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漫画英雄电影,必高举视觉特效大旗,以大搞破坏为己任。然而诺兰版《蝙蝠侠》的诞生,令漫画电影也被开辟出文艺片类型。文艺漫画电影虽以科幻超现实为背景,但早已不见一般漫画电影对大场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角色超能力的极度渲染,以此为辅,转而思索其人文色彩和社会现实意义起来。《守望者》的原著漫画气质,必然注定了这是一部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
原著与历史进程紧密挂钩,美国关键历史事件的发生,必然有守望者的参与。从三四十年代的一代民兵组织,到七十年代的二代守望者,无不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他们历经一战、二战、越战、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越战,从这点上来说,倒是与阿甘的道路类似。而随着守望者逐渐从幕后打击犯罪者转向美国国防部的军队,正是社会对守望者从接纳到驱逐的转变,蝙蝠侠在《黑暗骑士》中深有体会。原著以守望者中的喜剧演员遇刺,带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悲伤与自省萦绕于整部影片,他们被社会排斥的孤独感,注定了这部电影的悲剧性。
如此一部文艺气息浓厚的影片,却是由《300》导演扎克·施耐德承担搬上银幕的任务。此君在前两部影片中极为迎合观众的商业口味,这次担此重任是否困难重重呢?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他并没有将商业气息强制注射进《守望者》中,这是一部非常忠实原著的电影。视觉上,从开场曲一幕幕守望者参与的历史事件,到片中角色的动作设计、场面特效,依然保留着扎导式的MV视觉效果;内容上,扎导采用点对点拍摄的稳妥做法,基本不对本子动任何手术刀,虽不见意外惊喜,但也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著。
文艺的出身注定了影片票房不佳。况且,守望者没有蝙蝠侠的人气,原著没有广阔的辐射度,更多观众对守望者是从无到有的认识过程。巨额投资血本无归。不过凭借口碑相传,这种局面在影片上映数月之后得以改善。
特里·吉列姆1989年就曾打算将原著拍成电影,但在反复修改剧本后,他发现这部电影至少要拍五个小时才能表达清楚,于是只能作罢。而当扎导在拍摄本片时,也曾打算将影片拍成长达四小时,当然迫于院线压力,最终剧场版删剪到157分钟。如此一来,原著漫画的死忠们对影片普遍充满怀疑,“他删掉了什么?”、“他加了点别的什么?”,带着种种疑问进入电影院。结果,令他们沮丧的是,剧场版删除了某些细节。但同时,这反而也大大提升了导演剪辑版的关注度。后来被删剪部分回归这部导演剪辑版DVD中,只有重读一遍漫画,才能更好地欣赏扎导真正的完成作品。与其它漫画电影相比,会发现他尽可能忠实保留了原著元素。
导演剪辑版的十四个增加处:
①罗夏的独白增加,有些直接来自漫画。
②开场不久,当罗夏搜寻喜剧演员的公寓时,他遇到仍然驻留在那的两个警察。在跳出窗外之前他跟警察干了一架。
③夜枭和罗夏之间的对话延长。
④除了丝鬼一代莎莉,其它闪回都延长了。
⑤曼哈顿博士在电视演播室解释他额头上的象征时,夜枭和霍利斯看到曼哈顿博士发狂。
⑥丝鬼二代劳瑞被军方审问曼哈顿博士的去向。在这个场景中加入了美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演员亚历山卓·朱利安尼(Alessandro Juliani)的场面,他扮演的一个科学家突然出现,通知军方他们发现曼哈顿在火星。
⑦最具可看性的变动是加入霍利斯·曼森的死,1985年,他被一帮罪犯谋杀。
⑧夜枭在酒吧为曼森复仇。
⑨雇佣刺客罗伊·切斯(Roy Chess)刺杀奥兹曼迪斯一幕的场面更为血腥。
⑩曼哈顿博士和罗夏的对话增加。
(11)越狱场景更长,加入罗夏和劳瑞争吵,监狱守卫朝夜枭飞船开火。
(12)曼哈顿博士和劳瑞在火星上的对话更长。
(13)延展暴动场景。
(14)代理人福布斯的角色更重要,他作为政府代理人负责处理所有的守望者。
是不是想再看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