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IV——“三战”爆发后中国陆军对重型坦克可能的改进

百科   2024-09-16 12:00   捷克  


上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军事力量达到巅峰状态,苏联历史上有两位装甲兵主帅,一位是战功卓著的罗得斯特洛夫,另一位则是冷战时代的巴巴贾尼扬,后者之所以能晋升装甲兵主帅,主要是因为在其任期内苏联陆军装甲部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力压北约装甲部队。所以那一时期出现了针对苏联突袭欧洲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相关作战设想,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部著名小说《第三次世界大战》。该小说以苏联突袭欧洲为开始,欧洲在美国支持下拼死抵抗,最终以美国和苏联相互发射核弹毁灭对方一个大城市为代价,最终和谈结束。这本书是以1979年的兵棋推演为基础,1981年出版的,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尤其是日本方面,对于这本小说的同类型创作一下子火了起来,其中《明斯克号出击》和《苏联在日本登陆》写的比较有水平,因此一般列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套装。

《第三次世界大战》封面

有意思的是,日本的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中国。中苏两国在1969年珍宝岛冲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剑拔弩张状态,但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又与西方国家关系出现较大缓和,尤其是中日关系,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提供了经济和技术支持,在西方看来,在反苏方面,中日近乎盟友。但是日本作家也清楚认识到中日两国军事力量加起来也难以抵御苏军重装集群的突击,因此持久抗击是必然的。对照中东战争和俄乌冲突不难看出,在持久作战状态下,势必将国内所有能用的作战装备全部启用,例如乌克兰东部地区民兵甚至将已经成为纪念碑的IS-3坦克发动后略加整修直接上了战场。今天我们就继续脑洞一下,看看如果80年代初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将会对重型坦克作怎样的利用。

解放军共装备过82辆IS-2

其实中国陆军当时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坦克只有两种,一种是当年从苏联进口的82辆IS-2,包括1943年型和1944年型(也就是俗称的IS-2M),另一种就是一辆WZ111原型车。中国当时虽然引进了80多辆IS-2,但是由于弹药供应的问题,实际上自朝鲜战争之后这些车辆就很少露面,最后一次在1972年的露面还是模拟T-62(装甲厚度接近)测试反坦克能力。如果中国长期作战,那么这些装甲厚度还算不错的坦克肯定会重新武装,那么会如何武装呢?我的前提是保证这款车发挥出最大效能,不考虑节省成本(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脑洞大开嘛,还是值得一试。

D-25型坦克炮

D-10型坦克炮

首先就是火力问题,其实主要是弹药供应问题。当时中国陆军坦克炮主要有三种,一种是59式100毫米坦克炮,也就是D-10坦克炮的中国版,另一种式滑膛的100炮,再就是85毫米炮。考虑到100滑性能不佳,在69式上装备也没有多长时间,85炮口径太小,所以考虑到火力通用,将为IS-2换装59式100毫米坦克炮,顺带着安装双稳。另外由于122炮采用分装弹药,100炮采用整装弹药,估计弹药架重新布置,载弹量也会有很大变化,但是再怎么算也应该不少于28发。

红圈里就是73式机关测距仪

根据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验,应该为IS-2安装73式激光测距仪,根据59-1式坦克的情况,最好的情况下会为该车增设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退一步讲即使没有这个,仅靠双稳和激光测距仪,其火力精度也会大幅提高。另外在炮塔上应该会增设12.7毫米高射机枪。动力装置为了保证和59式通用,应该依然使用B-2柴油机,传动装置能和59通用的尽量通用,不通用的也就没有办法了。另外59-1坦克上改进的很多人机工程,例如红外大灯、液压助力、伪装天线、气瓶充气装置、发动机机油失压报警器和摩托小时计等,能加的都加上。

车体大概类似于坦克世界的C系IS-2完全体但是安装100炮

另外最好的实践形式是将所有IS-2全部拆散,零件归类,重新组装,而不是单车改造,这样的话虽然最终改造出的数量可能会少一些,但是却能够保证新组装车辆都是近乎统一的车况,剩余的作为零部件使用,也利于维修保养。经过这样改进的IS-2,外观上就类似于《坦克世界》里面装备100炮的C系IS-2,当然激光测距仪和红外大灯游戏模型里面没有。考虑到中国这批IS-2车龄都是30多年,所以改装35-40辆还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能够自行生产部分零件,则这一数量很可能会在60辆左右。按照过去中国陆军重型坦克连6辆车的编制,可以编6-10个重型坦克连。

WZ111很可能直接装上一个IS-2炮塔上前线

除了IS-2之外,还有WZ111的原型车。苏联实际上在二战最困难的时候确实连样车都拖出来上了战场,在战争阴霾下,我们的WZ111原型车也会为国家再次征战。由于中国当时始终没有解决配套的炮塔和武器系统,实际上这辆原型车只有底盘,好在底盘进行过机动性测试,换句话说,也就是能跑,所以说只要安上炮塔就好了。从通用性考虑,直接拿一个进行前述改装的IS-2炮塔装到WZ111上无疑是最经济划算的。

中国60、70年代大量装备的气缸破甲弹

这样的做法从坦克炮威力上来说似乎有所降低,但是换装之后因为火控系统的加持并且可以使用新式的100毫米气缸微旋破甲弹,其反坦克能力反而更强,另外由于弹药重量减轻,相比之下装填手疲劳的也慢,但是火力持续性还是受制于载弹量。不管怎么说,如果真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我们不得不连T-34和IS-2这样的老式装备都拉上前线的话,上述改装也许就会成为事实。不过实际上苏联在那个时候也没有真正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能力,毕竟苏联的领导人不是亡命之徒。






战史堂
推送高质量军事战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