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专家热议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4秋季论坛在沪成功举行

文摘   2024-10-26 22:15   上海  

人民网上海10月26日电 10月25日,主题聚焦“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4秋季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多位城市研究领域权威专家从不同视角分享了我国城市可持续更新典型实践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城市可持续更新战略路径和模式创新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上海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刘千伟分别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住建委进行致辞,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秘书长、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主持开幕式。

论坛开幕合影

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结合杭州浙工新村自主更新案例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自主更新在节省地方财政资金和更快实现美丽宜居社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启动自主更新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住宅投资和拉动装饰材料、家电、汽车和家具等商品的消费,还可以大幅增加就业岗位。因此,他建议通过绿色低碳激励性规制机制的建立和最美最差小区的评选,发挥激励效应和样板效应,引导市民参与旧房自主更。同时,建议用好国家财政对建筑节能的各类补助资金,建立自主更新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四两拨千斤”式推动市民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商品房自主更新改造。

仇保兴院士线上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以“人民向往 城市绽放——论城市发展永恒的动力”为题,和与会者分享了全球城镇化发展规律,并强调“凡是有城市生命活力绽放出现的空间,必是回应了人民与城市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吴志强院士提出,面向未来,还须通过土地价值、通勤效率、公交潜力、创新资源、文化基因和产业发展等六大要素的智能识别和空间绽放要素配置模型的建构,以实现城市空间的永续绽放。

吴志强院士线上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田莉教授认为,在我国当前面临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改善民生和优化环境等背景下,社会力量应成为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国内外居民自主更新、合作更新典型模式和案例的分享,她建议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双向赋权以增强社会的自主性品格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产权主体自主改造的制度成本和资金成本,实现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利益平衡与长期效益。

田莉教授发言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和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提出,传统城市更新实践中单纯增加容积率的做法,将稀释城市所有不动产的价值,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要实现城市更新的财务可持续性,就需避免过度依赖采用增容模式为城市更新融资。通过喀什的实践案例,他总结提炼了通过居民自主更新和多方参与激发经济活力,实现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旧城改造及长远财务平衡的有效路径。

赵燕菁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教授认为,应积极利用已有城市资源,从微观的街区入手汇聚创新创业要素,依托国内创新街区建设的政策契机和高校、医院、龙头企业等“锚资源”建设创新街区,以提升城市创新活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探索城市宜居性、城市可持续更新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协同增进。

吴建南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表示,城市更新需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结合现代需求进行活化利用。他介绍了上海张园的更新项目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整体保护方案、文商旅联动和对人文元素的重点保护与挖掘,实现了历史建筑保留与城市经济激活的共存,为大都市中心区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路径。

曾刚教授发言

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兼副秘书长陈杰主持。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主任胡忆东、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与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范建双教授、上海城市更新公司副总经理陈春英、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万勇研究员、厦门大学规划院城市更新中心助理研究员沈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谷晓坤等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进行了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的案例分享。

胡忆东提出了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到数字空间的逻辑并介绍了在武汉开展存量型社区数字空间建设的相关实践和做法。陈春英分享了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多年来的工作成效,提出要从底层逻辑着眼,围绕“平准基金”“整合平台”和“试验田”等功能,放大城市更新中心的平台作用。万勇表示,可持续城市更新要在各方面解决适应“变与不变”的认知、功能、技术、政策等问题,需要实现市场逻辑、技术逻辑和治理逻辑的有机统一。谷晓坤认为,科创街区是回应当前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闲置、新科技回归都市需求、虚拟时代工作模式、“Z世代”年轻人需求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与传统街区更新相比,科技产业类国有企业同时作为空间产权主体、更新投资主体和运营服务主体积极参与,是科创街区更新的最大特点。范建双对浙工新村自主更新案例做了更细致分析,认为需要加快相关法律建设来规范和促进自主更新。沈洁以“谁家孩子谁抱走”的比喻,表达了“自主更新参与主体必须实现自身财务平衡、产权和资产要对应、不能造成社会财富的不当转移”的观点。

圆桌论坛

在互动环节的回答提问中,胡忆东认为当前城市更新工作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数字化感知和科学的数字化要素体系,作为有效支撑城市更新共同参与的数字基础设施;万勇认为可持续城市更新需要积极引导并统筹发挥多元主体的力量,城市更新可持续的逻辑就是人财物统一的逻辑但需要一案一模式;陈春英强调城市更新平台要实现主体可持续和财务可持续兼顾;谷晓坤表示充足的“锚资源”、可及可负担的空间供应、多方主体认知共识形成的三者统一就具有形成科创街区的潜力;范建双认为浙工新村自主更新案例具有资金来源需多元化、居民参与积极性需调动、政府支持引导需有法律保障的三大启示;沈洁认为居民自主更新要形成大规模推广复制要解决好财务、时间和政策的三大前置条件。

倪鹏飞总结发言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执行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总结时表示,本次论坛从重点、难点、热点、亮点上抓住了城市更新中最重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好理论、好经验、好模式,期待未来各方能进一步强化交流、增进协同,携手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寻求新的发力点。

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主办,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共同承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RCN)协办。200余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和高校师生线上线下参与了本次论坛。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城市与房地产研究
本公众号介绍城市与房地产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分享领域内的国内外学术信息与最新动态。由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陈杰教授的科研团队运营,代表上海城市与房地产青年学者联谊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