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0月30日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这篇重要文献深刻阐述了优化金融服务的目标和方向,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建设金融强国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其中,金融系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沪港通、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增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市场在利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等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这些金融成就的取得,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世界历史,想要从世界经济大国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建设金融强国是必备的条件。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进一步提高了金融的战略定位,明确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从优化货币金融环境到做好“五篇大文章”,从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从制度型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到加强治理确保金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宏伟蓝图。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是在经济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做好“五篇大文章”
“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科学阐述。
未来的国际竞争,核心是科学技术领域的竞争。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科技金融”也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发展科技金融面临的结构性困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到“迎难而上、聚焦重点”。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应聚焦“绿色金融”,“乘势而上、先立后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等,同时“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形成有力支撑。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也要为人民服务,“普惠金融”概念是金融人民性的体现,应做到“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具体表现在持续完善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让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都能享受到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让金融服务覆盖到最为广泛的金融消费者群体。
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养老金融”必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同时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数字经济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把握机遇”指传统金融机构要把握住数字化转型的机会,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重视安全”指在金融服务和监管中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增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明确了统筹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个重点领域,同时也为构建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完整金融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的着力点
首先,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稳定货币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货币信贷要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在总量上,要求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要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在结构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法”和“减法”并重的思路。“加法”聚焦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减法”归纳为“减量提质”,“减量”聚焦于从紧配置特定领域金融资源,严控地方债务增量,“提质”聚焦于促进“僵尸企业”出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我国金融体系总体上“大而不强”,“大”是指我国银行体量、外汇储备等指标世界第一,债市、股市规模世界第二,保险规模也名列前茅。“不强”指的是我们在资金配置、融资结构、融资效率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银行占比一家独大,资本市场等其他金融形态发展滞后,注重短期回报,缺乏长期耐心资本。一方面,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枢纽功能,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把已经推行的注册制走深走实,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同时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投资端制度供给、培育一流投资机构等,优化直接和间接融资、股权和债权融资的比例。另一方面,完善机构定位。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稳定金融的压舱石;防止中小金融机构无序扩张,聚焦减量提质、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监管;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商业机构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在各类保障,特别是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发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强化市场规则”和“健全法人治理”的重要性。要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化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1月15日第5版
本期编辑:董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