓非和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纾。“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是一个富有前景和重要意义的科学难题。如本书所述,寻求理性之路漫长而且艰难。如今人类已经历了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人类之所以能成功地完成觅食、保障安全、选择配偶、保护后代等生存任务,以至主宰地球,正是因为我们通过自然选择的进程,拥有了一项独特技能——做出好的、可持续的、适应性决策。”李纾老师的见解足以说明,理性决策对人类本身的发展有多重要,而对人类个体而言又是多么地不可或缺。
地球生机勃勃,曾经一度主宰过这个星球的生物——譬如恐龙,早已灰飞烟灭;而自从有了人类,再凶猛威武不可一世的动物,都无一例外地匍匐在了人类足下,正是因为只有人类才具备理性,才能“做出好的、可持续的、适应性的决策”。两位学者凭借其在哈佛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名校的30年从教经验,结合自己在司法、医疗、商务等领域的实际经验,采用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运用行为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去阐释人类在判断与决策方面所具备的规律、特点及缺陷,并在理论高度上论述了这些表现的根源。在这本获奖著作的最新版本中,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用一种非学术性的语言和大量来自金融、医疗、司法和工程领域的逸闻趣事,将理性决策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的决策行为进行对比,全面介绍了决策和判断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发现。感兴趣的朋友,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拥有世界心理学经典名著《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 浏览原文 更多好书 点亮在看 与君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