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技术问世以来,影响成功率的因素一直是医患共同的关注点。医学界早有成功妊娠的经典理论,即“胚胎与子宫内膜对话理论”,通俗点说就是成功的妊娠有赖于优质的胚胎、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二者的同步发育。随着实验室技术不断提高和成熟、胚胎质量也日趋稳定。因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何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呢?
即子宫内膜对植入胚胎的接受能力。
如何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呢?
需超声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如: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甚至血流学等指标。
其中“子宫内膜厚度”被认为对预测妊娠结局有明确意义。因此“子宫内膜薄”这一问题不断困扰患者、挑战医生。
下面,就让我们从专业角度深入了解下您所关注的——“子宫内膜薄”的相关问题。
“子宫内膜薄”医学上称之为薄型子宫内膜,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发生率为2.4%。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临床上多认为超声下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mm。目前研究认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低,流产率高,妊娠结局不良。
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考虑和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研究表明,其在高龄女性中更常见,有报道在年龄>40岁女性中发生率高达25%;
(2)感染:急性或慢性宫腔感染均可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破坏;
(3)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或宫腔手术所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引起内膜菲薄、宫腔粘连;
(4)药物因素:如促排卵过程中使用克罗米酚,子宫内膜属于低雌激素水平状态,影响内膜生长;
(5)不明原因薄型子宫内膜:无以上高危因素、且宫腔镜提示宫腔形态大致正常,仅表现为内膜菲薄。
关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激素相关疗法
(1)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使子宫内膜增厚,改善内膜容受性。可通过口服、阴道用药、皮肤贴剂使用大剂量雌激素进行治疗,但需注意预防血栓等;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研究认为适量hCG刺激可以增厚内膜或改善内膜环境,提高内膜容受性,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GnRH-a可促进血管生成和胚胎植入过程中某些因子的分泌。
二、改善血流灌注的治疗
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生认为是血流灌注不足、血管发育不良、某些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少等原因。改善血流灌注治疗一般于月经周期的早期即开始。相关药物有:低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E、己酮可可碱、左旋精氨酸、万艾可等药物。
三、促进内膜增殖或再生的治疗
(1)宫腔物理操作:如对顽固性薄型内膜者,需行宫腔镜排除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等病理改变;对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内膜活检或内膜微刺激术,改善内膜环境;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有研究显示对薄型内膜者行G-CSF宫腔灌注可使其内膜增厚或改善妊娠结局,然而G-CSF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方面仍在不断探索阶段;
(3)生长激素(GH):研究显示在辅助生殖助孕周期中添加生长激素可促进某些血管因子的表达,增加薄型内膜患者内膜厚度,改善妊娠结局;
(4)干细胞治疗:有研究显示自体骨髓干细胞宫腔内注射可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内膜厚度和妊娠结局。亦有通过成体干细胞等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然而应用再生医学尚在科研探索阶段,仍需不断研究和完善;
(5)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或子宫内膜下注射术:富血小板血浆是从自体外周静脉收取血液后通过制备的方法得到比正常血小板浓度高4-5倍的血浆。近两年来,自体PRP宫腔灌注或子宫内膜下注射用于薄型内膜患者或复发性流产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改善了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这是一种较为创新的治疗方法,尚需更多研究论证。
纵使治疗方案多样,对于一些顽固的薄型内膜患者,疗效并不乐观。这也对临床、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再次认识薄型子宫内膜这一疾病后,是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从疾病的病因入手,不难了解“预防重于治疗”的意义,尽可能避免晚育、重视盆腔炎症治疗、杜绝反复人工流产和清宫,这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希望在预防意识联合临床疗效同时提高的背景下,薄型子宫内膜离我们越来越远!
女性一生只有400颗卵子?
胚胎移植后:吃、穿、住、行
做试管婴儿,如何请假?就诊时间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