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 | 行动哲学工作坊:表达性艺术赋能实践者@上海

文摘   2024-11-18 19:53   新西兰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ction#


社会实践者面临着许多现实的挑战。


不论是作为社工、咨询师、公益人还是教育从业者,往往需要在成长体系的不明确、支持与资源的有限性、社会认知与认可的不足等等限制挑战下发展自己。在实践过程,还需要思量自身、工作对象与所处环境之间关系。


因此,实践者非常需要建立自我认知与反思(行动后的反思),并在实践过程中也更有觉知(行动中的反思)。


行动研究所自发起时便立足于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手法,支持实践者与社会实践的发展。此次行动研究所自由共舞一起,在上海慧灵的场地支持下,希望以剧场与舞动作为手法,并结合批判反思、正念静观等多元要素,开展两天的赋能工作坊。


我们希望以此增进实践者自我觉察、自我觉知的能力,了解自身的行为模式,并基于此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更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开展自己所认同的实践。



不同于一般性的实践者培训,以艺术为本的方法,或说表达性艺术的方法并不直接提供特定的方法、工具乃至解决方案,相反,它提供给参与者的是一个在深入体验、相互的见证中更加认识自己,转化自己的契机。


作为团体的过程,人们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情绪以及对于体验的思考 (Berghs et al., 2022)。特别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会通过具身化、具体化与象征化的方式带来改变 (de Witte et al., 2021)。虽然我们并非治疗师,我们的工作坊也并非治疗性的团体,但其机制是非常一致的。



以我自己的体验为例,当我参与 “冲破包围圈”的游戏时,由于我需要挤出人墙,很快“冲锋陷阵”的意象便浮现出来。而这个意象没有经过太多的诠释和思考,就慢慢转化为“战地医院”的隐喻——我可能不会与人短兵相接,但也会时刻在前线提供“医疗救助”。


许多练习都会带来即刻的体验与反思。譬如在“yes/no”的练习里,有人发现自己总是难以拒绝他人;在“镜像”的练习里,有人发现自己相对搭档似乎总是在使用自己的上半身……


这些体验与反思都并非纯粹发生在身体或是头脑层面,而是打破了身心的二元对立,在流动中发生。


尽管此次工作坊不以培训为目的,我们许多的参与者还是通过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创造性的手法,并将一些练习或设计融入了自己的实践中。




Action

适合的参与者


  • 各类志愿团体和自组织的参与者、骨干或是组织者

  • 包括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公益从业人员在内的社会服务工作者

  • 正在或希望使用表达性艺术手法的咨询师、治疗师和心理老师等心理工作者

  • 在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培训行业从事教学、研究或其他支持工作的教育从业者


Action

工作坊信息


时间:2024年12月14日至15日(周六日),10:00-17:00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

人数:8-16人

费用:

市场价1896元

福利价1600元

早鸟价减300元

老学员减200元

两人同行减100元

(优惠可叠加)


*由于上海慧灵的场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坊已低于市场价格,费用包括有带领者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与差旅成本,以及物料的采购和损耗费用等。

** 早鸟价截至11月30日。老学员优惠面向自由共舞和/或行动研究所两天线下工作坊的参与者。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报名。报名以缴费成功为准。


我们不希望经济条件限制大家的参与机会,因此有需要的伙伴可填写下方表单申请奖学金。



Action

带领者



Apple /


自由共舞创始人。2000年开始以不同形式的民众戏剧及艺术进行赋能的工作,包括一人一故事剧场、论坛剧场及过程剧场等各种以共同创作为核心的社区剧场、音乐及即兴舞蹈等艺术方法。2005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推动民众戏剧及艺术,为社会底层及边缘社群进行超过百场的民众戏剧及艺术培训工作坊及演出。过去十多年,主要以引导的方式为中国及国际NGO工作者及行动者进行赋能的工作。




彬华 /


行动研究所发起人,社会心理工作者。奥克兰大学社会工作博士候选人,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应用人类学与社区发展硕士。曾广泛接受社会工作、心理咨询和民众剧场的训练,并基于此同个人、学校、社区和NGO等一起工作,开展直接实践超过1000小时。曾接受艺术心理治疗的基础训练,目前还在接受叙事戏剧治疗的训练。



Action

过往参与者反馈



向上滑动阅览


我们知行合一的最大壁垒,是认知突破了,也未必会在行动上有所觉察或改变。而自由舞动的过程恰好是检验自己真知的过程。知道了吗?真知道了吗?拉出来溜溜。不管理论上如何说:要有快、慢、停顿不同的节奏;身体位置要有高中低的变化;不仅用最常用的身体姿态,也要让不同的部位去创造更多可能。理论上懂了,但惯性会推着我们往前走,本以为是直觉,实际却是累生累世的惯性推动着我们往前走。背后的假设是:我们一定有很多盲点,我们需要在实践和反思中不停修正我们的直觉。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被惯性牵引,而要在真知实证中不断的增加觉知。

——石头老师,自由共舞参与者


现场有伙伴反馈自己总是用脑子调动身体,我也时常觉得与身体缺乏连结。这次工作坊让我见识到身体的即时反应是多么诚实、肢体动作多么丰富有表现力,这种觉察也为我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开始关注自己和其他人是如何行走、托腮、伏案打字、与人交流,那些细微的动作中好像也是人们在诉说自己的担忧、紧张、愉悦和松弛。很新奇,好像又长出了新器官。

——笑欧,行动研究所参与者



Action

主办方





Action

支持方



END

行动研究所
旨在促进社会行动与行动者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