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内容不错过
如文章引起共鸣请点赞并转发
支持我们继续创作优质健康内容
点击在线咨询中医专家
“黄脸婆”、“脸上长斑”、“身材走形”……自步入中年,不少女性会被打上类似的“丑”的标签,尤其是产后的女性,面临着身心考验。不少人也在潜移默化里认为,过了35岁的女性基本就与美丽无缘了,主要看运气和后期的一些保养
其中,脸上长斑是比较困扰朋友们的一个问题。
脸色暗黄可以通过睡眠、调气血、补水等来改善,身材走形可以通过运动、饮食调摄等来改善,可这斑,却是真的不太好去!
有的斑越去越多,越去越黑,久了连粉底、遮瑕都盖不住。
中医专家贾梅医师专攻中医妇科,擅长针药合治来应对黄褐斑、卵巢早衰、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试管前后调理、痛经等妇科问题。
贾医师指出,黄褐斑虽然主要表现在面部,但它是内脏气血失和的一种局部表现,常与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劳伤脾土、肾精受损等有关,或虚、或瘀、或虚火上炎,火燥结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发作为黄褐斑,“只淡化表面的斑,没有掐掉体内的来源,只是做了表面功夫。”
月经量少,脸上长斑
可能和气滞血瘀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肝气不舒容易导致气滞血瘀,这就和情志有关。很多女性因为工作,教养孩子,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不良情绪长期堆积,忧思、抑郁,加上身体的长期疲惫,使得面部发作了黄褐斑,此时应及时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现代医学则认为,精神紧张、压抑、心理负担重、生活无规律、过度操劳等可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妇科疾病在脸色上有所体现
比如,饮食不节制不规律的、喜欢吃辛辣刺激油腻食品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减肥、过度焦虑影响胃口等,都可能损伤脾胃,脾主运化,主肌肉,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面部,脾胃不能化湿,水湿痰饮内停,上泛面部,也可能引起黄褐斑。
贾梅
中医专家
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导师姚美玉教授,先后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王秀霞,"何氏妇科"学术继承人王素霞、赵宏利主任学习。擅长中医药治疗妇科炎症、月经失调、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更年期,先兆流产、妊娠合并感冒咳嗽、便秘及产后缺乳、乳腺炎、盆底功能障碍等。
门诊时间:
桐君堂环西馆:周二晚上
桐君堂东新馆:周三晚上
医师坐诊时间以馆内告示为准
粉丝朋友们,因为微信“改版”了,如果没有星号的话,很难看到文章推送,因此请把公众号设成“星标”。设置的方法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设为星标,及时查看新资讯
点
点击阅读原文可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