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扣押中国货船,咬定其切断两条海底电缆,理由过于牵强附会

文摘   科技   2024-11-23 20:30   上海  

近日,一则令人关注的新闻登上了国际舆论的舞台:丹麦在波罗的海海域扣押了一艘名为“伊鹏3号”的中国货船,理由是怀疑这艘船切断了连接芬兰、德国、立陶宛和瑞典的两条海底电缆。

尽管丹麦方面列出了两条所谓的“证据”,但这起事件的逻辑和法理基础却显得极其牵强,令人质疑其中的动机。

01

丹麦的两条“证据”能站得住脚吗?

首先来看丹麦的两条理由:电缆被切断时,“伊鹏3号”正好在附近航行。这艘货船之前的老板是俄罗斯人,直到今年三月才转让给中国人,而且此次航程的起点在俄罗斯的乌斯季卢加港。

看似有些“巧合”,但仔细分析,完全站不住脚。

第一条理由的漏洞在于,波罗的海是一片繁忙的国际水域,每天都有众多船只航行。仅凭“附近航行”这一点,就认定“伊鹏3号”是肇事船只,显然是牵强附会。

海底电缆的损坏原因有很多,包括自然灾害、渔船作业或其他工程活动,凭什么就锁定一艘中国船呢?

第二条理由更是荒谬。 货船过去的所有权与当前的责任并没有直接关联。就算船的前任老板是俄罗斯人,这艘船如今已经是中国公司的资产,而且此航次的任务是从俄罗斯到埃及运输货物,完全符合国际航运规则。

02

直接扣押货船,丹麦是否越权?

根据国际法,在没有确凿证据和充分的司法程序前,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扣押他国船只。丹麦的行为不仅缺乏透明度,还涉嫌滥用权力,完全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如果认为“伊鹏3号”有嫌疑,理应提出正式调查要求,让船只接受检查,而不是擅自采取扣押行动。

这种做法让人不禁联想到1993年的“银河轮”事件。当年,美国未经充分调查就强行扣押中国货船,最终证实所谓“携带化武原料”的指控纯属捏造,闹得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如今,丹麦的行为与之如出一辙,只不过换了个名头,实质上仍是一种不尊重国际规则的强盗行为。

03

背后的政治考量:意图何在?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丹麦为何会选择扣押中国货船?这可能不仅仅是一起“技术问题”,背后或有更深的政治动机。

欧洲与中国的关系日趋复杂。 在“伊鹏3号”曾经由俄罗斯人拥有的背景下,欧洲国家可能试图通过扣押这艘船向中国和俄罗斯同时施压。

海底电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些电缆是连接欧洲多国的通信和能源生命线,一旦中断,后果严重。指责中国货船破坏电缆,或许是一些国家借机抹黑中国形象,进一步挑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敌意。

04

如何应对西方列强的“海盗行为”?

面对这种没有依据的扣押行为,中国不能坐视不管。无论从国家尊严还是国际航运规则的角度,中国都需要采取有力行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让中国的船只在世界各地自由通行,必须继续加强远洋海军的实力。设想如果在波罗的海附近有中国军舰游弋,“伊鹏3号”能否被轻易扣押?显然不会。

如果一些国家敢于无端扣押中国货船,中国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反制。特别是对那些破坏中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例如支持“台独”或参与对台军售的公司,中国可以对其运输工具进行扣押、罚款甚至临检。

丹麦此举已严重违反国际规则,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外交、法律途径追究其责任,同时借助国际舆论让更多国家看到其不合理之处。

05

从容应对,强国自立

丹麦扣押“伊鹏3号”的行为,再次证明在当今国际社会,实力和规则同样重要。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海军、经济和外交力量,才能在面对类似挑衅时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993年“银河轮”事件时的中国,但历史告诉我们,面对西方列强的挑衅,绝不能掉以轻心。唯有更加坚定地提升自身实力,才能让“伊鹏3号”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

宇聊科技
科技新鲜事,带你走进未来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