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社科专家谈 :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化图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化

文摘   2024-08-06 08:21   河南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市社科联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社科专家谈”栏目,深刻领悟党中央战略考量,找准找实履职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把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以永不懈息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心聚力把商丘发展推向新高度,答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建设社科答卷。现推出第五期:商丘学院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院长史本林: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化图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化

20247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改革发展作出了高瞻远瞩的部署。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即“千万工程”),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历经二十载不懈努力,绘就了万千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确保乡村全面振兴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惠及民生、温暖民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一、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补上“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作出的战略安排。“城乡二元”是一道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对乡村本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尤其是经历三年疫情之后,乡村是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与抗风险缓冲的重要一环,她自身有巨大的潜力,价值不容忽视,乡村不是落后经济的代名词,不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她的发展程度,也深深影响着城市,影响着全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才是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民职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的有力举措。

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保障

如何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所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对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论述,体现了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缩小城乡差、实现共同繁荣的战略思考和政策取向。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要求城市与农村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等方面打破城乡界限,使城市和农村能够在市场体系中实现公平竞争,从而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助于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要求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公平合理分配,确保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这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措施。通过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激发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还能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三、新型三农人才培育供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务农劳动力大幅减少,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问题日益突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乡村振兴中亟需破解的难题。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不仅仅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实现农业现代化,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青年人加入“三农”工作者队伍。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促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田间地头,加快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职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

四、农民职业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多、能力比较弱,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亟须培育一支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业劳动者更具职业尊严,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推动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逐步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吸引一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流向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发展活力,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农民职业化进程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当前我国农民职业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面临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等问题,农民要成为体面的职业任重道远。

五、打造“校、政、企”协同育人联盟,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新农人科技素质,增强农业认同感、归属感,逐步推行农民职业化,需要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构建“校、政、企”新农人才培养联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如何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民职业化发展已成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是政府引领,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确保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依托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三农人才培养,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为农民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服务。

二是教育赋能,普及农业基础知识。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地方涉农高校资源优势,将农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链条,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耕读教育体系,使农业知识普及化,提升全民农业知识素养同时,创新农业知识培训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远程教育和实时互动,让农民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学习新知识。专业教育增设实用性教学内容:根据农业实际需求设计课程,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确保能够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三是实践导向,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依托农林乡镇企业,设立现代农业实训基地,为新农人才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员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农业技术,提升职业技能水平通过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等形式,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技能提升。同时,出台针对从事农业工作人才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鼓励他们在农业领域长期发展,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四是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如,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让科技服务扎根田间地头,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五是组织领导,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农业部门牵头,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明确责任人、制定路线图、确定时间表,层层抓好落实。规范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制定认定管理办法,以职业素养、教育培训情况、知识技能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效益等为参考要素,划分初、中、高三个等级,鼓励农民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平台,完善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和数据库,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动态管理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维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职业尊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合心合力,一张蓝图绘到底,鼓励更多农民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让更多优秀农业人才脱颖而出,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策划:陈月梅 
审核:陈月梅
主编:谷雨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网商社科简介】
网商社科是由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主管,商丘市社科联主办的集“学习性、政治性、思想性、服务性、创新性、引领性”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平台致力于社科专家围绕商丘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咨政建言,致力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依托“互联网+大社科”思维,打造具有商丘特色、商丘风格、商丘气派的“商丘宣传思想文化以及新型智库网上品牌”。

网商社科
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具有商丘特色、商丘风格、商丘气派的“商丘宣传思想文化以及新型智库网上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