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标准”公布,若符合,恭喜你!

百科   2024-11-06 09:00   广东  

高血糖,“五高”之一,严重损害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了。若不改变生活方式,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易诱发糖尿病等并发症。


血糖升高更容易增加多种慢性疾病风险,甚至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建议大家应该积极调节。关于血糖值,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个范围之内。



不同年龄段的人血糖值是不一样的,会存在一定差别。建议大家一定要科学对待,如果盲目测量血糖并且吃降糖药,更容易增加病变风险。



比起高血糖,低血糖更危险



医学上,低血糖是指健康人血糖<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低血糖的危险是以秒计的。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当出现低血糖的时候,机体就会启动紧急应对机制,利用糖激素去对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糖激素还会升高血压,收缩血管导致心脏和大脑缺血,甚至会引发心梗脑梗,最后很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健康人群的血糖<2.9mmol/L时,就开始出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难忍等症状。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至6-9mmol/L时,除了出现,以上症状外,还会变得焦虑不安,且血糖下降越快,症状就越明显。



中老年人群,低血糖危害比高血糖更高,除了影响血糖波动,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建议大家一定要积极调节血糖水平。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到35.2%,也就是说每年约有5%~10%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



控糖至关重要。血糖长期偏高,会引发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使血糖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才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以及死亡风险。



至于血糖处于什么水平才是正常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关于血糖2022年的标准已经公布,建议大家应该积极测量,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更有助预防并发症。



2022年“血糖标准”公布,年龄不同,标准不一样,若你符合,恭喜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mmol/L,<7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和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7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小于11mmol/L)。



糖尿病前期控糖的目的,在于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理想血糖控制标准为: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糖,还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理想血糖控制标准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应以健康状况为准,遵循个体化控糖的原则,理想血糖控制标准为: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控糖要避免低血糖,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要注意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以下,理想血糖控制标准为: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不妨对照自查!



  1. 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2.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下降、视线模糊;

  3. 饭后一小时有饥饿感;

  4. 皮肤干痒,常常难以入睡;

  5. 伤口难愈合;

  6. 胃肠道功能失调,出现顽固性、间歇性的腹泻与便秘;

  7. 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者;

  8. 性功能障碍,特别是中年肥胖者;

  9. 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现象;

  10. 皮肤疱疹、皮肤长癣、毛囊炎;

  11. 口腔烧灼感、牙龈红肿、牙周组织水肿、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

预防糖尿病,尽量做好三个“一点”


第一个:热量摄取少一点



糖尿病患者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所以预防糖尿病日常还能满足自己口舌之欲,适量吃些想吃的。



对含糖量高的食物、胆固醇高的食物、酒精等食物一定要控制好摄入量。高糖食物: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酱、果汁、糖制蛋糕等;高胆固醇食物:动物脂肪、咸蛋黄、鱿鱼、黄油、肥肉等。


第二个:高糖饮料少喝一点



查出糖尿病最致命的习惯,就是长期摄入高糖饮料或啤酒,这种饮品进入身体会带来血糖异常增高,更容易引发身体病变。



平时可以选择白开水、茶饮等,也可以自制代茶饮,就是要少喝高糖饮料!建议大家平时多喝点白开水,更有助促进代谢,对于补充身体水分需求有帮助。



第三个:运动适量多一点



建议保持一定运动量控制饮食,再加上增强锻炼,更有助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



研究表明:餐前的一段时间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的作用比一天内的运动更有效。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促进脂肪代谢。


血糖升高应该积极调节。除了要在医生叮嘱下服用药物,也要积极调节饮食,最重要的是定期体检,确保血糖值在合理范围之内,更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酵素频道
了解更多酵素知识,给你以及家人朋友带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