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一、孩子情况
小彤,八岁,就读于广宗县葫芦中心小学,2023年9月1日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性格内向,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课后经常自己坐在班级里发呆,不出去与同学玩耍。
二、案例背景
2024年4月初的一个早晨,我在学校门口值班,遇到了小彤,她的父母跟在后面。从学校门口到教室门口,她一直大声哭闹,并且不停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死活都不肯进教室。她的爸爸高高举起大手想打孩子,我第一时间拦了下来。看到这种情景,我耐心地劝说爸爸不要打孩子,有问题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据家长反映,小彤上半学期能够准时来到学校,这学期刚开学时基本也能正常上学,可就在前几日开始不愿到校上学,后面几天小彤都是在学校门口或教室门口哭闹,不愿进教室。有几日小彤要求母亲在其教室外陪同等候,有时只同意上两节课,然后回家。
三、总结分析
(一)家庭方面
1.小彤的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
小彤家中有三个孩子,她有两个哥哥,作为最小的女孩,父母特别宠爱小彤,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对女儿投入了过分的关爱,父母除了上学这件事,几乎对小彤百依百顺。小彤父亲在北京送外卖,几个月回来一次,但只要一回到家,便是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必须要买点吃的喝的才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小彤妈妈有较多时间照顾小彤,为了能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虽然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对孩子过于骄纵,每日村里小超市都有小彤的身影。
2.小彤父母的关系
小彤父母时常会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而且很多时候都当着小彤的面吵架,对小彤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教育小彤时,夫妻二人经常观点不一致,常常互相指责,导致小彤无所适从。
3.父母的教养方式
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养方式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第三类民主型教养方式。从小彤的家庭教育情况来看,小彤父母对小彤的教养属于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小彤父母缺乏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过度溺爱的同时又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二)学校方面
1.老师的管理方式
据小彤讲,老师有大声批评学生的现象(我也和相关的老师进行了沟通证实,相关老师也表示今后注意方式方法)。小彤感觉害怕,并以此为理由拒绝到校上学。1969年,巴尼特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学校和社会有关系的一类害怕明显地增长了,如学校恐惧症等。
儿童的许多害怕与父母不合适的教育方法有关,尤其是父母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儿童的行动,使儿童对原来并不害怕的对象和活动产生莫名的害怕。小彤同班的大部分同学并没有特别害怕的情景,小彤却非常害怕,这种情况很可能与小彤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2.同伴关系
小彤在班里沉默寡言,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下课时经常一个人发呆,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着爸妈买来的小零食。小彤在交友方面比较被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没有及时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小彤不喜欢学校的一个原因。
总之,小彤的成长环境,父母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学校老师不甚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交友方面的问题等是小彤厌学拒学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持续关注着小彤在学校的状况,并对父母进行了反馈,保持着家校的沟通协作。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
本人参加了广宗县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后,我与小彤的父母进行了多次沟通和交流。2024年6月3日,我前往小彤家中,与其父母敞开心扉的交流了孩子的问题,并给出如下建议:
1.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
(1)引导小彤父母达成一致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要保持一致,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一致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达成教养方式的一致还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执,有利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品德发展水平的降低。
(2)改善夫妻关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我对小彤父母进行了非暴力沟通技巧的引导,让家长学会遵循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非暴力沟通方法。在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后,我让小彤妈妈对着自己的丈夫使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对其打孩子的感受,需要和请求。然后再让小彤爸爸对着妻子使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对其娇惯孩子的感受,需要和请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指导家长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品质
让孩子多参加具有自我教育功能的活动,如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的活动,多读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游戏、打球等。孩子可以很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具体计划如下:
周一下午放学后: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书;
周二放学后:孩子帮妈妈洗碗,共同完成家务;
周三晚上: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周四放学后:约其他小朋友到小彤家楼下一起打乒乓球;
周末:爸爸和小彤一起打羽毛球,如遇特殊情况 ,计划灵活调整。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按时上学的习惯
在家里,对待小彤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度满足;对待其不合理要求,不予满足。比如在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哭闹时,家长可采用如下方法:孩子哭闹不止时,把孩子抱到一个安静的屋子里,家长不要离开,看着孩子哭闹一段时间。孩子会从愤怒、祈求,再到无望,当孩子哭累时,轻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最终让孩子明白无理哭闹是无效的,逐步养成规则意识。
五、家庭教育指导后的改变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小彤在体育课上和同学一起欢快地跳绳,就把小彤和同学一起跳绳的场面拍成小视频,通过微信发给了小彤妈妈,小彤妈妈表示自己不再那么担心了。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小彤能够正常上学了,后期我又对小彤和她的父母进行了持续的跟进和引导,较好地促进了小彤的健康成长。
专家点评
现在不少孩子不喜欢上学、不愿意上学甚至拒绝上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不一定只是“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一个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因为上学让他不舒服,或许他在家庭里被忽视、被责骂,在学校里也被批评、受孤立。王老师案例当中的孩子上学哭闹,有三个原因:第一,和父母的关系不好。第二,和某些学科老师关系不好。第三,和周围的同学关系不好。所以,有关学生学习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也应该从关系入手。
好关系就是好教育。教育应该从建立好的关系入手。好的关系一旦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成长的心法》一书中强调了这样的核心观点: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建立在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和有创造力的孩子。他提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五个关键的要素——尊重、信任、探索、爱和陪伴。
王老师从建立好的关系入手,在统一教养方式、改善夫妻关系,引导孩子参加体育、劳动及游戏活动、树立规则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家长做了持续的沟通与指导,随着家庭氛围、学校环境的改变,孩子找回了集体运动的快乐时光。因此,在学校教师的专业指导下,父母的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成长尤为重要。父母的自我成长会感化并促使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成长,进而引导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将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自信!
微信号|BNUfeicdfe
邮箱|feicdfe@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