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一位以大胆和特立独行闻名的领导人,最近的对华态度大幅转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还让许多西方国家大吃一惊。
在竞选期间,米莱对中国的态度几乎可以用“强硬”来形容。他曾公开批评中国,甚至宣称阿根廷不再需要与中国进行商业往来。
这种立场在当时的国际舆论中被视为对中阿关系的重大挑战。然而,仅仅数月后,这位“新总统”似乎完成了一次180度的大转弯。
01
从强硬到务实:米莱的180度转弯
在竞选时,米莱对中国的态度强硬得令人侧目。他曾高调表示:“阿根廷不需要中国的帮助。”甚至放话不再和中国做生意。然而,现实很快给了这位新总统一记“当头棒喝”。
担任总统后的米莱迅速调整了对华立场。他在首次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公开表示:“阿中传统友谊深厚,阿根廷希望成为中国可靠和稳定的合作伙伴。”
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可靠”、“稳定”这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米莱对中国合作的高度重视,更反映出他对中阿关系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位。
这与他竞选时“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02
西方的惊讶与中国的耐心
为何米莱态度变化如此之大?原因或许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阿根廷经济近年来陷入困境,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经济稳定对米莱政府来说是迫在眉睫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中国的合作显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放弃的选项。
根据数据,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巴西,同时也是阿根廷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阿贸易总额达到约200亿美元,而阿根廷与美国的贸易额仅为14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一针见血地指出:“米莱发现自己难以与中国脱钩。”
另外一方面,面对米莱竞选期间的强硬言辞,中国政府始终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不指责、不施压,而是以行动和诚意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
正如中国领导人在会见米莱时所说:“中阿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中国对阿政策始终面向阿根廷全体人民,中阿合作也造福全体人民。”
这样的表态,言简意赅,却情真意切。
对于阿根廷来说,中国是其大豆、牛肉、矿产品等出口的主要市场。失去中国市场,阿根廷经济无疑会雪上加霜。
03
米莱的“务实之举”会持续多久?
尽管米莱在对华态度上显得极为积极,但他依然是那个特立独行、让人“猜不透”的米莱。
比如,他当选总统后,立即飞往美国海湖庄园,与特朗普会面,成为特朗普当选后接待的首位外国领导人;他怀疑全球变暖是“阴谋”,直接撤回了阿根廷气候代表团;更因阿根廷在联合国投票批评美国,他炒掉了外长……
这些行为让外界对米莱的政策方向难以预测。然而,在对华合作上,米莱却展现出了难得的理性。
按照米莱的说法,他将在明年1月访问中国。有关专家预测,不排除米莱未来每年都会到访中国,因为对阿根廷而言,与中国合作是“看得见的互利共赢”。
04
中阿关系的挑战
中国领导人在与米莱会晤时强调:“中阿经贸结构高度互补,合作前景广阔,欢迎阿方抓住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重要机遇。”
这既是对阿根廷的期待,也是对中阿合作未来的信心。而米莱则需要证明,他的“务实”不仅是短期的姿态,更是长期的战略选择。
正如外媒评论的那样:“米莱的变化,让西方大吃一惊。”但对于中国来说,这或许只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因为中国始终是阿根廷最可靠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