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科夫人民共和国”旗帜
从1918年到1919年,哈尔科夫几经易手。先是被德军占领,然后接连被苏维埃、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邓尼金白军占领,1919年12月,红军收复了这座城市。此后的内战中,哈尔科夫再次被推到了前线——这次是布尔什维克在乌克兰边境上的一个坚固前哨。
从1920年到1934年,哈尔科夫一直是苏维埃乌克兰的正式首都,并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教育和行政中心。在这14年间,乌克兰共产党总部以及所有全国性组织的主要办公室和出版物都设在哈尔科夫。
1923-1933年间,苏维埃领导层奉行乌克兰化政策。该政策旨在提升国家和政党机构的民族形象,新一代乌克兰知识分子在哈尔科夫蓬勃发展,他们努力使民族思想适应共产主义中心的挑战。外国外交使团和领事馆在该市开设。超过25所高等院校或开设或扩建,其中包括一所乌克兰军事学院(后于1934年乌克兰化政策结束后关闭)。
乌克兰独立
当2014年2月20日亚努科维奇被推翻时,他离开基辅后的第一站是哈尔科夫,那里有他在乌东经营多年的旧部,他本应该出席2月22日建立东南地区的自治共和国的哈尔科夫会议,并且凭此在东南地区重建属于他的乌克兰政府,但是他最终选择了狼狈逃离,前往俄罗斯。
亚努科维奇的倒台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原因,也就是在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没有能力像2004年那样领导整个东南地区的支持者,无论是亲欧洲的西部还是亲俄罗斯的东南部,都达成了一个最大的共识:亚努科维奇没有资格和能力再执掌整个乌克兰了;第二个是结果,也就是乌克兰东南部的精英进行了一次思维转换,他们以前更倾向于“虚弱的基辅”而不是“强大的俄罗斯”,因为在前者的模式下他们能拿到更多的利益,并且所受的制约更小,但是尊严革命造成的迅速右转和清洗寡头的意愿让他们宁可放弃一部分独立性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就是东南部能产生强大的反独立广场力量的高层意愿。
但是“反独立广场”是一回事,和基辅的新政权决裂、寻求建立“哈尔科夫人民共和国”是另一回事。哈尔科夫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不可能存在“迈丹”或者“反迈丹”的共识,甚至双方中很难出现一方具有压倒性优势。这和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是有区别的,随后会更详细的分析。
2月22日下午,“乌克兰阵线”宣布成立,主要目的是团结整个东南地区的亚努科维奇支持者和亲俄派,或者说原来团结在亚努科维奇周边的地区党、盟友和寡头,甚至包括俄罗斯人,当天在哈尔科夫的大会从2013年12月开始准备,因此即使亚努科维奇仓皇逃离,多布金(哈尔科夫州长)和克恩斯(哈尔科夫市长)仍然参加了这场会议,此前亚努科维奇曾经交给多布金许多文件和签名让他继续为其鞍前马后,然而,亚努科维奇的出逃和反对派的成功使得这些文件成为了废纸。当晚SBU告知多布金等主要领导人:民兵已经准备好进攻其住处,因此多布金随别尔哥罗德州长前往别尔哥罗德暂住,而克恩斯在寡头科洛莫伊斯基的资助下逃往日内瓦。
科恩斯和多布金
多布金(左)克内斯(右)当时的参会者包括:哈尔科夫州州长米哈伊尔·多布金、哈尔科夫州市长根纳季·克内斯、哈尔科夫州议会主席谢尔盖·切尔诺夫、顿涅茨克州州长安德烈·希沙特基、顿涅茨克州市长亚历山大·卢基扬琴科、卢甘斯克州州长弗拉基米尔·普里斯蒂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阿纳托利·莫吉廖夫,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最高委员会副主席谢尔盖·多尼奇,塞瓦斯托波尔市政府首脑弗拉基米尔·亚苏巴,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尤里·多伊尼科夫,最高拉达代表奥列格·察列夫和瓦季姆·科列斯尼琴科,地区、城市和地方议会的代表,以及各种公共组织和运动的代表。据媒体报道,俄罗斯代表团也出席了大会:国家杜马代表、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普什科夫、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马尔格洛夫、别尔哥罗德州州长、乌克兰邻近的沃罗涅日、布良斯克和罗斯托夫地区,以及俄罗斯联邦驻哈尔科夫总领事。
同日,独立广场派千人大游行,从体育宫一直走到了自由广场,并且入住了地方行政大楼,决定在新的行政长官任命后再离开,当天州长办公室中的亚努科维奇的画像被取下。
2月23日开始,独立广场派和反独立广场派开始列宁雕像的争夺战,该雕像是乌克兰最大的列宁雕塑,底座是以十月革命和苏联人民劳动功绩为主题的浮雕的花岗岩基座。对于列宁纪念碑的态度实际上是迈丹和反迈丹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激烈冲突的体现之一,哈尔科夫的旧精英阶层和老人处于对苏联的怀念被投射到保护列宁纪念碑上,而独立广场派,尤其是民族主义者则倾向于彻底推翻列宁,这种心情实际上是一种恐俄症和对共产主义的敌视。这两者的逐渐对立愈演愈烈,形成了针对列宁雕像的一场争夺战,在乌共、“战斗”党和原地区党高层的保护下,第一次列宁雕像保卫战以雕像的保留而结束,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2014年3月,哈尔科夫市希望宣布成立“哈尔科夫人民共和国”,3月1日,一批来自俄罗斯的激进主义者进入哈尔科夫市区,一名来自莫斯科的青年将俄罗斯国旗插上哈尔科夫行政大楼楼层,代替了原本的乌克兰国旗,与此同时,反独立广场派(尤其是来自俄罗斯的人士)将原本并存的双方推向了暴力冲突和正面对抗,反独立广场派率先动手,许多独立广场派活动人士都因此重伤流血,97人受伤。根据多布金的说法,此时的反独立广场派的确来自俄罗斯,但是俄罗斯似乎想造成一个既定事实:极端的亲俄示威者来自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而不是来自俄罗斯。
3月中旬,雷马斯卡街爆发战斗。亲俄组织“Oplot”成员手持枪支,试图袭击右区总部。袭击事件中有两名参与者死亡,五人受伤。4月6日,哈尔科夫亲俄派冲破封锁,再次攻占哈尔科夫行政大楼,同时卢甘斯克的SBU大楼被民兵占领,使民兵获得了充足的弹药和给养;位于顿涅茨克的行政大楼也被攻占。4月7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哈尔科夫人民共和国相继成立,哈尔科夫的“反独立广场”演变为强大的分离主义势力,这导致了原本希望只是反对基辅政权更迭的原精英阶层的倒戈,许多原本反迈丹阵营的人也不再参加大型游行示威,“这是一场蓄意挑衅,而不是代表我们发出声音”。
“美洲虎”特种部队乌克兰当局在此期间实际上也短暂夺回了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控制权,但是4月12日,吉尔金率领的俄罗斯部队入场彻底改变了这一局势;4月13日,“新俄罗斯联邦”的八面旗帜正式公布;4月17日,普京发表演讲,称“哈尔科夫、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萨在沙皇时代并不属于乌克兰。这些都是苏联政府在20年代转移给乌克兰的领土。”正式干预新俄罗斯计划。这个计划与原本去中心化的“联邦化方案”截然不同,它要求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更加集权化,并且更加亲俄,甚至可以直接作为莫斯科的下属并入俄罗斯。
随着事态发展,哈尔科夫和顿巴斯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就在顿巴斯展开伊洛瓦伊斯克围歼战的同时,哈尔科夫解放日(8月24日)举行了乌共最后一次合法游行示威,随后,9月27日,乌共和亲俄人士准备的两次列宁雕像游行均告失败,乌共哈尔科夫州委第一书记阿拉·亚历山德罗夫斯卡被捕。9月28日,哈尔科夫自由广场的列宁雕像被拆毁,雕像被当场拆毁,破败不堪,此后再也未发现完整的列宁雕像,基座上存留的两只鞋子被插上了乌克兰国旗。此事以后,哈尔科夫的分离主义几乎完全被镇压,仅有的回声是2015年在国外成立的“哈尔科夫人民共和国27人委员会”,但是仅限于政治口号。
喜欢的话,点点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