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不了场!美欲终止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中方已提前动手
文摘
科技
2024-11-12 17:02
上海
近日,美国国会中的部分共和党人再度出手,提出一项法案,旨在终止与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PNTR,前身是“最惠国待遇”,它意味着对美国的贸易伙伴一视同仁,给予诸如降低关税、减少进口配额等优惠。回顾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鼓吹“全球化”“自由贸易”的理念。而今,这些曾经奉为圭臬的口号似乎成为了历史。终止PNTR,实际上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另一种经济施压手段,特朗普在任时就曾提出“彻底消除”对中国的依赖,旨在通过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入来扶持美国的本土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大幅度流失,特别是在日用品、电子产品等领域依赖进口。现今的美国,制造成本高昂,即便通过高关税的手段来限制进口,最终的代价却是通胀压力的增加,普通民众需要为此“买单”。取消PNTR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关税被大幅提高。曾有提议对所有中国商品全面征收60%的关税。即便是提高关税,美国国内在短期内也很难找到替代中国商品的解决方案。美国的制造业成本高昂,许多美国人日常使用的物品,如服装、电子产品等,成本提高必然会推高通胀,加重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美国逐步将部分制造业转移至印度、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但这些国家在重工业、化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中国仍存在显著差距。任何国家想要在短期内复制这种优势并非易事。应对美国的“关税施压”,中国早已在货币政策上有所动作。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贬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抵消关税压力。假如人民币贬值幅度进一步加大,那么美国进口商在采购中国商品时甚至可能会感到更便宜。这样一来,加征关税的压力被汇率调整所抵消,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斤铁的价格是人民币1元,以前一美元可以兑换7元人民币,外商能用1美元买到7斤铁;而现在人民币贬值后,一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外商就能用1美元买到8斤铁。这对外商来说,原材料成本更低,自然会更倾向于在中国投资采购。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壁垒、关税战等手段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让人不禁联想到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封锁政策”。然而,今天的情况早已不同。冷战时期苏联经济发展滞后,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而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稳定的外汇储备,已然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打击中国,但最终只能自食其果。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确实出现了一定下降,中国的出口却仍然保持增长。中美贸易曾是中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这一比重已经大幅下降,中国经济对美依赖度已大大降低。事实上,真正受挫的或许是美国自身。过高的关税政策不仅可能导致美国通货膨胀,还会对日韩、欧洲等盟国产生连锁反应。例如,欧洲国家在供应链中依赖于中美两国,如果美国打破中美供应链体系,很可能会拖累整个欧洲的经济复苏进程,使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谈判策略也暴露了其试图“占便宜”的本质。种种行动的背后,其实是想逼迫中方在贸易上做出更多让步。然而,全球经济是一盘大棋,互相牵制、利益相关,单方面的制约往往适得其反。美国越是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越可能进一步削弱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通过限制中国贸易来实现“美国制造回归”的想法,只是美国政客的一厢情愿。取消中国的PNTR地位,只会让美国物价更高、供应链更加脆弱、国际贸易更加紧张。美国实际上已尝到代价,但似乎仍未意识到“封锁中国”并不能带来预想的利益,反而只会加剧自身困境。正如一句话所说:“动人财路,人断你生路。”。若美方继续推行此类“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最终受伤的或许不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包括美国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