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生物医药十大交易:千亿生意看点满满,CRISPR入场,中国向美国出售21亿美元...

文摘   2024-12-16 07:30   新加坡  

      2024年已经进入尾声,我们来盘点一下生物医药行业这一年全球十大交易。

      2024年,生物制药行业可谓热闹非凡!全球各大药企纷纷砸下重金,从抗癌新药到心血管疗法,从放射药物到精准医疗,各种重磅交易接连上演。这一年,前十笔最高价值的交易总额超过310亿美元,虽然不及2023年的530亿美元,但依旧亮点十足,尤其是在技术突破,CRISPR-Cas9基因编辑中国企业荣登第八位,和创新药物领域更是看点满满。

     在这十大交易中,肿瘤治疗占了大半壁江山,成为绝对的主旋律。而蛋白药物、早期研发技术和创新平台也备受追捧,另外CRISPR 先导编辑强势入场,凭借36亿美元的交易额跻身今年的第三把交椅。那么,这些交易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行业趋势和未来方向呢?今天我们来简单聊聊这个话题。


      以下是十大最高价值的交易列表,并对其进行逐一解析:


十大交易列表

  1. Flagship Pioneering与葛兰素史克(GSK)合作

  • 总价值:73.5亿美元(首付款1.5亿美元)

  • 简介:GSK与Flagship合作开发10种新型药物和疫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免疫学领域。这项合作展示了大公司如何利用生物平台公司挖掘创新机会。

  • Argo Biopharmaceutical与诺华(Novartis)合作

    • 总价值:41.65亿美元(首付款1.85亿美元)

    • 简介:Argo授予诺华开发和商业化其RNA疗法的独家权利,包括一项用于心血管疾病的1期疗法和两项附加疗法的选择权。

  • Prime Medicine与百时美施贵宝(BMS)旗下Juno Therapeutics合作

    • 总价值:35.95亿美元(首付款1.1亿美元)

    • 简介:Prime Medicine将其CRISPR-Cas9的Prime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细胞疗法,目标是开发下一代精准T细胞疗法。

  • Dren Bio与诺华合作

    • 总价值:30亿美元(首付款1.5亿美元)

    • 简介:Dren Bio利用其髓系细胞激活平台开发双特异性抗体,用于癌症治疗。这是诺华今年第二笔涉及肿瘤治疗的大额交易。

  • PeptiDream与诺华合作

    • 总价值:28.9亿美元(首付款1.8亿美元)

    • 简介:PeptiDream的环肽发现平台为诺华开发放射配体疗法提供支持,彰显放射药物的复兴趋势。

  • AviadoBio与安斯泰来(Astellas Pharma)合作

    • 总价值:22.3亿美元(首付款5000万美元)

    • 简介:AviadoBio授予安斯泰来开发基因疗法AVB-101的独家权利,用于治疗额颞叶痴呆等疾病。

  • AC Immune与武田制药(Takeda)合作

    • 总价值:22亿美元(首付款1亿美元)

    • 简介:AC Immune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免疫疗法ACI-24.060结合了武田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专长,致力于突破老年痴呆的治疗瓶颈。

  • 中国ImmuneOnco Biopharmaceutical(宜明昂科)与美国Instil Bio合作

    • 总价值:21.2亿美元(首付款1000万美元)

    • 简介中国上海的ImmuneOnco (宜明昂科)向Instil Bio授权两项早期抗癌候选药物,包括一款双特异性抗体和一款CTLA-4抗体。

  • MOMA Therapeutics与罗氏(Roche)合作

    • 总价值:20.66亿美元(首付款6600万美元)

    • 简介:罗氏利用MOMA的KNOMATIC平台,开发针对ATP酶等动态靶点的精准肿瘤药物。

  • CSPC Pharmaceutical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合作

    • 总价值:20.2亿美元(首付款1亿美元)

    • 简介:CSPC的前期研发产品YS-2302018被授权给阿斯利康,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交易解析与行业趋势

    1. 肿瘤治疗是主旋律
           在十大交易中,
      有六项与肿瘤相关,包括Dren Bio、PeptiDream、ImmuneOnco和MOMA Therapeutics的合作。这一趋势表明癌症治疗仍是生物制药的核心战场,尤其是在双特异性抗体、放射配体治疗等新兴领域。正所谓癌症治疗是“永恒战场”。

           肿瘤免疫疗法仍是资本追逐的热点。8月,美国Instil Bio公司从中国上海的ImmuneOnco Biopharmaceuticals(宜明昂科)公司引入了两项临床一期的抗癌候选药物,包括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和下一代抗CTLA-4抗体(IMM-27M)。这一合作总值达21.2亿美元,也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于创新免疫疗法的持续渴望。

          与此同时,瑞士罗氏(Roche)以20.6亿美元与MOMA Therapeutics建立合作,共同开发针对ATP酶等难靶标的精准肿瘤药物。MOMA的KNOMATIC平台通过分析酶的动态行为,挖掘潜在靶点,为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2. 特别点评:CRISPR Prime Editing:精准基因编辑的新篇章

             在2024年的十大交易中,Prime Medicine与百时美施贵宝(BMS)旗下的Juno Therapeutics达成了一项总值35.95亿美元的合作,这标志着CRISPR Prime Editing技术在商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交易不仅是CRISPR领域的里程碑事件,也反映了基因编辑技术正在成为生物制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Prime Editing是一种更为精准和灵活的基因编辑工具,被誉为“基因编辑的文字处理器”。相比传统的CRISPR-Cas9技术,它能够在DNA上进行插入、删除或置换操作,同时减少了脱靶效应。在这笔交易中,Juno Therapeutics获得了Prime Medicine的Prime Editing技术授权,用于开发体外T细胞疗法,目标是针对癌症等复杂疾病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不仅是学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也表明Prime Editing正在逐步走向临床。随着更多资本的注入,该技术有望从实验室研究走向患者的实际治疗中,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尽管Prime Editing技术前景广阔,但其商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这项技术仍需证明其在临床中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复杂的监管和伦理问题也为其发展增添了变数。然而,这笔交易无疑为Prime Editing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临床试验的深入,Prime Editing可能不仅是基因编辑领域的“新宠”,更有可能为全球患者带来革命性的治疗选择。

    3. 技术平台成为焦点
       
    创新平台的崛起正在重塑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格局。比如,PeptiDream的环肽发现平台(PDPS),其核心在于通过化学和生物技术结合生成高多样性的环肽库。这些环肽能够有效绑定复杂的生物靶点,随后被优化为治疗性肽类药物或肽-药物偶联物,用于癌症、感染性疾病等多种治疗领域。环肽的稳定性和靶向性,使其成为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的理想补充。

         与此同时,Prime Medicine的Prime Editing技术,作为CRISPR基因编辑的最新进化,利用精确的“搜索-替换”机制,能够对DNA进行精准修改而无需引入双链断裂。这种灵活的编辑能力使其在治疗单基因遗传疾病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另一典型案例是MOMA Therapeutics的KNOMATIC平台,它通过研究ATP酶等动态酶的运动规律和结构模式,挖掘难以药物化的靶点。这种分析动态蛋白行为的方法,不仅拓宽了靶点范围,还显著提升了靶点验证的效率。

          这些平台化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们能够加速药物研发流程、降低失败率,同时为跨国药企提供了进入新治疗领域的快速通道。因此,技术平台正成为资本和研发的双重焦点。

    4. 蛋白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融合

       蛋白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融合趋势在近年的交易中展现得尤为明显。比如,礼来(Eli Lilly)以32亿美元收购了Morphic Therapeutics,后者开发的整合素靶点小分子药物(如MORF-057)通过口服形式,能够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中展现显著效果。这种口服小分子药物的开发,不仅突破了传统单克隆抗体注射疗法的局限性,还极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和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蛋白药物的魅力依旧强劲。比如,PeptiDream的肽药物以高特异性和稳定性著称,为肽-药物偶联(PDC)及靶向治疗提供了全新选择;而Dren Bio的双特异性抗体平台,通过靶向髓系细胞的方式实现癌细胞的精准消除。蛋白药物以其复杂的三维结构和多样的作用机制,能够实现许多小分子药物无法达到的治疗效果。

          两者的结合趋势表明,未来的药物研发将更加注重发挥蛋白药物的高效性与小分子药物的便利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5. 基因和细胞疗法的持续发展

          基因和细胞疗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沿,并逐步向临床转化。例如,Prime Medicine与Juno Therapeutics的合作,将Prime Editing技术应用于体外T细胞的精准编辑,旨在开发治疗癌症的下一代细胞疗法。Prime Editing技术在编辑DNA时,能够精准定位并完成序列替换,显著降低脱靶风险,为个性化治疗开辟了新道路。

        此外,AviadoBio与安斯泰来的协议,则聚焦于基因疗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AviadoBio的AVB-101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专注于治疗额颞叶痴呆等疾病。通过将基因直接送入患者的脑细胞,该疗法可以恢复关键蛋白的表达,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基因编辑和细胞疗法的持续发展,源于它们在靶向治疗中的高度特异性与潜在持久疗效。然而,这些技术的高研发成本和复杂的监管要求,也对其大规模推广提出了挑战。即便如此,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资本的涌入,这一领域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主导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

    大看点:中国药企的大额交易趋势,从本土创新到全球合作

        近年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技术输出和候选药物转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传统上,中国药企更多依赖进口药物和仿制药的研发,但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向全球输出创新成果,特别是在抗体药物、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领域。

    特别点评:ImmuneOnco向Instil Bio转让抗癌候选药物

    交易详情
    2024年8月,美国Instil Bio公司从上海的ImmuneOnco Biopharmaceuticals公司引入了两项临床一期抗癌候选药物,分别是:

    1. 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这种抗体可以同时靶向免疫检查点(PD-L1)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通过双重机制抑制肿瘤生长。一方面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另一方面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提高抗肿瘤效果。

    2. 下一代抗CTLA-4抗体(IMM-27M):相比于传统CTLA-4抗体,这一候选药物优化了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同时降低了毒性,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交易价值
    这笔交易总额高达21.2亿美元,其中包括1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后续里程碑支付,以及基于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这一合作不仅反映了ImmuneOnco在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检查点疗法方面的创新能力,也表明中国企业正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


    中国药企国际交易的崛起

    1. 从“引进”到“输出”
           过去,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角色更多是引进国际新药和技术,而近年来,像ImmuneOnco这样的公司开始以“创新输出者”的身份登场。这种角色转变得益于中国在抗体工程、免疫治疗和基因编辑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

    2. 双特异性抗体的前景
          双特异性抗体近年来成为国际药企争夺的热点技术之一,其能同时结合两个不同靶点的特性,使其在复杂疾病(如癌症)的治疗中展现巨大潜力。IMM-2510和IMM-27M的转让,不仅验证了ImmuneOnco的技术能力,也让中国企业在免疫疗法领域获得了更多全球认可。

    3. 跨国合作的双赢模式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与Instil Bio的合作提供了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尤其是在美国等成熟药物市场中,通过合作伙伴推进临床试验和商业化。反之,Instil Bio则通过引入这些创新药物,弥补了自身管线的不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点评与意义

          此次交易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成功亮相,具有以下几层意义:

    1. 技术全球化
      中国的药物创新正在从“区域优势”走向“全球竞争”,这笔交易凸显了中国药企在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 国际信任的提升
      国际资本和企业对中国研发能力的认可正在加深,这不仅体现在技术输出上,也体现在交易金额的增长上。

    3. 启发未来合作
      此次合作为其他中国药企提供了成功范例,鼓励更多公司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国生物制药的全球化进程。

    未来,随着中国在研发、法规和资本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类似的大额交易将会愈加频繁,中国企业也将在全球生物制药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反思与展望

         尽管这些交易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背后也伴随着挑战。例如,过于依赖资本市场是否会导致科学研究变得短视?此外,许多交易围绕技术平台展开,如何确保技术真正带来突破性疗效,而不仅是商业噱头?

          2024年的这些大额交易不仅是一份资本清单,更是行业风向的信号。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患者需求,将决定这些交易的真正价值。


    文字写作:清风白昼
    责任编辑:er不er
    文章编号:308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3747-024-00120-9


    胡纯一实验室 Hu lab
    新国大胡纯一实验室Hu Lab (2023~)的官方公众账号。实验室宗旨是文体艺术不分家,科研科普两开花。加油加油!欢迎访问www.chunyihulab.org获取更多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