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自我成长

文摘   2024-09-25 11:42   北京  


家庭教育指导教师

优秀案例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中学  肖乐-


优秀案例

家访背景

一、学生情况


女生穗穗,12岁。因被老师发现该生手臂上有割痕,反馈到学校德育处,我们向班主任了解该生情况为:该生经常请假,学业表现不佳,考试有作弊行为,有手机依赖甚至会带到学校使用。


二、家庭情况分析  


1.家庭结构及经济状况。穗穗幼年时被寄养在亲戚家中,后被接回到父母身边读小学,因家庭经济及其他原因在家休学了2年。休学期间帮忙照顾弟妹,母亲整日工作养家,很少陪伴孩子。父母经常因为经济问题、感情问题吵架。穗穗没有独立的房间,长期睡在客厅沙发上。


2.亲子关系。穗穗说父母忙于工作且重男轻女,对孩子缺少陪伴,自己带弟弟没有自由。因父母经常吵架,感情不和,穗穗觉得家庭不幸福的原因在自己身上,负罪感重。父亲态度强势强硬,语言难听,沟通不畅,亲子关系差。父母曾答应把小阳台收拾出来作为自己的房间,但又没下文,他们经常说话不算数,所以不信任父母。


父母说孩子敏感脆弱,极度叛逆、冷漠,在家基本不跟父亲交流,言行语气不佳、态度恶劣。母亲怨气较重,经常责骂孩子。孩子沉迷手机,常常凌晨才睡,家长无法对孩子的手机进行管理,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教育孩子。


3.教养方式。根据以上情况,该家庭的教养方式为专制型、忽视型混合。


三、学校表现


1.教师管理。该生文科较好,理科成绩很不理想,班主任批评教育较多,所以她有害怕面对老师、不愿意上学的想法。


2.同伴关系。有几个玩的比较好的女生,跟穗穗常常会在线上联系,她的一些极端想法会被及时报告给老师。


由于家长不愿意老师到家里去,所以学校德育处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


家访主题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自我成长

家访目标

一、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父母性格特点、教育方式、教育理念;


二、提出教育建议,引导家长自我反思,改进教育方式,提高亲子关系质量;


三、通过父母自我成长,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家访过程

第一次家访约见了穗穗的父亲,父亲反馈孩子在家总是玩手机,不听家长的话,不好好吃饭不好好说话,总之非常叛逆。我首先肯定了父亲的本次到校家访的行为,表扬父亲愿意为女儿花时间花精力,关注女儿成长,从而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氛围。之前从孩子口中我们得知,父亲会说一些特别伤人的话,例如“你是不是有病,有病的话我们我带你去看心理医生”,还有说话不算数,例如答应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但又没有下文。因此我们建议父亲多用行动表示对孩子的爱,而不是口头上说说,更不要说一些刺激性的话,对教育有反效果。最后强调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包容妥协,父母或亲子之间总是吵架,孩子会没有安全感,整天心神不宁的话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听取有益的道理。


本次谈话还邀请了街道社工站的刘社工,她给出的建议是跟孩子沟通要平等温和,不要强势,否则会有反效果。希望能把家里的小阳台收拾出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本次谈话主要围绕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开展,父亲态度较为谦虚,表示会改变自己。父亲反馈孩子母亲脾气暴躁,总是责骂孩子。因此我们决定再邀请母亲来学校沟通交流。


第二次家访约见了穗穗的母亲,家长反馈曾经因为家庭变故,影响穗穗的升学和生活,但穗穗仍然帮忙带弟妹,非常懂事。孩子的父亲说话内容和语气很不好,导致亲子关系冷漠生硬。平时因为自己要赚钱养家,对孩子陪伴也少。自己脾气不好,两夫妻吵架比较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但自己作为母亲,虽然心力交瘁,但仍然会尽力去维持这个家庭。通过交谈,我觉得穗穗母亲是一个能自省、会反思的人,因此谈话主要围绕改善她的个人心态开展:首先我肯定了妈妈对家庭的付出,穗穗聪敏、敏感,比同龄孩子想的更多,再加上以前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父母要多陪伴,沟通方式要平等温和。作为妈妈虽然生活不易,但过多的争吵和抱怨会影响孩子的心态,让孩子觉得家庭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从而有厌世的想法。根据孩子的表现,我们判断有抑郁倾向,希望能尽快去找心理医生做评估。


穗穗妈妈表示以后自己会少发牢骚,会多请假陪伴孩子。暑假会带孩子去农村住一段时间,感受大自然之美,调节孩子心情。改进沟通的方式方法,尽快带孩子开展心理评估。


本次谈话中我主动与家长建立情感联结,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并共情,耐心倾听家长的讲述,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几天后穗穗妈妈反馈孩子被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


第三次家访的原因是同学反馈穗穗有自杀想法,因此学校马上约见其父母,学校副校长也一齐参与。家长表示孩子去看过心理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但由于家庭经济问题,无法持续治疗,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深深的无力。副校长表示孩子已经出现了强烈的自杀想法,这是一个危险的苗头,希望家长尽快带孩子做心理评估及治疗,及早干预。此外,跟敏感孩子的交流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硬碰硬。我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因为父母改变了几天就希望孩子有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需要耐心等待。原来的方法行不通就换一个,不要跟孩子硬来。多陪伴少说教,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无论是对孩子的一生还是对整个家庭都有好处。刘社工建议尽快带孩子做心理干预,拯救孩子,有需要可以寻求社工站的帮助。


家长表示这段时间会请假陪伴孩子,尽快带孩子继续治疗,改进沟通的方式方法。


本次家访结束后,穗穗母亲又与我在微信上联系了几次,反馈孩子转介后的情况、在家里的表现等。九年级开学后,穗穗上学的次数增多,见到老师也会主动打招呼,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

家访分析

根据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家访是教师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真诚的沟通来表达自己家对学生及其家人的关怀。在对穗穗同学的家访中,我肯定了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和自省,建议家长改善心态、说话语气、教养方式等,与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自己成长了改变了,孩子才会发生改变。我的真诚让家长多次与我联系,沟通孩子的事情。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穗穗从“安全需求”起就没有得到满足,她缺少陪伴,缺乏归属与接纳、鼓励与支持,成就感缺失以及低自尊等,因此在青春期出现叛逆、自伤、手机依赖等行为。经过多次家访和线上沟通,学校引导家长反思家庭教育方式,改善家庭氛围,注意说话语气方式,给予孩子自由和空间,肯定和鼓励,满足自尊需求。家长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孩子也发生了惊喜的改变。





专家点评


该案例展示了一系列具有着鲜明的主题的家访活动,通过家校社协同共育,肖老师与孩子父母真诚沟通,打动了父母,带来了父母的认知、心态和亲子沟通方式的改变,孩子也发生了改变:


第一次与父亲沟通的家访活动围绕亲子沟通方式,通过肯定父亲的行动同理了父亲,这位父亲谦虚地接受了肖老师的建议并表示他会改变自己。在肖老师与父亲的此次家访活动中,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方式应该是真诚的、平等的沟通。反观这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他对孩子不能接受,甚至充满指责“你是不是有病,有病的话我们我带你去看心理医生”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父亲这种绝对主导的沟通方式,是孩子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的重要根源。因此,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改变思维方式、沟通方式,多与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看见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孩子重建良好的情感关系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第二次与母亲的家访围绕改善母亲的心态,肖老师对母亲的付出和反思给予了认可和肯定,我们看到了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和肯定“穗穗仍然帮忙带弟妹,非常懂事”。穗穗童年寄养亲戚家,童年创伤的疗愈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整个家庭重建与女儿爱的链接,好好补偿孩子缺失的爱。父母的改变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父母自我接纳、自我成长,并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与孩子重新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才会相信自己,喜欢自己,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会教育管理自己,学会自我成长。


第三次家访是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会谈活动。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及时对孩子进行转介救助、心理干预和持续的心理治疗。孩子生病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老师的关爱和社会的支持。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导、家庭的积极重塑和转化、社会的救助和支持这一系列家校社协同共育活动开展,孩子的改变令人惊喜——案例中,穗穗的内在需要被看见、被认同,内在精神被疗愈了,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好了,也慢慢与别人建立了正常的交往关系,能够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上学次数也增多了。


希望穗穗在父母和老师们的关爱下健康茁壮成长!




END




微信号BNUfeicdfe

邮箱|feicdfe@bnu.edu.cn




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项目

(第三期)

火热招生中🔥🔥🔥

北师大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要从事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学与科研。致力于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专业化科研机构和国家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