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不规律,黄褐斑去不掉?小心是这些疾病“拉警报”!

文摘   健康   2024-10-10 14:01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 ↑ 菜单直接预约


关注公众号,内容不错过

如文章引起共鸣点赞并转发

支持我们继续创作优质健康内容


点击在线咨询中医专家


“黄脸婆”、“脸上长斑”、“身材走形”……自步入中年,不少女性会被打上类似的“丑”的标签,尤其是产后的女性,面临着身心考验。不少人也在潜移默化里认为,过了35岁的女性基本就与美丽无缘了,主要看运气和后期的一些保养


其中,脸上长斑是比较困扰朋友们的一个问题。


脸色暗黄可以通过睡眠、调气血、补水等来改善,身材走形可以通过运动、饮食调摄等来改善,可这斑,却是真的不太好去!


有的斑越去越多,越去越黑,久了连粉底、遮瑕都盖不住。


中医专家贾梅医师专攻中医妇科,擅长针药合治来应对黄褐斑、卵巢早衰、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试管前后调理、痛经等妇科问题。


贾医师指出,黄褐斑虽然主要表现在面部,但它是内脏气血失和的一种局部表现,常与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劳伤脾土、肾精受损等有关,或虚、或瘀、或虚火上炎,火燥结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发作为黄褐斑,“只淡化表面的斑,没有掐掉体内的来源,只是做了表面功夫。”


月经量少,脸上长斑

可能和气滞血瘀有关


黄褐斑,又称作妊娠斑、肝斑、蝴蝶斑等,患者的额头、眉间、两颊、口周等位置都可能出现淡褐色、深褐色、淡黑色的色斑,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皮屑,不痛不痒。“通常来说,黄褐斑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贾梅医师指出,黄褐斑多在夏季加深,冬季变浅,尤其经过一个夏天的日晒,看着就更加明显,黄褐斑常发在中青年女性,特别是青春期过后、妊娠期女性居多。


“很多长了黄褐斑的患者,都伴随着月经量少的问题。”贾梅医师介绍,有的女性月经量较少,可能几天就没了,有的月经周期提前,可能20多天就来一次,有的来月经前还容易乳房胀痛、脾气急躁等。

在贾梅医师看来,这主要和气滞血瘀有关,这类女性通常肝经有所淤堵。


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肝气不舒容易导致气滞血瘀,这就和情志有关。很多女性因为工作,教养孩子,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不良情绪长期堆积,忧思、抑郁,加上身体的长期疲惫,使得面部发作了黄褐斑,此时应及时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现代医学则认为,精神紧张、压抑、心理负担重、生活无规律、过度操劳等可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针对月经量少且黄褐斑较重的患者,贾梅医师还会用上针灸,取针主要集中在腹部和面部,此外还会配合面部刮痧和按摩来治疗。

妇科疾病在脸色上有所体现


作为中医妇科方向的专家,贾梅医师也敏锐地发现,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黄褐斑,如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炎等,都可能出现症状。“比如有的人可能长期痛经,查出来是巧克力囊肿,四诊合参后会发现寒凝血瘀,表现在月经上就可能会经血颜色偏深、有血块、腰酸,表现在面色上就是暗沉、有斑。”此时,通过调理妇科疾病,改善盆腔炎、子宫肌瘤等问题,也有助对淡化黄褐斑,提亮肤色。


除了一些妇科疾病,很多因素也都可能导致黄褐斑。贾医师指出,如甲亢、慢性胃炎、肿瘤、日晒、妊娠、皮肤炎症导致的色素沉着等,都可能诱发黄褐斑,中医来看,肝、脾、肾、冲任、外邪等,都是黄褐斑的病机


比如,饮食不节制不规律的、喜欢吃辛辣刺激油腻食品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减肥、过度焦虑影响胃口等,都可能损伤脾胃,脾主运化,主肌肉,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面部,脾胃不能化湿,水湿痰饮内停,上泛面部,也可能引起黄褐斑。


又比如,先天不足、长期熬夜、劳累过度、惊恐等都可能伤肾,肾主生殖,主藏精,肾精不足面容自然失养,中医还认为肾的本色为黑,肾阴不足时,肾的本色就会泛在面部,出现黄褐斑。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妊娠期女性的气血需求量增加,若养护不当,易致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发生妊娠斑,月经与冲任密切相关,冲任失养、经血不调,容易出现黄褐斑。”因此,贾梅医师建议,有黄褐斑困扰的朋友,特别要注意好妊娠期和月经期,妊娠期在换季时也要注意保暖防外邪侵袭,养护好自身的气血。


贾医师指出,黄褐斑平时养护重视这三点。


规律生活,注意饮食及作息,外出时避免日光暴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浓茶、咖啡、甜食,不吃冷饮,多吃新鲜蔬果。


心情舒畅,不要忧思忧虑,不要暴躁易怒,气大伤身,避免思想负担过重,及时、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积极治疗,但不可乱服药,乱用药。

贾梅

中医专家

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导师姚美玉教授,先后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王秀霞,"何氏妇科"学术继承人王素霞、赵宏利主任学习。擅长中医药治疗妇科炎症、月经失调、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更年期,先兆流产、妊娠合并感冒咳嗽、便秘及产后缺乳、乳腺炎、盆底功能障碍等。


门诊时间:

桐君堂环西馆:周二晚上

桐君堂东新馆:周三晚上



医师坐诊时间以馆内告示为准


预约咨询更多医师信息,请拉到文末,点击“写留言”,发送“分馆+姓名+联系电话”(身份信息不会公开)会有工作人员和您联系。

本文仅代表医师观点

粉丝朋友们,因为微信“改版”了,如果没有星号的话,很难看到文章推送,因此请把公众号设成“星标”。设置的方法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设为星标,及时查看新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可预约

桐君堂
地铁旁的名医馆 · 身边的健康管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