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检查未通过,让我再次意识到训练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我掌握的,说不明白,我说明白的,学员理解不了,学员理解了,训练中做不到,这是我教学能力提升的空间。如何清晰描述,让对方听懂且理解正确,如何训练中引导学员做对,做到。
思考
知识,程序,决策依据,工作负荷等维度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手册去解决。哦,原来襟翼收放的顺序与动作要领,应该这么做,背后逻辑是这样的;哦,其实当时没那么急,可以先索取周边备降场天气条件,再做决策;哦,这个情景下,我们的工作优先级用黄金法则可以很好地梳理出来……引导学员通过问题去查阅手册,通过手册的文字描述,明确下次该怎么做,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人工操纵类的,比如落地动作,如何控制下沉?如何看得出下沉?如何杆舵协调修正侧风?如何看得出横侧偏差?自己教学中时常会感受到词穷,难以描述清楚。又或者自己讲的口沫横飞,学员满眼迷茫完全想象不出到底是个什么情景?又或者训练中学员终于看到偏差,但没有能力修上去?
这个困扰其实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大家可能会观察到,那些特别顶尖运动员,退役后往往并没有成为优秀的教练;而那些特别出色的教练,他们自己并不是特别出色的运动员。就拿NBA举例,乔丹和科尔,公牛王朝时期,乔丹是篮球之神,科尔是角色球员。退役后,乔丹作为球队老板,黄蜂队选秀时常被吐槽眼光太差,而科尔作为金州勇士队教练,率队建立了勇士王朝。
有研究表明,对动作的计划和控制是由大脑的前运动皮层、运动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完成的 —— 这些区域并不处理、也不需要语言。运动依赖的是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网络,而不是语言表达。结论就是:把运动语言化、理性化,反而干扰了对运动的处理。
篮球技能与球场战术有一个战术板的距离,有时候没法用文字图形说明白,这与操纵技能与程序运用有类同之处。
文字可以把系统知识、程序动作、风险防范、决策模型、负荷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经验等等记录传承下来,有着延续性。文字也有局限性,对机动要求高的人工操纵,比如风切变应对;对容差率低外部条件挑战大的操纵,比如大侧风湍流落地。面对变量复杂且强度大,条件的文字描述已是巨大挑战,具体应对可以清晰描写出安全边界,程序动作内容,但对于应对时机,飞机状态的评估,是很难精准描述出来的。
回想自己操纵能力的打磨提升,最初是教员手把手地一个起落一个起落带飞练出来的。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操纵能力的提升,除了研读手册了解操纵技巧,安全边界,还需要体验动作做对做到后的真实效果。比如短五边下滑点线不稳,带着学员体验如何操纵稳定,如何观察偏差与趋势,如何修正,建立正确概念与印象,后续打磨就有了方向与标准。也就是说得先让学员吃到鱼,尝到味儿,然后手把手地教会看鱼鳔,收线等等。
面对教学中不同维度的问题,重要的是养成正确方法与习惯,剩下的交给时间。保持耐心,给种子发芽以时间,技能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知识与经验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局限
对于复飞,风切变改出,偏差修正等多维度与多设备协同的程序动作,文字需要一个字一个字,一条一条地描述。电光火石之间的动作,文字描述百八十字,七八条,这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并运用。
当下数据时代,根据数据有各类技术指引,需要正确理解运用。怎么正确理解运用呢?可以尝试思考一下,这个技术指引出台的背景?为什么这么描述?讲了什么,没讲什么?还有哪些情况覆盖不了?正常情况下,怎么做更合理?不正常情况下,为了更高安全目标,偏离指引的边界在哪里?等等问题去与大家讨论交流,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收获。
技术指引相对于系统而言,就如同一个补丁。补丁有其适用条件,文字描述有其局限性。总之,不要期待手里拿着一把锤子,就能解决所有钉子,更别陷入手里握着一把锤子,满眼看到都是钉子的误区。
教学过程中,有一个不错体验。面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引导去手册上查找答案后,对手册的文字描述进行循证。为什么这么写?把各种情况推演一下,尝试其他可能性,然后比较一下有哪些不同,都有什么优势劣势。比如进近阶段的预测式风切变改出,有复飞与脱离机动选择。那么推演一下,为什么这么描述?复飞与脱离机动,到底有什么不同?安全裕度有什么变化?操控难度有什么不同?警告升级该怎么做?把程度动作底层逻辑梳理清楚,通过走程序比较之后,面对不同条件,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最后的话
训练教学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学员学习掌握,把飞行整个系统拆解为章节、程序与规章的单个知识点进行传授,最终我们飞行运用时要还原嵌入到系统中去,而绝不是把单个的知识点当做知识技能本身。
作为教员,给学员传授知识,经验,技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学员在单点知识的理解偏差。学员现阶段就是小白,学员的存在是教员价值体现的舞台。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教学中用“你连……都不知道,你的……基本为零。”这样的句式,只会暴露教员的狭隘与傲慢。
另一方面,见微知著,通过单点表现获取底层真相,这是能力,需要不断打磨提升。就如《教父》中所言“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优秀教员,有着上工治未病的能力,用几个起落可以解决学员操纵能力问题。
今天我们有时需要去评判一个人的飞行能力,主观评判与客观标准,是两条线,是可以交融的。九项核心胜任力模型,可以控制主观评判边界,可以参考客观标准去评判。不是针对人的评价,而是针对飞行能力,针对训练表现,不假设,不猜想,实事求是去做行为指标分析,帮助对方认识不足提升能力。反之,在训练教学方面,面对主观评判与客观标准,实事求是地找出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教学相长,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