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表现为短期风团(瘙痒、浅表皮肤肿胀)、血管性水肿或二者兼有。荨麻疹可急性发作(6周)或慢性发作(持续时间>6周,通常为几年),可由特定外部因素触发,如寒冷、摩擦、炎热、运动、紫外线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累及全球约1%人群,多见于年龄30~50岁女性,其中66%的患者症状至少持续3年。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关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综述,阐述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症状、诊断和治疗临床最近进展,特别是4大类治疗策略:第二代H1抗组胺药、奥马珠单抗、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和新型治疗方式,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截图来源:JAMA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有哪些症状?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不同表现,色素沉着较少的风团(A)、色素沉着较多的风团(B)和血管性水肿(C)(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国际荨麻疹指南推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诊断检查可遵循“7C”原则,即确诊和鉴别诊断、病因识别、辅助评估、检查合并症、预后评估、评估潜在生物标记物或治疗反应预测因子、检测病程。考虑到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的短暂性发作特点,临床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症状、病史(如接触荨麻植物导致接触性荨麻疹、皮肤遇冷导致的寒性荨麻疹)和激发试验,以了解发病病因及评估触发发病的阈值。
▲划痕试验引发的症状性皮肤划痕症(D)、运动诱发的胆碱能性荨麻疹(E)、冰块激发试验后出现的寒冷性荨麻疹(F)、与荨麻叶接触后的接触性荨麻疹(G)(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鉴别诊断:荨麻疹性血管炎,可见瘀伤,荨麻疹性血管炎的标志(H)、Schnitzler综合征(I)(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完全控制住疾病,同时消除症状和患者体征。国际荨麻疹指南提供了逐步全身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第二代H1抗组胺药、奥马珠单抗等。这些药物需要每日或每月服用,甚至需要服药数年,而不是出现症状才用药。
第二代H1抗组胺药
奥马珠单抗
全身性皮质类固醇
目前,专家学者均不建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长期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原因在于其可能增加高血糖、高血压、神经精神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过,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10天,剂量与20~50 mg/d的泼尼松相当),适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急性严重加重的成人患者。
其他治疗方式
临床实践注意事项
个别风团持续超过24小时,色素沉着消退,应排除荨麻疹性血管炎; 患者自我报告超过2~5天的孤立性血管性水肿,但未出现风团,需排除缓激肽介导的血管性水肿(包括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除了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外,患者还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关节痛和腹痛等,需排除荨麻疹性血管炎和自身炎症性疾病,如Schnitzler综合征; 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的发生似乎与药物反应、食物过敏或过敏反应相关; 对伴有可诱导性荨麻疹共病的患者采取或不采取激发试验; 使用超出标准剂量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后,疾病仍无法控制。
小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JAMA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参考资料
[1] Kolkhir P, Bonnekoh H, Metz M, Maurer M.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 Review. JAMA.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6, 2024. doi:10.1001/jama.2024.15568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