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开端:理解自己的故事才能明确自身研究的意义

文摘   2024-12-20 13:40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ction#

编者按

本文摘录自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D.瑾·克兰迪宁《从故事到研究:叙事探究如何做》(Engaging in Narrative Inquiry)的第4章,译者为徐泉与李易(Yi Li)。叙事探究是一种将生命经验视作增进知识与理解源泉的研究方法,最初发源于教育领域,在医疗与社会照护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指出,“自传性叙事探究是帮助研究者定位研究疑惑、挖掘研究意义的必经之路。”通过挖掘研究对于研究者的意义,也能更好地挖掘研究的实践与理论价值。相信这不仅适用于叙事探究,对于开展局内人研究(Insider Research)和实践者研究(Practitioner Research)也有重大的意义。


限于篇幅与版权考量,仅摘录了部分内容。框格为编者添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原书第3章还给出了如何“通过生活和自传式思考的过程,形成一个叙事探究疑惑的范例”,本文是基于此范例所做的“解包”。如有兴趣请借阅或购买原书进一步学习。


在这项叙事探究中,你是谁?


当叙事探究者开始想象一项叙事探究时,我经常问他们这个问题。如果是是一位叙事探究的新手,他/她会对这个问题疑惑不解并且会反问我“你问的是什么意思?我是研究者啊。”根据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我知道对这个问题给出周全的回应会让叙事探究者通盘考虑整项叙事探究。在下文中,我会将这句话的意思讲得更清楚。


在这项叙事探究中,我是谁?每当一项新的探究开始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成型时,我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是谁”的探究过程中,我的研究疑题(research puzzle)才变得越来越明确,我才能更好地阐明该研究的个人、实践和社会意义,我才能接受该研究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叙事性思考能够帮助我,每一次我都首先需要叙事性思考我的生活。


叙事探究者将他们的研究看作是关系性的研究。我们身处在格尔茨(Greertz, 1995)多年前隐喻过的那个游行队伍之中。我们身处所研究的现象之中。在叙事探究中,作为叙事探究者的我们,也在那一段时间之内处于研究之中。


格尔茨的“游行队伍”

格尔茨在自传《追寻事实》(After the Fact: Two Countries, Four Decades, One Anthropologist)中提到,“改变显然不是我们能够旁观经过的游行队伍。”


克兰迪宁以此隐喻说明叙事探究者就在情境之中,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外的旁观者。


随着叙事探究的进展和深入,作为叙事探究者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塑造和重塑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处在探究的现象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叙事探究中,当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倾听参与者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作为探究者的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处于探究之中的我们是谁,并且要明白我们自身是我们所研究的故事化场景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叙事探究者的我们是现在场景的一部分,也是过去场景的一部分,我们承认是我们帮助构筑了这个探究世界,我们自己是这个世界之中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这种自传性叙事探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关注。……不进行这项艰辛的自传性叙事探究工作,我们的研究就难以达到它可能达到的深度。我们的研究经常就会变得过于简单化,并且可能变得过于关注研究“他人”(other)——那些我们所研究的参与者,而不是和他们一起进行一项关系性经验的探究。不进行自传性叙事探究,我们的研究就会变得太技术化或者是太确定。以自传性叙事探究为研究的开端,能让我们明白我们自己也处于探究之中。


对于叙事探究过程中的我是谁,以及我正在变成谁这些问题的最初谈及,能帮助我们思考有关研究意义的问题,那些有关个人、实践、社会和理论意义的问题,这些思考能帮助我们回应“那又如何(So What?)”和“谁会在乎(Who Cares?)”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回答的。因此,叙事探究者必须以对我们自己经验故事的探究为开端,并且将其贯穿在探究的全过程之中。


作为叙事探究者,在写作和探究我们的叙事开端的时候,我们通过三维叙事探究的空间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关注。这种关注意味着我们可能要回溯到遥远的童年时期,甚至要回溯到如格林(Greene, 1995)所描述的懂事之前的那些生活场景之中,以此来理解我们的研究疑题。这种关注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注意自身故事展开的地点,凸显那些影响和塑造我们的理解的事件以及我们对这些事件在情感上、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回应。


叙事探究的三个平台

叙事探究总是处在时间性(temporality)、社会性(sociality)和地点(place)的三维空间中。关注时间性意味着关注个人的经验,意味着关注探究中自身、参与者以及地点、事物和事件的时间性。而社会性是人们经验和事件展开的社会条件,将叙事探究引向探究关系之上。地点则是探究和事件发生的特定、具体的一个或是一系列地点。


我小时候一直都想做一名教师。……现在,当我对它进行探究的时候,我能看到,那是当时的女孩子所可能有的一个梦想,是被1950年代的那些社会叙事所影响和塑造的一个梦想,我就成长于那个年代。我也能看到,那是被那些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的社会叙事所影响和塑造的一个梦想,因为我的父母不富裕,也没读过多少书。……


虽然我成为了一名教师,紧紧地抓住了儿时的那个梦想,做到了萨宾(Sarbin, 2004)所说的我活出了我的梦想,那个梦想变成了我活出了的一个具体的叙事。但是,我知道我也能讲一个我离开教学的故事。我后来离开了教学,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是我要完成学业拿学位,第二次是因为我产假休养不满一年被禁止返回教师岗位。在第二次离开教学岗位之后,我没有再回到教师岗位,而是进入了学校系统的其他岗位,一直到离开学校去读研究生。


在对这个我离开教学岗位的非常简略的自传性叙事探究之中,我看到这项探究对我的个人意义。这项探究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曾经放弃那个当教师的梦想,为什么我离开了教学岗位。它给我留下了许多疑虑和不确定性,使我想弄明白我的故事是如何慢慢地发生改变的,以及我如何来讲述那个机构叙事形塑我个人的故事。它也帮助我慢慢理解了对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就离开教师职业的教师们的经验进行探究的实践意义。最后,它还暗示了该项探究的社会及理论意义。我们可以从这样一项叙事探究中学习到什么?对在职业生涯早期就离开教学职业的教师们进行的叙事探究中,我们在关于过渡时期、关于身份、关于身份是如何慢慢地变化和改变等方面可以学习到什么?


探究理由

克兰迪宁认为叙事探究至少要从三个方面阐述研究意义:1)个人理由,从自身经验出发而感到的张力与疑问;2)实践理由,对改变现有实践的可能贡献;社会理由,即对理论、社会行动与政策的可能贡献。


在这一研究的叙事报告(narrative account)中,我也可以听到在这项关于早期离开教师职业的教师们的叙事探究中,我自己是处于何种位置的。在报告总,我凸显了塑造该探究的概念术语:通过他们讲述的离开教职的那些故事,对教师们的身份进行叙事性理解,他们的身份是流通的,是变化的;我个人赖以生存的故事与社会、文化和机构叙事之间的碰撞空间(bumping places);以及将离开教职看作那些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一个过程的观点。回顾过去,我现在能看到,在我与关于学校的故事之间、与那个要求参加必须离开教学岗位一年的机构叙事之间的碰撞。那个碰撞将我带到了一个隐喻性的公交车站。在我与唐尼、休伯(Clandinin, Downey, & Huber, 2009)合作的研究中,我们将那个隐喻性的公交车站描述成教师们等待一辆可以让他们离开教学职业的公交车的空间。在我儿子出生之后,因为那个机构叙事,我无法立即返回教学工作,但是我还是需要做点什么。我需要钱,一边攻读研究生一边工作成为一个可能的选择。于是,我登上了一辆隐喻性的公交车,驶向研究生学习。


这是一个讲述起来很安全的故事。它掩盖了我不能回到教学工作的悲伤。


……这些术语和概念是我们(Schaefer, Long,& Clandinin, 2012)在进行那一项叙事探究时开始用来形塑那项研究的。这些术语和概念也塑造了我的自传性叙事探究,关于我作为一位入职五年之内就离开教学岗位的教师的经验探究。那个塑造我们叙事探究的探究疑题是,深入理解新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进行教学和离开教学岗位这一过程之中所面临的复杂的、多重的故事情节主线和各种各样的情境。我们探究了他们赖以生存的那些故事(stories to live by),那些让他们决定进入教育学院学习并成为老师的故事,那些让他们开始进行教学工作的故事,那些让他们后来又决定离开教学工作的故事。


每一位想要做叙事探究的学生,在计划研究的时候都需要进行自传性叙事探究。每一位叙事探究者在她/他开始一项新研究的时候,都需要进行自传性叙事探究。我们将这些自传性叙事探究称为叙事开端(narrative beginnings)。通过那样的写作,我们每个人开始逐渐理解、明确我们所做研究的个人、实践和社会意义。这项自传性叙事探究的工作回影响和塑造我们的研究疑题,会帮助我们确认关键的叙事性概念和术语。……只有通过这样的探究,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叙事性地理解经验的复杂性,以及理解将经验看作叙事现象的复杂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凸显我们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承诺,并且可以设想在关系性地与参与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谁


作者:D.瑾·克兰迪宁(D. Jean Clandinin)

译者:徐泉、李易(Yi Li)

END


推荐阅读

译文丨为何人人都劝我写日志?

译文 | 何为反思?

行动研究的光谱:从局内人到局外人

从中国高校到新西兰职场中的同志处境 | 研究作为发声与抵抗

行动研究所
旨在促进社会行动与行动者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