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ommunications|OsMADS1通过调节单糖到胚乳的装载来影响水稻的粒厚和品质

文摘   2024-10-28 16:49   中国香港  

水稻 / 籽粒 / 转录因子 / 选择性剪切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要素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粒重、穗粒数和每株有效分蘖数。其中,粒重主要由籽粒大小和籽粒填充程度决定,而前者包括了长度、宽度和厚度三个性状。此外,籽粒大小通过影响粒重间接影响水稻产量,同时也在外观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籽粒大小主要由小穗壳中的细胞增殖和细胞扩张决定,这不仅建立了籽粒的储存能力,也对籽粒生长施加了限制。籽粒大小还受到籽粒填充的影响,这是由于胚乳构成了籽粒的主体,其发育决定了籽粒的厚度和重量。这一过程中的任何缺乏或缺陷都会导致籽粒减小。
在籽粒填充过程中,质外体蔗糖从韧皮部卸载,随后通过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 SUTs)导入细胞,或被细胞壁转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然后通过单糖转运蛋白(monosaccharide transporters, MSTs)导入细胞。
由于表型的变异范围有限和测量困难,粒厚作为籽粒大小的评估指标,传统上仅被用作描述某些基因对籽粒大小影响的指标,但其调控途径尚未被探索。例如,粒长基因GS3TGW3,以及粒宽基因GW5WTG1,分别促进了粒长或宽度的增加,也表现出粒厚的增加。然而,这一现象通常只被描述为壳大小变化或基因多效性的附加效应,而没有对粒厚的潜在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2024年10月25日Plant Communications上线了一篇关于水稻籽粒发育机制的研究论文,“Natural variation in OsMADS1 transcript splicing affects rice grain thickness and quality through influencing monosaccharide loading to endosperm”。该研究揭示了由OsMADS1-NF-YB1-YC12复合体控制的粒厚调节新机制,这位协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带来了很大的潜力
图1. 对水稻粒厚位点qGT3的图位克隆
热带粳稻品种南阳占(NYZ)的籽粒,比籼稻品种珍汕97(ZS97)的更厚(图1A)。在之前的研究中,已使用源自NYZ和ZS97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鉴定了一个与粒厚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GT3,其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长臂上。随后,在ZS97的遗传背景下开发了一个近等基因系(NIL),并确认了来自NYZ的半显性qgt3等位基因可以增加粒长、粒厚和千粒重。
此外,该研究通过筛选重组个体,将qGT3精细定位到标记RM5755和RM7576M(图1B)之间的120-kb基因组区域。对七个关键重组个体的后代测试,进一步将qGT3位点缩小到标记G49和S4之间的2.7-kb区域(图1C)。这个区间包括了OsMADS1LOC_Os03g11614)的部分编码区和完整的3′UTR,该基因编码了一个MADS结构域转录因子(图1D)。
与NIL-qGT3(具有ZS97中的纯合等位基因qGT3)相比,NIL-qgt3(具有NYZ中的纯合等位基因qgt3)的粒长和粒厚分别增加了约6%和5%,而粒宽没有明显差异(图1A,F-H)。此外,NIL-qgt3的千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分别比NIL-qGT3增加了约3%和27%(图1I和1J)。
图2. 对过表达和基因编辑株系进行的田间试验
先前的报告显示,OsMADS1通过控制小穗壳中的细胞增殖来调节粒长,而该研究发现,OsMADS1通过影响粒填充期间的糖分输送来调节粒厚。

图3. OsMADS1分别与NF-YB1和NF-YC12蛋白相互作用
随后,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OsMADS1与NF-YB1-YC12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并作为辅助因子直接调节了下游单糖转运基因MST4的表达。

图4. OsMADS1参与糖分运输并直接调节MST4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变异导致了选择性剪接,从而产生截短的OsMADS1蛋白。OsMADS1蛋白C域的截断减弱了其转录抑制活性,并导致了MST4的表达增加,以促进单糖到发育中胚乳的装载,从而增加粒厚并提高籽粒品质。

图5. OsMADS1-MST4模块控制粒厚和糖分运输

图6. OsMADS1-MST4模块调节水稻品质
该篇论文中的发现,不仅建立了一个新的调控粒厚的分子机制,而且还为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提供了新策略。

图7. OsMADS1-NF-YB1-YC12复合体通过调节灌浆期的MST4表达来调控粒厚和水稻品质

后台留言,可索取原文
欢迎转载
- The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植物逆境适应研究
欢迎来到《植物逆境适应研究》,我们专注于粮食作物在各种胁迫下的适应性研究,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希望与大家一起,探索植物在面对逆境时的自我调节机制,欢迎投稿、留言和转发,让我们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