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高校到新西兰职场中的同志处境 | 研究作为发声与抵抗

文摘   2024-12-18 14:07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ction#


大家好。我是崔乐。很高兴有机会借助行动研究所的平台介绍我的研究。


2024年我一共发表了四篇论文,这四篇论文串联起我过往20年的身份与经历。从中国高校的同志学生,到中国高校的男同性恋教师,到新西兰高校的中国同志留学生,到新西兰职场的同志职员。他们的声音值得被更多人听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我的所有论文。



中国酷儿学生

Quee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Cui, L. (2024). “I Don’t Expect the University to Support Queers”: Identity Management and Ambivalence toward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Quee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1–21.https://doi.org/10.1080/00207659.2024.2403863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 17 名参与者的深度访谈,探讨了中国同性恋大学生在校园中管理其同性恋身份的经验。研究概述了一系列策略,包括 “略过”(passing)、“掩饰”(covering)、“隐性出柜”(being implicitly out)和 “明确出柜”(being explicitly out)。本研究还介绍了参与者对机构支持的期望,以及他们对制度性支持的矛盾心理。虽然参与者对大学的支持表达了各种期望,但由于校园氛围和更广泛的政治背景,他们同时认为制度性支持是困难的或不可能的。本文以酷儿理论和异性恋规范(heteronormativity)*的概念为基础,对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同性恋批判,考察了异性恋在机构和人际层面的表现。……本研究探讨了威权加强对同性恋大学生校园经历的影响。在这一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本研究凸显了当代中国的独特面貌,为同性恋个人、教育机构和……之间的权力动态提供了经验性的见解。


*异性恋规范,亦可翻译为“异性恋正统主义”,指在社会生活及文艺作品中预设人们为异性恋,并以异性恋作为模范想象人类关系的现象。



中国男同教师

Gay academic in China

Cui, L. (2022). Keeping a low profile and queering Chinese academia: gay academics’ strategies for conducting queer research in China.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3(1), 88–107.https://doi.org/10.1080/09620214.2022.2155862


摘要:

本文通过对 11 位中国男同学者的访谈,探讨了他们开展酷儿究的动机和策略。访谈显示,参与者通过管理自己的性身份认同、保持低调和在研究中进行自我审查,来服从异性恋规范和……的权威。然而,他们也可以通过战略性地调动各种形式的权力和话语,强调其研究的合法性,从而为酷儿研究拓展建制的空间。本文通过酷儿理论的视角,阐述了男同学者在开展酷儿研究时,对中国学术界异性恋规范和……的顺从与反抗。



中国酷儿留学生

Chinese quee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ui, L., & Song, L. (2024). Queer migration, heteronormativity and the ‘ethnic closet’: Chinese quee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sectional experience in New Zealand.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59(2).https://doi.org/10.1111/ejed.12608


摘要:

本文通过对 15 名来自新西兰高等院校的中国酷儿留学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探讨了他们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并揭示了支撑他们经历的相互关联的权力结构。我们发现,尽管想象中新西兰是对同性恋者最友好的高等教育目的地之一,而且人们最初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中国同性恋留学生却面临着 “族群壁橱”——一种同时约束种族/族群和性身份认同的异性恋规范性权力结构。学生身份的这两个关键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意味着,作为在当地种族权力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移民,中国的同性恋留学生经常在校园里遭遇异性恋规范的微冒犯。这些学生的种族身份是他们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也成为他们酷儿身份发展的障碍。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中国恐同和 “西方 ”酷儿友善的二分法提出了挑战,并揭示了对酷儿留学生的经历进行更细致入微的了解的必要性,以便在高等教育环境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



酷儿职工

Queer employees

Cui, L. (2024). ‘We are celebrated but not included’: heteronormativity and cisnormativity in Aotearoa New Zealand workplaces. Kōtuitui: New Zealand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Online, 1–19.https://doi.org/10.1080/1177083X.2024.2435452


摘要:

本定性研究利用来自新西兰各行业组织的调查意见,对彩虹员工的工作场所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了异性恋规范和顺性别规范的理论框架,以挑战组织内既有的性别和性规范。研究探讨了顺-逆规范性如何在组织和人际层面上表现出来。该研究强调了当前包容性实践的局限性,加深了人们对被视为彩虹友好地区的组织内权力动态的理解。尽管许多雇主表现出对彩虹包容性的承诺,如组织倡议和追求彩虹标记认证,但组织仍然可以作为既支持彩虹又顺从异性恋的空间发挥作用,将彩虹员工定位为有价值但非正常的人。本研究认为,尽管彩虹身份在组织中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但仍需进一步努力,对抗阻碍同性恋员工全面融入组织的根深蒂固的顺式异性恋。此外,研究还建议重新思考组织对彩虹身份的包容方式,将重点从边缘转向规范。


结语

Conclustion

这是我在新西兰做同志研究的第七年。于我而言,研究是一种发声与抗争。希望能有更多同伴一起发声,我们会不那么孤单。


END

行动研究所
旨在促进社会行动与行动者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