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设计师
形如水滴的斯里兰卡,被称为“上帝的眼泪”和“印度洋上的珍珠”,自古就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海上交通枢纽。古老的足迹和多元的文化、艳阳与微笑是斯里兰卡的名片,摩登与古典交错于此,现代与异域滋养出八大世界遗产与迷人的海滨、神秘的宗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好客的人民以及独特的异域文化。
除此之外,斯里兰卡个性鲜明的锡兰红茶更是闻名遐迩,带着层次丰富的浓烈和馥郁花香,传递用季节和色彩编织的温暖,向世界展示自己盛放的生命力并炙热地拥抱着时代的变动。
而提及斯里兰卡,还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就是建筑宗师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巴瓦沿袭了斯里兰卡这片土地一贯而来学习与内化的传统,在建筑中融贯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中规中矩与特立独行;内部与外部,建筑和风景的界限都被他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手法打破。
2024.2.15-2.22春节假期,前往温暖的印度洋海岸,悠享恰逢其时的斯里兰卡红茶季,品鉴中、高海拔产区的不同风味;在当代地域性建筑的教科书级典范中,探寻传统建筑在大师手中重获的新生;体会承载于恢弘灿烂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文明底蕴,感受斯里兰卡土地上多元文化的融合、传承与进步。
当人们感受到乐趣,就如同我在设计和建造房屋时所感受的一样时,我发觉根本无法用分析的、条条框框的方法来描述其确切步骤……我深信建筑是无法用言语来解释的――我一直喜欢看建筑,但难得喜欢阅读建筑说明――和其他人一样,我认为建筑无法完全解释清楚,必须去体验。
——杰弗里·巴瓦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
斯里兰卡著名建筑师
善用地理、环境、气候和文化的条件
并以现代主义手法呈现出
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
被誉为“亚洲建筑之父”
33街自宅是巴瓦对空间关系和序列的探索和实践。建筑由三栋小型公寓打通,经过长达40年的拆除、改造,形成最终版本的巴瓦自宅。他通过打通墙壁、设置庭院、开辟视线、创造轴线等手法,创造了由数十个小房间、庭院和花园组成的复杂序列,将原本分散而封闭的空间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内向而连续的空间迷宫。
在这里,内外、公私、开放封闭等概念都变得模糊而相对,住宅中充满了惊喜和变化,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景致和氛围。
33街自宅将古老与现代、亚洲与欧洲,将不同的时空、空间重新解读共同构建成一个整体,庭院给迷宫般昏暗的室内带去光线和自然风,立体主义的阁楼给传统建筑带来了新生。外表的谦逊使得内部的别有洞天惊奇而不失得体,像一座花园迷宫。
自宅中每一个物件、每一件家具,无论新旧,都与真实的生活经验有关,让巴瓦素白的现代室内重新拥有19世纪殖民时代庄园房间的亲切氛围。
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 体现了巴瓦对“旧物拼贴”( bricolage )的兴趣——这是一种利用手边现有的材料或元素进行创造性组合的方法。这种手法除了保留了丰富的场地记忆和文化内涵,也许也有成本方面的考量。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则是环保可持续理念的一种超前体现。
坎达拉马遗产酒店( Heritance KandalamaHotel )处于斯里兰卡文化三角区的丹布勒,是一座镶嵌在岩石上,用绿植包裹着的建筑,建筑遵循的主题是可持续建筑和极简主义,闪烁着园林建筑的智慧光辉。
酒店从前期选址、策划、设计、到建设实施和监理均由杰弗里·巴瓦完成,是巴瓦本人最满意、最杰出的作品,获奖无数。2000年被美国绿色建筑协会( USGBC )评为全球第一座LEED (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酒店,被美国国家地理推荐为世界五十家最好酒店之一。
坎达拉玛遗产酒店的廊道是向内通过建筑与山体的关系造就的风景,而在更大的环境下营造了一个观远景的平台和洞穴,向外眺望森林湖山和狮子岩的风景。巨大的建筑体被黑色涂料的框架和绿色藤蔓包裹消隐在自然之中。酒店入口设置在整个建筑的五层,向上的两层公共空间与岩石形成了如梯田的平台向外远眺,向下则是被植物包裹得犹如洞穴的客房。
山体原石与白色孤墙的通道微微抬升如同漩涡将人吸入,穿过弯曲的夹道又豁然开朗。从石砌铺地台阶到黑色油亮的地面,白色反梁平滑的屋顶、白色圆柱强调着人造的痕迹又映射出周围的光景,自然被包裹在人工的痕迹之中成为“展品”。
卢努甘卡庄园是巴瓦一生中最重要的自住庄园,是巴瓦从1948年开始介入建筑设计的起点。这座他花费了50年时间一点一滴打造的庄园,早已成为了“热带自然主义”的代表作,20世纪最杰出的私人园林,给无数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灵感。巴瓦最重要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他的很多重要设计也都是在这里完成,2003年巴瓦去世后,其骨灰撒在庄园的核心区。
庄园的重点在于园林,其灵感来自巴瓦曾经探访过的世界各地的众多园林(包括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亚洲其他国家甚至是苏州园林)。卢努甘卡庄园不在于分析,而在于体验,在场感是它最大的魅力,它似一座生长出来的栖息地。卢努甘卡庄园是巴瓦半个多世纪不断改造的结果,每当其设计理念有所突破和转变是,他便会在这里大兴土木。
甚至有一个有趣的的小故事也发生于此:1970年代,当斯里兰卡主要受到左翼势力控制时,私有财产要面临收归国有的危险,巴瓦宣称此地为鸟类保护区,兴建了鸟舍,后来还开辟了小型农田进行种植,并饲养了鸡和奶牛(在这里依然能看到在种植和放牧的农夫)。
巴瓦1995年所作的灯塔酒店见证了他的大师地位。灯塔旅馆位于加勒的古老阿拉伯港口的边缘,坐落在满是岩石的海峡上,面对着南边的大海。远远望去,酒店如同一座灯塔一样矗立在海边。
巴瓦在灯塔酒店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一反常态的殖民主义风格。建筑的入口用围墙与山体围合出一个接待区域,之后进入到一个华丽的旋转楼梯,楼梯是由拉基·森纳亚克设计,重现了兰德尼亚战役中的一群荷兰僧伽罗战士。
铁艺弯折的雕塑与楼梯扶手融为一体,海浪拍打礁石的声响在这个圆形带有穹顶的空间里不断回响,拾阶而上的过程中海浪声音逐渐变大,配合着战役主题的雕塑,有一种史诗般壮阔的感受。
从晦暗的楼梯间,逆着光通过一段甬道到达大厅,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大厅的左边是朝向优美海景的餐厅,有一片面向大海的室外区域,可以看到海浪拍打巨大的礁石,可以沿着一条小路走到海边,大厅的右侧则是客房区域。
本托塔肉桂海滩别墅也可被认为是巴瓦最重要的建筑作品之一。比起其他作品,它更能概括巴瓦早期的成就。这是斯里兰卡第一个有目的建造的度假旅馆,设计尊重场地及周边环境,通过对五官感觉的把控来塑造场所的独特性。
本托塔肉桂海滩别墅坐落在Cinnamon的Bentota海滩和Bentota河之间,其宽阔的椰树林花园遍布30英亩,是按照荷兰殖民地建筑的传统建造的,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和巴瓦的酒店建筑理念相结合,使其成为斯里兰卡酒店中最受欢的海滩度假酒店之一。
Blue Water Hotle碧水酒店是巴瓦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公共建筑,位于科伦坡市的南区,旅馆坐落在铁路线与又长又平的海滩之间的椰树林里。他采用围墙封闭的办法隔离出一方乐土,把客房、餐厅和休息大厅面向大海,用连廊将分散的酒店各部分连一起。
碧水酒店位于科伦坡市的南区,地段环境都不理想。基地夹在一条铁路和岩石海滩之间,巴瓦采用围墙封闭的办法隔离出一方乐土,并在设计上回归到人们所熟知的材料组合:水磨石、灰泥粉刷墙壁和筒瓦。
然而,他极简主义式的冷静手法同样营造出了全新的空间体验:建筑平面布局由两条简单的主轴垂直相交,交通轴线由入口直达海岸,另一条则平行于海岸将客房与餐厅等空间连成一列,做到了每间客房都可观赏大海和椰林。
JetwingLagoon作为巴瓦最早期的成名作品,2021年在保留巴瓦最初设计的整体规划及主体建筑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现代配套功能。
Jetwing Lagoon酒店位于尼甘布青铜色海滩旁,四周是触手可及的大自然,酒店里还有斯里兰卡最长的游泳池。建筑的设计很好地阐述了设计与自然的关系,身处湿热多雨的斯里兰卡,巴瓦别出心裁的设计让大堂四面通风保证了空气的对流,疏散了潮热,并在主要通道口设计了屏风,有效营建出空间感和私密性,同时满足了酒店的行业特色。
The Gallery Café前身是巴瓦的工作室,一直使用到1980年代。1997年之后出租给画廊,同时经营咖啡厅。画廊和咖啡厅都保留着巴瓦的设计以及部分家具。树影婆娑,光影斑驳,是巴瓦打造空间环境的风格。巴瓦经典作品卢努甘卡庄园和这里都有众多枝条横生、形态散漫的树木。
坡屋顶院落结构,加之通透的空间和南亚热带植物组成了“斯里兰卡式”的建筑风格。狭长的浅水池里倒映着天井的日光,抛光的椰树杆和花岗石柱础柱头纤巧地撑起屋顶。建筑的地域性在这里被诠释为某种敏感精确的美学特质。
中海拔产区:古都康提
基底茶的首选,强劲浓厚却爽口不带涩感
康提产的茶带点古铜色,比起其他产区更加强劲浓厚却十分爽口,适合做成冰茶及各种风味红茶。康提不但是锡兰红茶的起源地,斯里兰卡茶叶博物馆也坐落于此,是斯里兰卡访茶的必去之地。
斯里兰卡茶叶博物馆的前身是1925年代的Hanthana茶工厂,位于康提以南4公里的Hanthana公路上。荒废多年后,斯里兰卡茶叶协会和斯里兰卡茶叶种植者协会将这里修缮一新。
博物馆里有关于茶叶先驱詹姆斯·泰勒和托马斯·立顿的知识以及许多当年与茶相关的设备器具。博物馆内部一共有四层,一楼展示茶业机械,二楼有茶叶、茶具的历史信息。三楼是茶叶销售商店,四楼是一家茶餐厅。在这里既可以了解茶叶的种植、生产知识,又可以了解斯里兰卡茶叶发展历史。有关斯里兰卡红茶的一切,在这里可以一窥全貌。
高海拔产区:努沃勒埃利亚
细腻如香槟、带有桉树与薄荷的草本滋味
Damro是斯里兰卡授予的第一个茶叶工厂,也是斯里兰卡最大的茶厂之一,前身是Mackwoods茶厂。Mackwoods是斯里兰卡非常著名的锡兰红茶品牌,它由英国船长 William Mackwoods 创始于1841年,至今已有182年的历史。
Damro拥有斯里兰卡中部山区大约一万一千公顷的茶叶园和橡胶种植园,在所有产区中位于最高海拔,口中吐出的白烟,几乎让人忘了是在斯里兰卡。努沃勒埃利亚崎岖多山,全国最高峰便位于此,平均海拔有 2000 呎,最高达 6240 呎。
这里的气候就如地形般起伏,二月到四月的夜里有时会结霜,山林间大量的桉树与薄荷,为这里的茶叶带来沁凉的草本气息,淡雅舒心,茶色为淡薄的橘红色,适合单独饮用。
Heritance Tea Factory Hotel被改造之前是废弃了25年的茶叶工厂,由于处在高海拔地带,建筑的结构保留得非常完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Aitken Spence & Co .公司收购,并由建筑师Nihal Bodhinayake改造成为了星级酒店。
建筑矗立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顶,山下则是一望无际的茶田。建筑金属的外立面在阳光下像一座银色的城堡,表面的材料是银色的涂漆以及瓦楞铝板,配合绿色的窗框与红色的主入口门廊,整个建筑仿佛是童话中的存在,与布达佩斯大饭店有着相似的气质。
进入到建筑内部,红绿两色在空间中的搭配非常和谐,地板选用用黄铜做的地板之间的连接件,每一处都展现了工厂建筑的机械美学。同时酒店内部也保留了微型的制茶机器,进入大厅就能够看到巨大的机械齿轮与传送带,可以体验采茶活动和观看整个制茶流程。
整座酒店以茶为主题,除了随处可见、融合内外的茶文化,酒店的餐厅更是保留了茶厂原来的大梁和铁制品,一排排独特的旧茶箱形成了服务台,为造访的客人提供精致而隆重的茶餐,每一道食物里都会看到新鲜采摘的茶叶。
在阳光明媚的英式庄园中体验伊丽莎白女王同款下午茶,可能是在努沃勒埃利亚才独有的奇遇。在一片鲜明的斯里兰卡风格中,有一幢充满了英伦风情的建筑,那就是努洪勒埃利耶的The Grand Hotel。伊丽莎白女王曾造访过这家酒店,它同时也是亚洲终极遗产酒店和世界奢华酒店大赏得主。
努沃勒埃利亚在英殖民时期留下了许多英伦风格建筑,保留至今并改造为酒店,这里浓郁的英伦风情,仿佛穿越到维多利亚时期。The Grand Hotel毗邻努沃勒埃利亚高尔夫球场,整体海拔较高,比斯里兰卡别的地区凉快很多,是斯里兰卡避暑胜地。
The Grand Hotel由原先的英国总督府改造,可以说是一座纯正英式庄园别墅,四周环绕着修剪精美的欧式花园。酒店装潢仍然保持了百年前的模样,家具摆设着数量众多的古董,像是走进了某位伯爵王室的私宅。
学术领队
黄潇苇
资深茶人
家饰教育·LDC/煎茶会创办人
丹布勒石窟是斯里兰卡的朝圣之地,建于公元前1世纪,坐落于斯里兰卡岛中部,是斯里兰卡最大、保存幕完整的洞穴庙宇。整个石窟包括五所圣堂,珍藏着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用树汁等原料绘制而成的壁画与157尊雕像,具有很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公元12世纪,丹布勒石窟的几个主要洞窟已经经历过一次由国王主持的大规模修复,一直到18世纪都有陆续的重绘、重妆和补缀。佛像全都螺发漆黑、嘴唇红润、皮肤金黄,壁画的一切色彩都鲜亮如新,即便是每一个没有宗教绘画内容的角落都填满了团花或者棋盘纹。
这几乎不再像是壁画,而像是在整个洞窟墙壁上蒙了一层华丽的织物,这织物在每一处都紧密贴合着洞窟石壁的曲线,就如同那些锡兰式卧佛的袈裟波纹总是紧密贴合着那些修长躯体的曲线——在这其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官妖媚之美。
Sigiriya锡吉里耶,斯里兰卡古城,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东北约170公里,以锡吉里耶壁画闻名。狮子岩则是在锡吉里耶城的一座空中宫殿,以兼具恢宏壮观的气势和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世界级珍贵遗产之一。
狮子岩(Sigiriya Lion Rock ) 是斯里兰卡“文化金三角”其中的一个顶点,也是一座真真实实构筑在橘红色巨岩上的空中宫殿。这座宫殿建造用了7年,王朝维持了18年,在宫殿的顶层让四周望去,整个城池尽收眼眼底。
它矗立在宽阔的人工湖畔,脚下伸展着一片平原,内部则有着大厅、房间、平台、池塘和开满鲜花的花园。从大约公元前5世纪开始,就被佛教僧侣所占领,所以这里有很多洞穴和庇护所,后来在公元477-1949年期间被卡萨帕国王作为新首都,改造成了岩石堡垒。
斯里兰卡的九孔桥( Nine Arch Bridge )位于埃勒( Ella )附近,由砖和混凝土建造而成,得名于其九个拱门,是斯里兰卡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桥的建造始于20世纪初期,由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组织,为了的是连接科伦坡和康提之间的铁路线路。
这座桥建在一片美丽的绿色峡谷之上,周围是山丘和茂密的森林,景色非常宜人。因其建造的复杂性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加之在桥上拍摄火车经过的瞬间非常壮观,许多游客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
在漫长而多彩的历史中,斯里兰卡一直深受印度邻邦、阿拉伯商人和欧洲殖民者的影响,它也一直成功地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属于斯里兰卡本质的新事物。
2024.2.15-2.22春节假期,前往温暖的印度洋海岸,悠享恰逢其时的斯里兰卡红茶季,寻访巴瓦代表性建筑作品,打卡世界文化遗产,领略跨时代的、影响无数建筑师的建筑体系,感受创作与美学永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