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发《谈呓录》这个栏目是2023年6月底,快一年了,再不续一期就该停刊了。发得少,是因为这种闲聊太暴露真实想法,不利于社会性伪装,还是《旁观》这种栏目更好些,又涨粉又转发的,热热闹闹虚假繁荣。
🔺 念头,和更多的念头
◎ 登机牌上写着,登机口是404。这个数字让我紧张,能找到吗?万一 Not Found 怎么办?会不会误机?
◎ 偶尔去电影院,进场的时候总有种冲动,想上台站一会,讲点啥,「大家好,电影开演之前,我先补充两句 ……」
这就是传说中的「牛逼症」吧?
◎ 「我知道她难看,可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 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围城》第五章里,方鸿渐说的。我想说的是,钱老的破折号用得好,我喜欢会用破折号的人。
◎「愚蠢是一种道德缺陷。」
◎「多数的坏,源自能力不足。」
🔺招摇,和廉价的招摇
◎ 「你那么好看,一定很贵吧?」—— 西门庆,《金瓶梅》。
◎ 以前总说,悍马汽车是「粗暴的招摇」,现在Tank这类品牌破了局,推出了「廉价的招摇」。多数电动车也加入了这个潮流,皮儿薄馅儿大,有的价格还挺高,所以,该算是「昂贵的廉价招摇」。
◎ 看了小米的新车型,现在的电动车的外观设计,也算是开了挂了。在过去的时光里,汽车的造型之美,后面是有价格暗示的,现在没了,被消解了,弄得很虚无,好像满大街都是吉利公司出品的跑车「美人豹」,6.98万起售,不知道西门大官人会怎么想?
◎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里提到,绅士阶层的思路是,每天早上定要认真洗漱沐浴,努力打扮得体,「以至于白天不会有人再多看他一眼」。这是Old Money 追求的「好」,标准是 Understated Elegance,就是努力践行「不招摇」,通过绝大多数路人体察不到的方式,暗示自己的牛逼 —— 连夸一句也是有门槛的。
◎ 得体的车和得体的服装,共同点是,路过对面看一眼,很舒服,但不会让你回头再看一眼;被再看一眼,就是招摇。
◎ 那天和朋友说起电动车,我说,和 Old Money 对比起来,会不会是 New Money 更喜欢样子酷炫的电动车?朋友不同意,认为我这么说是在诋毁New Money,且分类不对,好像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不是的,其实是三类人,还有一类叫 No Money。
🔺野心,和并不匹配的才华
◎开车去某小区,无处停车,正打算昧着公德心发明一个停车位,哪料得,峰回路转,一个车位突现,位置好,宽度夸张,能停一辆半,大座。脑子里涌上来的第一念头是,我何德何能?第二念头是,我德不配位 —— 这儿不停一辆加长悍马blingbling都可惜了。
◎「野心与才华不匹配,才华与试炼才华所需的韧性不匹配。当她发现这点时,她开始夸大自己的病痛以博取关注。」—— 《不完美的一生》里这样描述诗人T.S. 艾略特的第一任妻子薇薇安。
—— 这书 658 页,砖头一样厚,但纸好, 轻,拿在手里舒服。
—— 艾略特,装了一辈子,他的人生就是场cosplay,太招人喜欢了,就喜欢这种能装的。
—— 唯一懂他的女人,艾米丽·黑尔,「他们有着深沉的爱,她是他的救赎」,但艾略特坚决不娶她,因为她太懂真实的他了。知己到底不如崇拜者好。
◎ 没什么好炫耀的素材了,于是夸大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失败的经历,形式上是在收敛在反思,实则是换个姿势吹嘘 —— 负面消息也比没消息好,总之是求关注。
◎在东北,这话风一般是这样:「你这不算倒霉,我有一次,老惨了,…… 」老子连倒霉都要比你的更惨,就问你服不服?我是不是比你更特殊?
◎艾略特家的薇薇安,做了一阵子罗素的情人。罗素是知识分子雄性激素水平的代表,老人家口味一直很重,「追逐每个穿裙子的人」。其实都是一个朋友圈里的人,总能见到面,何必呢,不尴尬吗?
🔺微信读书,和微信摇一摇
◎微信读书的Slogan是「让阅读不再孤独」。我猜写这个商业口号的人,不咋喜欢读书。
不孤独,于是就要和他人有连接呗,互动呗,互相聊呗,社区呗。爱读书的人很难说出这话。
◎为了不孤独,就不该用「微信读书」,建议用「微信摇一摇」,篓着一个算一个,建立连接的成本低效率高,是解决生理孤独的利器。
◎毛姆有本读书随笔集,名字就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孤独一会儿。避难所,避开谁,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呗。当线上线下,人们共同地快乐、感动、悲伤、愤怒的时候,同仇敌忾地骂饮料公司的时候,被热搜榜弄得上头的时候,阅读给你勇气,让自己敢于和群众们不一样。
🔺 爱,和连接
◎ 总是担心自己,担心有人格障碍中的反人类倾向,很难参与社区相关的、CRM相关的项目,怯于参加各类组织的各类活动,连体育活动都尽量避免和人类接触,不是人家不好,是没什么话说,没话找话,累得慌。所以自己跑步就很好,自己跑,千万别组团跑,跑步时不能听耳机,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话还是要说的,所以一直写日记,自己跟自己说。
总结一下,其实可说的,无非是三类事:常识、逻辑和爱。
—— 我喜欢说逻辑,越冷硬的越好;
—— 掌握一些常识,储备量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尤其是掌握大量的无用的知识;
—— 爱,占比很少,符合我个性冷漠的出厂设定。
◎问题是,当爱少了,感觉就不敏锐,看东西其实难有深度,于是,对常识的解读,对逻辑的把控,都好不到哪里去。细想,爱,才是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聪明,其实不是智商的事儿 —— 智商只是个硬件配置,够用就好,苹果手机配置比 Oppo还低,不耽误人家更好用。
◎ 聪明是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它的反义词是「简单」,而不是「笨」,就像爱的反义词是「冷漠」,而不是「恨」。
◎懂得爱的人,才能对世界做出细致入微的理解,才是更聪明的人。
◎ 和老板、同事、客户的矛盾,只是气人,并不真的伤人。只有爱的人才能伤到对方,知道彼此的软肋,又偏偏没有穿戴任何铠甲。这时如果还使劲戳,就很不讲究,是「恃宠而骄」,拿别人的爱当自己的武器。
◎ 「咱俩都冷漠,但成因不一样,底层逻辑不一样:你是先天的看不上人类,我是热爱这个世界却总碰壁。」
—— 一位ENTJ的朋友评价INTP的我。
◎ 一路顺利的人,TA们的心得,作用不大,都可以解读为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些经历过艰困寂寞、痛苦挫败,但坚持活得阳光的人,是我们身边的宝藏,「要用铁链捆在你的灵魂上」,莎士比亚说的。
🔺聪明的作法,和傻逼的坚持
◎「聪明的作法,科学的规划,傻逼一样地坚持。」多数的训练,无论哪类科目,基本都是这个道理了。
◎多数不成功的技能练习,是「傻逼的作法,但胜在不坚持」,所以至少不会造成伤害。
很多企业就仗着组织执行力不强才生存了下来。
◎我早年的跑步训练,是「傻逼的作法,傻逼一样地坚持」,落下各种伤病。
◎前些天跑了一次马拉松,上次跑是东京马拉松,已经六年了,激动且陌生。回想这些年为啥不跑马拉松?抽签是一个原因,讨厌被抽签,也讨厌被人扒拉来扒拉去地选,选中了屁股上盖个蓝戳儿。能理解,但讨厌。后来朋友建议,那你就直接赞助一个名额呗,拿钱砸死他们。这个好,这个洒脱,俗而有力。
◎跑马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起跑线最拥挤,但真不用担心起跑线上的那点儿差距,跑到后来,你必定会发现,身边同行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在过程中就已经止步了。如果活得够久,马拉松能象征人生,有人内卷,有人闲散,但多数是一开始卷,然后散,最终躺平。多数聪明人对自己太好,做不到傻逼一样地坚持。
🔺污染,和更多的蓝色
◎看到一则农村污染的纪实,「工厂流出来的水花花绿绿的,渗到土里、井里。我们乡,看牙的颜色就知道是哪个村的。」
◎蒙哥说,他们山西的雾霾有颜色,也不都是灰的,也见过粉的、蓝的,那里的生活很奇妙。雾霾蓝,我以为是个矫饰主义的词藻,原来真有,居然是写实主义。
◎自己以为的夸张,往往源自见识少和想得浅。
见识少的人,容易一惊一乍,大喜大悲的;
见识多的人,往往情绪比较稳定。
◎比如这句话,塞尚说的「两公斤的蓝色比一公斤蓝色蓝得多。」
群众听着像傻话,而艺术家深以为然
—— 意思是色块越大,色彩就越强有力,且冲击力不是线性关系。
—— 其实就等于是说,两倍的费用就是更多的费用,放到营销打市场就是饱和攻击,放到运营就是集中作业。如果你手里的资源少,那就该在关键点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这是战争策略中的「兵力原则」。
🔺科幻,与科幻爽文
◎对话:
「我帮你把Espresso 做成了Americano。」
「好好说话,再说一遍。」
「咖啡太浓了,我帮你兑了点开水。」
◎ 经常是,想不起来那杯咖啡放哪了,第一个念头是给咖啡打个电话。在生理层面,手机已经捆绑在了我的脑干上。不戴手表时,也经常能感觉到手表的震动。我们离成为半机械生化人不远了。
◎想起了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
84年的书,赛博朋克的奠基作品,出道即巅峰,《银翼杀手》《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都是在里面摘一段儿再展开。问题是,实在难读,译文提升的空间很大,读不出心流的感觉。
◎ 谁有?约翰·斯卡尔齐的《老人的战争》,得了雨果奖,但也不是啥经典,科幻爽文,主打阅读体验,说老人们返老还童参加太空部队,满嘴脏话还乱搞,挺有意思的。—— 在淋漓的阅读中,心里会不时冒出「我靠」「卧靠」,隐隐地担心自己的素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一个系列,如果你的素质也不高也想读一读,建议只读第一部即可。)
◎ 如果跑步时听到膝盖有异响,建议你换个降噪耳机。
—— 一个跑步教学视频下面的留言。应该可以做降噪耳机的文案。
🔺男人,和永恒的女人
◎我儿子四岁,他那天说,所有男孩长大之前,都是女孩。
我觉得这孩子随我,思想深刻,或许前额叶已经提前发育了,长成了不该有的样子。
我补充个想法,所有男人老了,也都是老太太。
总之,男性状态是个过渡阶段,世界是男性的,也是女性的,但终究是女性的。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前进」。这话值得多角度深入解读。
◎某法国大型化妆品公司的 HR同事说,她们校招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想多招些男生。这不是歧视女性,恰恰相反,这是歧视男性。想为谁提供特殊待遇,就是歧视谁。
◎ 「三八妇女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过时的充满歧视性的节日,男人们给女人们安排了一个节日,听着像「助残日」,不知道姐妹们为啥还在忍这个,甚至还为这个节日里发的小福利而嘿嘿窃喜,醒醒吧。
◎ 凭我多年的校招经验,想招到优秀的男生,太难了。真正优秀的,不需要招聘会,就像俊男美女不需要用约会APP一样,线下真人都忙乎不过来,还要做时间管理,那有闲工夫打开APP一页页划拉照片点赞求关注?求关注?你骂谁呢?拜托你别关注我,你不配,我也没空理你。
◎面试的时候,女生在逻辑、表达、外表上,都远在男生平均值以上。那种感觉,好像男女小时候的发育差距,就这么一直保持到了大学毕业,男生们一直幼态持续,被驯化了一样。
◎ 男女有什么差异?
—— 智商,男女均值一样,但男人智商的标准差更大,于是X轴两头更扁平延伸,往左看,就更容易出二货;
—— 沟通和共情,女生更好,男人拉低了社会的平均情商水平;
—— 外表,多数男人早早就没了顾虑,从容貌到身材,像三线城市的小机场里那些因运营商破产而无力维护的公共按摩椅,缝隙里能看到各时期各类目的食物残渣;
—— 体能,女人的耐力好于男人,现代社会,不用扛煤气罐,需要加班写报告,耐力比力气更重要。
—— 好像男人唯一的优势就是自信了。这个能力适合送外卖,沟通斩钉截铁,「对,1603,就是你们家的酸菜鱼!」
◎一项关于「两性对立」的调查显示:
—— 男人觉得,50%的女性低于平均吸引力,姑且称为「下线女性」;
—— 女人觉得,80%的男性低于平均吸引力,姑且称为「下线男性」;
—— 两性的对立,是不包括这前20%男性的 —— 这些上线男性,他们爱上线女人,上线女人也爱他们。
—— 矛盾集中在80%的下线男性,和不能和前20%上线男性配对的女性之间。
—— 这中间,有30%的上线女性,不能和20%的上线男性配对,但她们被80%的男性所觊觎;
—— 剩下50%的女人和80%的男人,只是单纯地相互腻烦讨厌而已。
◎好在,婚姻制度江河日下,科学怀孕蒸蒸日上,女人们都可以不忍了。
🔺意义,和心里苦
◎「有时候你会发现,为了苟活而妥协,换回来的那一点点利益,近似侮辱,确实不如顽抗到底,还能给自己个说法。」
—— 某朋友评价摇滚乐向娱乐的妥协。其实也适用于职场。
◎ 每个人前进的引擎不一样,有人是别人的表扬,有人是自己哄自己,有人是对自己的不满和挑剔。三种燃料,大多是调配的比例问题。
◎ 我问一搞心理研究的朋友,怎么快速分辨一个人是不是有抑郁症?他说,如果你身边有人开始谈论「人生的意义」,你就要小心一些。
◎前阵子在股市论坛里,经常看到有人谈论人生的意义,他们一会儿交流A 股的赔钱经验,一会探讨人生是否还有什么意义。
◎人有时要被迫待在泥沟里。一些人很快适应,开始打滚,他们快乐。一些人喜欢仰望星空,别人都忙着低头捡六便士,就他抬头看月亮,但看不到一丝希望。他们心苦。
◎物质的穷,身体的累,心里的苦,都挺煎熬,但只要沾上「心里苦」,无论穷不穷、累不累,都应该常常想到死。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里面谈到「死」的问题,是这么说的:「石头不会死,因为它只是存在,它们从未活过。」
◎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说:儿童绘本,孩子的梦想,不是为了实现的,是为了让他的每一天都有意义的。
—— 成人也是一样吧,我们虚无,人生没意义,多数是全然没了梦想,成了一块石头,坚硬地,只是存在着。
◎某页发黄的英文字帖,有一句英文,Something to do,Someone to love,Something to hope for.
我觉得对,这三件事儿,差不多就齐了。
◎那天早上,我和我妈达成一个协议:
—— 人比钱贵,心比人贵。
—— 所以,吃好的,用好的,体验好的;
—— 所以,不混日子,不瞎对付,不攒东西。
老太太点头答应了。八十多,不混日子,不瞎对付,不容易;不攒东西,那就更不容易了。
老一代人,多数是「心穷」,和手里的财富无关,他们就是在心里过着穷日子,明知道带不走,就是舍不得花。
🔺人群,和群众
◎经常看到一类帖子,打算点醒群众的短视频沉迷,骂资本家利用人性弱点啊、上瘾机制啊,去赚钱,良心坏了。细想这些观点,也是鸡汤,热气腾腾,没啥营养,说了等于没说。
◎歌词里说过:「如果我爱你是错,可是爱上你以前,我又做对过什么。」道理是这样,他不沉迷短视频,也会沉迷别的,比如打麻将,办公室性骚扰,等等,这么想,短视频是温和而善良的。
◎ 人类中最聪明的那部分人,的确在致力于从肚兜里掏出一样样新发明,用来把其他人类变得更愚蠢。
但我尊重这个思路,认为这是世界生长的方向,满足了多数人的真实需要 —— 谁不想退缩到了某个又舒服又堕落的区域就在那腻着?男人总想着当霸总去霸女人,女人总想着做被霸总霸的女人。
◎ 翻出《美丽新世界》,再看一遍。(电影拍得不好,要看书。)
在那个世界,物质富足,大量供给精神类药物,性资源供给充分,群众安居乐业欣欣向荣。那你说,咱们还图个啥?跟着组织混,交出灵魂,不是挺好的吗?那罗马大竞技场,不就是干这事儿用的吗?—— 罗马公民交出权力,换来免费的面包和娱乐,这就是尼禄给你们的幸福生活。
◎英国诗人奥登对「群众」做过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如果你搭早高峰的地铁,脑子里在思考一道数学题,那么,你就只是人群中的一员,而不是群众中的一员。如果你掏出手机开始刷短视频,你就是群众中的一员了。
◎ 终极的幸福,一定属于群众。
🔺形式,和形式大于内容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是饮食界的文艺片,吃播就是饮食界的色情片。
◎鸡蛋,蛏子,粑粑柑,都是一类东西,都是长得特别讲究的食物,特别有服务精神的食物,特别能做到 think of others 的食物。你不必费心它的包装物,而内容物呢?得体又好吃。
对照组是皮皮虾,螃蟹,太麻烦,形式削弱了内容 —— 看到形式就想放弃内容。
◎把文本写得易于理解无歧义,也算是一种。尤其是商业上,见过很多人写皮皮虾、濑尿虾、虾爬子文案的,拗口的商业官腔,合上 PPT ,完全想不起来说了啥。他们自己认为是汁多肉美的,我看到的全是脚和壳。
◎有朋友问,你公众号上的文章,阅读量有大有小,你的期望是多少?
没期望。
我的幸福感在写字的时候已经生成了,源自和自己聊天,自闭症患者一般的快乐。有人愿意看,那是遇到了同类,很好。
北京有些老戏园子的规矩是,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也演,就给一个人演 —— 那个人喜欢,就足够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营销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