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设计师!
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东西长达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连绵着祁连山脉,北侧则盘桓着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河西走廊。这里拥有除了海洋之外的所有地貌:大漠、戈壁、草原、森林、丹霞、冰川……或壮阔或瑰丽,与西北苍凉、辽阔、坚实的自然风貌融为一体,走过这里,相当于走遍了4/5的中国。
这不仅仅是一条蔚为壮观的景观走廊,还是一条沉淀了千年宗教艺术之美的文化走廊,河西大地见证了无数高僧大德追寻信仰的身影,竺法护、法显、宋云、惠生、玄奘……东西方的灿烂文明在此地相互激荡,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交织在石窟、长城、边关、古寺、古城等众多文化遗产中。不朽的岩石赋予这片广袤的土地一种接近永恒的气质,让千年后抵达此处的游山者依然能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沉静与智慧。
波澜壮阔又瑰丽奇崛的塞北,无声地讲述着丝绸之路的千年往事,呼唤热爱自由且对那千年往事充满无限憧憬的我们反复来探索、来触摸、来倾听、来体验。而自2020年8月底第一次组织河西之行,至今已是第七期,每一期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应时应季的「玩法」:春日品尝新鲜的榆钱,初夏采摘甜美的李广杏,初秋体验汁水丰沛的李广桃,金秋则欣赏胡杨林的金色海洋……
走进西北茫茫苍生的盛衰枯荣,领略跨越两千多年的风云变幻,感受历史、人文、民族、信仰在河西大地上的碰撞与融合,2024年9月9日至9月16日,在李广桃清香饱满的时节,避开人潮而行,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敦煌出发,穿瓜州榆林窟,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遍历「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张掖、「五凉京华,河西都会」之武威,抵「襟带万里,黄河明珠」之兰州,最后于「天河注水,伏羲故里」之天水成就这场穿越时空的千年之旅。
行程特色
—特聘专家团队深度讲座—
《敦煌石窟与佛教文化》
《河西早期石窟艺术:马蹄寺石窟群》
《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陇东及河西走廊诸石窟文化艺术概览》
赵晓星
兰州大学历史学博士
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
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
张志勇
现任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
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
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
张掖市第四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张掖市国土空间规划评审专家
—聚焦当地设计酒店—
敦煌-东驿
东驿建筑设计师陈向京延续了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思考,借鉴敦煌“土墙”、“晾房”等传统西北民居的形制,夯土建筑工艺以当地生产泥胚筑成,从而使建筑从容“隐”于周边整体环境,犹如自然生长出,同时强调建筑的结构感与光的交互,构建出具有人文活力的建筑语言。
—全感官沉浸专属剧场—
《又见敦煌》观影体验
以“沙漠中的一滴水”为创意设计理念
耗时近两年建造的专属剧场
像一首诗,像一幅画,像一个梦幻
《又见敦煌》就在这“湖蓝剧场”中演绎
作品叙述了敦煌千年以来的历史轮回
观众跟随着导演设计的步行路线
一下子穿越回到千年前
观众们不再是坐在座位上,而是步行进入剧情
在近一个小时的步行中
仿佛进入一个幻境,与剧情融合为一体
—大漠落日篝火全羊宴—
在鸣沙山落日时分
点燃熊熊篝火
点燃浪漫与豪情
以黄沙为幕
以驼铃作乐
坐享西北最高礼仪的款待——全羊宴
凝视烛光摇曳
仰望苍穹辽阔 繁星闪烁
行程亮点
—恢弘灿烂的佛教石窟艺术—
公元2世纪,西北印度犍陀罗开始雕刻希腊化的佛像,与此同时中印度也雕刻出更为本土化的佛陀像。在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数百年,人们终于再次见到他的真容。逐渐地,艺术家们将印度用于修行的石窟和巨型佛像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石窟佛像综合体」,这就是佛教石窟艺术的开端。
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后,便长盛不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佛教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佛教艺术,无论是寺庙、还是石窟,大多以佛教造像为核心。
人们在崖壁上开凿石窟,建造佛像,以表达建造者的虔诚和供奉之心,令来往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佛教的神圣和美好。
古代石窟寺由于兼具僧人修行以及信众礼拜的双重功能,洞窟中均以塑像壁画形式来表现佛陀、菩萨、弟子等形象,或绘各类佛教故事画和经变画,借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Hexi Corridor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东方的卢浮宫」。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沙州回鹘、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莫高窟壁画前后延续一千六百多年,内容涵盖了尊像、本生、佛传、经变各类佛教题材,可以说是中古壁画的集大成者。
Hexi Corridor
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因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西侧紧邻敦煌,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古人盛赞其“白日圣香烟起,夜后明灯出现”,本是佛家修行的最佳之地。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石窟之一,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开凿年代已不可考,但其中唐以后的洞窟异彩纷呈。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3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坛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种。各类窟形均始于唐代,以后成定式沿用。但东西两崖上层洞窟前面多有较深的甬道,且横开连通毗邻各窟的长穿道,不同于莫高窟。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形式有圆塑、浮塑等。
Hexi Corridor
麦积山石窟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杜甫游览参观麦积山后写下这首《山寺》,在秦岭之北,烟雨之中,云雾之巅,若隐若现中可见麦积山石窟的身影,这里不只有麦积烟雨风光,还有历经千年留下的文化艺术品。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古代塑像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因为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敦煌、云冈、龙门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Hexi Corridor
炳灵寺石窟
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柄灵寺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
在169窟中,能看见饱经风霜的历史文物,能看见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能看见我国最早的石窟题记,也能看见不同时代的故事与历史文化的传承,感受艺术文化的交融碰撞,体会历史文化传承的艰辛与厚重。
—巍峨壮美的古建筑群—
Hexi Corridor
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Hexi Corridor
马蹄寺
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向西,马蹄寺,一座以石窟而闻名的寺院,将洞窟连在一起的,是开凿于崖壁内的甬道,甬道又陡又窄,想要登顶极为困难。洞窟内的塑像最早建于大约1600年前,历经修复保留至今。马蹄寺内有一个马蹄印记,相传是天马所留,由于这个印记,周边的山河都有了马蹄的名字。
马蹄寺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马蹄寺是中国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早期崇信汉传佛教,元代以后藏传佛教在此兴盛,汉传和藏传佛教同时并存。
Hexi Corridor
雷台汉墓
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年)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闻名。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资冶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雷台汉墓1969年在雷台下发现,约建于东汉晚期,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230多件,古钱币3万余枚。其中铜器127件(部分有铭文),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而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0.5厘米,后腿右足踩一飞鸟,三足腾空,长尾翘举,已被定为国家旅游标志。
Hexi Corridor
天下第一雄关 · 嘉峪关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戈壁艺术长廊系列作品—
Hexi Corridor
大地之子
清华大学董书兵教授作品。雕像的材料是红砂岩,由于造型庞大,运用了3D打印和切割技术。沉睡的婴儿睡姿乖巧,似乎正在做一个甜蜜的好梦。
Hexi Corridor
无界
「戈壁上的海市蜃楼」是它的另一个名字。看似简单的白色钢管,却在这片戈壁上勾勒出好一个极乐世界。宽广无垠的四周,让这座「海市蜃楼」显得格外的孤独,亦给路人别样的震撼。
Hexi Corridor
汉武雄风
距离大地之子稍远一点大概1.2公里的汉武帝头像,在这片戈壁荒漠中显得尤为庄重和肃穆。为了纪念打通了河西走廊的汉武帝,特此立下。
Hexi Corridor
戈壁方舟
大漠中的诺亚方舟——此起彼伏的山脉犹如波涛,一叶方舟浮游之上,广袤的戈壁孕育了千年古城,也不断滋养着古今艺术。
Hexi Corridor
风语者
外方内圆形,长30米、宽30米、高9米,由128组钢管构成。每组4根临近的钢管在风力作用及可控范围内发生运动,相互碰撞并发出声响,从而形成风能制动效应。
—丝绸之路历史文明—
「八百卫骑飞,年少扬眉。河西踏遍任迂回。」河西走廊像一个楔子,楔入了中国广袤的西部。无数的商人、僧侣从丝绸之路上走过,他们携带着古老的典籍和经书,穿越乱世动荡的年代,亲眼见证河西走廊从西到东蔚为壮观的繁荣景象。
佛教圣地一程接着一程,状如峰巢的洞窟一处接着一处,无数的信徒在这里祈求平安,无数的信徒在这里焚香还愿。思想和信念在这里得到了沃土,而东西文化的激荡与交融也让河西大地变得博大、宽容。
Hexi Corridor
武威市博物馆
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仅次于甘肃省博物馆,尤以汉唐丝绸之路文物、西夏文物、历代佛教文物和少数民族文物最具特色。
馆内以「河西都会,天马故乡」为主题,分为序厅、文明华彩、大汉扬威、五凉古都、盛唐通邑、大夏辅郡、蒙元故路、明清凉州等七个单元,集中展出武威出土的以齐家文化玉器、汉代木雕、隋唐墓志铭、西夏文泥活字佛经、元青花瓷等为代表的各时期文物,以及天梯山石窟的专题文物展览。
—享誉中外的独特景观—
大自然对于河西走廊是眷顾的,不仅给了河西走廊雪山与沙漠之间的独特地形,让它成为一条天然的交通要道,同时还给了它世间少有的雪山、冰川、峡谷、河流、荒漠、草原等享誉中外的独特景观,让它成为一条会聚天地大美的景观长廊。
Hexi Corridor
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自汉代起,因其被沙山环绕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形似月牙的形态而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早在东汉时期,《三秦记》中就有关于月牙泉的记载。它以其独特的「沙丘抱泉,泉映沙丘」、「沙岭晴鸣,月泉晓澈」景观而享誉中外。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一曲《月牙泉》吟吟唱出她美与幻,有着「沙井」之称的月牙泉因其特有的地貌成就了令世人瞩目的奇景。
Hexi Corridor
张掖七彩丹霞
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形成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具有色彩缤纷、观赏性强、面积广大的特性,真正的集:雄、险、奇、幽、美于一体。
张掖七彩丹霞,色彩斑斓造型奇特的彩色丘陵像极了土星的卫星星环,有一种置身异星之感。有人把这里比作五花肉,也有人给予「上帝的调色盘」的美称。
Hexi Corridor
临松薤谷
临松薤谷是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甘州张掖马蹄山下的一条山谷,谷内郁郁葱葱山峦叠嶂,松涛起伏,四季流水潺潺,山顶常年白雪皑皑。马蹄山下离这条翠谷不远的,就是著名的马蹄寺。
五胡乱华时期可谓是中华文明最黑暗的历史年代,以郭荷为首的儒家贤达们在临松薤谷广招贤人,著书立说,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亦成为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一极,也使得临松薤谷留存了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Hexi Corridor
黑河-张掖绿洲
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西北偏北,坐拥祁连山、黑河两大湿地优势,千年孕育,清澈溪流纵横交错,茂盛的芦苇点缀其间,成就出一幅雄浑壮阔,又清新脱俗的立体画卷。
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的行者穿越时光,轮回往复。毫无疑问,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而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当我们亲身踏临这里,回溯发生在河西大地上的往事时,愈发感觉到个人的渺小和无足轻重。“历史就这样构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重叠——当面对河西走廊璀璨的星空,人们或许会被历史带来的回响深深震撼。光阴流过,那个时空背景再也无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