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兴盛于安阳。”2024年,商丘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繁荣公共文化事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的殷殷嘱托,持续深化殷商文明探源工程,做好宋国故城出土文物整理、研究、阐释、展示。”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商丘市文物考古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日报社商丘分社成立殷商文化调研组,分别赴郑州、安阳、洛阳等地考察调研学习殷商文化先进经验。
一、河南省部分地区殷商文化资源开发的启示
1、从进展厅看文物到进展馆看遗址
近年来,伴随着考古热、文物热和文化遗产热等社会现象的形成,安阳、郑州、洛阳等地围绕遗址建展馆,还原探方呈文物,立足一线办研学,使广大受众真切感受遗址之上的商王朝。郑州市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博物馆毗邻书店街墓地考古工地,受众可按指定路线零距离感受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现场,馆内通过对代表性遗址遗迹进行复原展示,全面展示揭示商代早期城市和国家文明演进的轨迹。安阳市在殷墟博物馆新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洹河相望,内设殷墟考古发掘遗迹展厅、车马遗迹展厅、考古新发现展厅。展厅内对殷墟代表性墓葬连同文物进行整体等比例复原,对车马坑遗迹进行现场挖掘展示,对近期考古新发现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系统解读,让受众深切感受到考古勘探就在身边。
2、从读标牌识藏品到用文物讲故事
在文化资源开发中文物陈展至关重要。传统博物馆陈展多以藏品解读为核心,以历史时期为主线,受众依照标识按图索骥。本次调研对象则多以场景构建为核心,以问题探源为主线,聚文物构场景、用场景讲故事。殷墟博物馆花园东地甲骨特展以“子何人哉”为题,使受众借助展板、多媒体屏、激光投影在片片甲骨中沉浸体验商代小王子求学、田猎、祭祀等场景;亚长墓专题展以“长从何来”为题,通过还原场景解读文物,揭秘网红文物亚长牛尊主人——武将亚长的一生;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中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翻车现场”为题解读甲骨卜辞中武丁狩猎子央坠车的记载,让受众在故事中了解甲骨卜辞的体例、作用与历史价值。从读标牌识藏品到用文物讲故事,馆藏文物不再孤绝冰冷,其背后承载的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绵亘不断跃然馆间。
3、从单一场馆讲解到多元课程体系
本次调研中多个博物馆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开展丰富社教活动,打造特色研学品牌,推动殷商文化研究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文字博物馆线上课程《甲骨文每周识字》登录学习强国平台,殷墟博物馆线上推出《字见殷商》《甲骨文中的小王子》系列线上课程,截至2024年7月1日观看人数已超406万人次,安阳博物馆“安博学堂”年度开设“我心中的大邑商”“甲骨文中的小美好”等线下社教课程80余场。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考古工地面向公众开设“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让公众在现场专家指导下体验“原汁原味”的考古勘探工作。丰富的课程将广大公众由殷商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培养为积极探索者、主动传播者。
4、从城市中寻商到商韵融入生活
类型丰富的文创产品推动殷商文化融入衣食住行,线上开展的赛事评选大力提升了殷商文化在社交媒体中的话题度,设计巧妙的形象标识体系则将殷商文化润物无声般覆盖城市大街小巷。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殷墟景区三家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80万元。殷墟博物馆以“融古通今,唤醒文化活力”为理念,围绕青铜器、甲骨文、玉器纹饰打造涵盖餐饮、时装、文具、工艺品、生活用品等各门类文创400余种。春季期间举办的殷墟时装秀一度登上安阳抖音热搜榜第一名,点击量达1017.6万人次;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字十万”甲骨文有奖辨识大赛,殷墟博物馆“我来拍摄大邑商”短视频大赛、“我最喜欢的殷墟文物、文创评选”等活动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关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侧的以玄鸟命名的广场,广场周边带殷商元素的垃圾桶、路灯架、指示牌,安阳是博物馆外立面的青铜纹饰,酒店中带有甲骨文标识的信纸、纸杯、手提袋,时刻强化着受众对殷商文化的感知与记忆。
二、商丘殷商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商丘地区是商部落的发源地、是商业文明的发祥地、是商王朝的建立地、是王朝灭亡后商王室的归宿地。在持续深入开展殷商文化探源工程,加快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借鉴省内先进经验,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让深藏在大地中的遗址焕发生机,让静置在展馆里的文物重现活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深入人心,擦亮殷商之源城市名片,日渐成为商丘市殷商文化资源开发的新课题。
近年来,商丘在殷商文化资源开发多措并举,取得一定成绩。在考古方面,永城王庄遗址入选2023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其出土的玉覆面与郑州书院街汉墓早商遗址同年出土的金覆面具有鲜明文化承接性;宋国故城考古发掘项目重启,宋承商祀脉络日渐清晰。在陈展方面,《商之源——商丘殷商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展》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推介项目。在文化普及方面,出版含《殷商文化》在内的《文化商丘》系列丛书,成立殷商文化研究会,编印《殷商文化研究》内刊。在城市宣传方面,2023年拍摄的《殷商之源 大美商丘》城市宣传片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成绩之外,商丘在殷商文化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考古遗址、文化遗迹开放利用有待提升,博物馆、景区陈展讲解服务有待优化,线上线下研学课程、社教服务有待丰富,文创产品、赛事、城市形象视觉识别体系有待加强等,需借鉴省内经验启示,推进探、展、教、创协同发展,擦亮殷商之源城市名片。
三、商丘擦亮殷商之源城市名片对策与建议
1.探古寻商,用遗址遗迹追溯殷商历史
一是持续开展考古挖掘、展示、宣传工作。加强与安阳、郑州、洛阳等地考古遗址的研究、展示、宣传的联动性。如永城王庄遗址玉覆面与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金覆面之间的传承研究,孟庄、清凉山遗址中商代文物、甲骨与郑州、洛阳早商文物,殷墟甲骨的联合宣传,宋承商祀背景下宋国故城遗址与其他地区商城遗址的对比展示等。二是通过多种形式拉近公众距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依托考古遗址建立大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考古体验区等;在新建不便的情况下,将考古遗址中的墙体、墓室、文化层迁移、揭取至现有场馆;在转移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通过等比例复制、多媒体、AR、全息投影等形式在现有场馆、展厅还原考古原貌。三是统筹文化遗迹打造探古寻商精品路线。将帝喾陵、火神台、伊尹祠、伊尹墓等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民众对殷商之源文化认同的历史遗迹与现有考古遗址统筹开发推介,打造研学旅行路线。
2.格物知商,用文物陈展讲好殷商故事
一是将馆藏文物融入历史文献中的事件、场景。通过场景构建,事件驱动使受众观展过程不仅对文物能够知其名、辨其时、明其用,更能透过文物见人、见事、见历史兴替。二是在运用新技术布展时应坚持内容为王。数字影像、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应以讲好故事,提升场景沉浸感为第一要务,谨防声光电技术过度运用喧宾夺主打乱叙事节奏。三是持续优化提升讲解服务水平。在博物馆、文化考古研究院、相关景区现有讲解人员的基础上优化殷商文化讲解服务队伍,增强讲解服务的专业性、新颖性、趣味性。提升讲解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增置手机3D导览小程序、AR导览眼镜、历史人物形象全息投影AI讲解员等。
3、文教传商,用特色课程赓续殷商文脉
一是聚合场馆资源举办线下讲堂。在商丘市文化考古研究院、商丘博物馆、商丘古城归德府文庙等开设殷商学堂、殷商讲堂,定期举办线下课程、讲座、沙龙、研讨会、新成果分享会等。二是推动殷商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积极推进殷商文化教育进高校、中学、小学、幼儿园,面向不同受众研发相应课程、教材,使殷商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建好线上平台扩大课程覆盖。加强新浪微博、抖音、腾讯视频号上殷商文化教育专属平台建设,力求线上平台围绕殷商文化每年一门新课程,每季一部新短剧、每周一场新讲座、每天一条短视频。
4.创新活商,用创意设计点亮殷商之源
一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殷商之源系列文创产品。依托帝喾启姓文化、玄鸟生商传说、阏伯观星记载、商汤仁政故事、商宋历史典故等开发文化独特、设计新颖、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套系,健全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举办殷商之源系列创意赛事。面向高校、科研院所、景区、中小学、社会团体等举办殷商之源陈展讲解大赛、殷商之韵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殷商之旅研学路线规划大赛、殷商之道实景演出、微视频、微短剧剧本创作大赛等系列赛事,提升赛事规格,加强线上推广。三是精准融入城市印象,设计殷商之源系列标识体系。在城市新建、翻新地标建筑及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积极融入殷商文化元素,设计、注册殷商之源城市标识体,在城市导示、政务服务、城市交通、旅游接待中广泛运用。
结语
商丘地区应持续借鉴省内先进经验,挖掘梳理我市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擦亮殷商之源文化城市名片,加强与洛阳、郑州、安阳、鹤壁等殷商文化资源集聚地协调联动发展,携手推进先商——早商——晚商——宋承商祀文化整体开发利用,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
(本文系河南省殷商文化资源开发调研报告;作者系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殷商文化调研组,组长:高建立;成员: 李凤虎 谢芳 王良田 赵杰 刘硕 常立清 高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