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注解评赏汇编
苏州市2025届高三九月调研卷
滿江紅 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
金甲琱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歎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箋注】
「題」《後村長短句》此首列《滿江红》諸篇之首,同調中有年可考者,嘉定十七年甲申所作之《送宋惠父入江西幕》在其後。此詞追敘嘉定十一、十二年間在金陵幕府事,後半闋則是里居时情况,當是嘉定十三年以後十七年以前所作。
「當日句」指嘉定十一、十二年在李珏幕府事。林希逸《後村先生劉公行狀):「李公珏建閫金陵,辟沿江制司準遣,一時幕府諸賢,自勉齋黄公而下,皆相敬愛。」
「磨盾句」洪天錫《後村先生墓誌銘》載後村在李珏幕府時,「軍書檄筆,一時傳誦。」《資治通鑑》卷一六〇梁武帝太清元年:「荀濟與上有布衣之舊,知上有大志,然負氣不服,常謂人曰:會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龍蛇」《法書苑》:「仲尼書吴季札墓志,變化開合,若龍蛇盤據。」
「鐡馬四句」《大全集》卷一二八《庚辰與方子默僉判》云:「某随幕府至淮東,見劉璋擁兵三萬,端坐山城,而維揚之兵,不滿數千,始喟然悟築城之害,妄意欲抽減極邊戍兵,使屯次邊,以壯根本,其説不行。至今春虜骑犯安濠,攻滁,游騎已至宣化飲江。某與同幕王中甫輩至龍灣點視舟師,虜旗幟隔江明滅可數。於時金陵人情震動,外議以邊面無備怨幕畫,某在幕最久,得謗尤甚。二月二十二日,滁州圍解,江面定疊。三月三日,宣威轉廳,丞相傳天語,制帥諳悉江淮事,不可去。某方敢控南嶽之請,制帥始令謁告。然移書光範,已爲求祠。蓋在幕之本末如此。」《史記》卷一〇九《李将軍傳》:「廣爲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又:「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军。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又:「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爲侯者,而廣軍無功。」
「茶經句」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一四:「《茶經》一卷,唐陸羽鴻漸撰。羽自號竟陵子,又號桑苧翁。」又:「《補茶經》一卷,知建州周絳撰。當大中祥符間。」《宋史》卷二〇五《藝文志》:「丁謂……《天香傳》一卷。」
「榆塞」《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累石爲城,樹榆爲塞。」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邊烽警榆塞。」
「花間集」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二一:「《花間集》十卷,蜀歐陽炯作序,稱衞尉少卿字宏基者所集,未詳何人。其詞自温飛卿而下十八人,凡五百首,此近世倚聲填詞之祖也。」
「臣之句」《左傳》僖公三十年載燭之武答鄭文公語:「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校】
「題」朱校:「原鈔無。從毛本。」案:影舊鈔本、陶刻影宋本題亦缺。
(錢仲聯《後村詞箋注》)
满江红①「一」
金甲琱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二」。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三」。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四」?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五」,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歎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六」?
【校】
①題,原本及宋刻本、明抄本俱無題。《彊村叢書》本《後村詞》作「夜雨凉甚,忽動從戎之興」,未知所本。
【箋注】
「一」題,右詞無題,詳詞之內容,乃因回憶當年在江淮制置司應付邊事之經歷,興報國無路之感慨,作年當在嘉定十二年之後,十七年改秩、寶慶元年知建陽縣之前。
「二」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資治通鑑》卷一六〇:「太清元年八月壬辰,初,濟少居江東,博學能文,與上有布衣之舊。知上有大志,然負氣不服,常謂人曰:「會於盾鼻上磨墨檄之。」注:「言上若有非常之舉,亦當起兵,於盾鼻上磨墨作檄,以聲其罪。」濟者,荀濟也,帝即梁武帝。龍蛇濕,謂所書淋漓猶濕。温庭筠《秘書省有賀監知章草題詩筆力遒健風尚高遠拂塵尋玩因此有作》詩:「出羣鸞鶴辭遼海,落筆龍蛇滿壞牆。」《後村墓志銘》:「李公夢聞制置江淮,辟書先上,遂爲昇閫所得。軍書檄筆,一時傳誦。」
「三」「鐵馬」二句,陸游《書憤》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本書卷一二八《庚辰與方子默僉判書》:「某隨幕府至淮東,見劉琸擁兵三萬,端坐山城,而維揚之兵不滿數千,始喟然悟築城之害。妄意欲抽减極邊戍兵,使屯次邊,以壯根本,其説不行。至今春,虜騎犯安、濠,攻滁,游騎已至宣、化,飲江。某與同幕王中甫輩至龍灣點視舟師,虜旗幟隔江明滅可數。」二句所寫,蓋親見之事。
「四」「有誰憐」二句,猿臂故將軍,李廣。李廣猿臂,被止霸陵亭及擊匈奴無功級,均見《史記》卷一〇九《李將軍列傳》。
「五」《茶經》《香傳》,《新唐書》卷五九《藝文志》載陸羽《茶經》三卷。明周嘉胄《香乘》卷二八載丁謂《天香傳》。
「六」「歎臣」二句,《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辛更儒《劉克莊集箋校》)
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琱戈〔一〕,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二〕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三〕晓嘶营壁冷,楼船〔四〕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五〕。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六〕,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七〕,且教儿诵《花间集》〔八〕。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九〕。
〔一〕“琱戈”,以黄金妆饰的戈。“琱”通作“雕”。
〔二〕“盾鼻”,盾的钮。《北史·荀济传》:“会楯上磨墨作檄文。”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五:“颍川荀济与梁武有旧,而素轻梁武。及梁受禅,乃入北,尝云:会于楯鼻磨墨作文檄梁。”韩翃《寄哥舒仆射》:“群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三〕“铁马”指战马。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四〕楼船,《史记·平准书》:“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馀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五〕用李广事。“故李将军”、“猿臂善射”及不得封侯事,并见《史记·李广传》。王维《老将行》:“李广无功缘数奇。”“级”,即指官爵俸禄的等级次第。
〔六〕“茶经”,说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如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焚香的方法器具等等,宋人作者颇多,有沈立、洪刍等人。今传一本凡二卷,云系洪刍作。这里不指定什么书,且亦未必真有这事,不过借以消愁,说说罢了。
〔七〕榆塞,北方的边塞。《汉书·韩安国传》:“累石为城,树榆为塞。”盖古代多种树木以为防边之用。《茶香室三钞》卷三引宋王明清《挥麈后录》云:“太祖尝令于瓦桥一带,南北分界之所,专植榆柳,中通一径仅能容一骑,岁月浸久,日益繁茂,合抱之木,交络翳塞。宣和中,童贯悉命翦薙之,胡马南骛,遂成坦途。”本词殆亦感触时事。
〔八〕《花间集》,五代赵崇祚编,为词家总集之最早者。集中以香艳之词为多。这里用“花间词”,亦与上文说:“茶经香传”同意,都只是说读读这些无关家国的书,且亦不必真读。但教儿读书,语亦有本。如杜甫《水阁朝霁奉柬严云安》:“续儿诵《文选》。”亦课读书,只书名不同。
〔九〕《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对郑伯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作者借以自比。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词解】
当时辕门初开,我身着铁甲手持雕戈,精神抖擞,气宇轩昂。战事紧急,我在盾牌鼻纽上磨墨,神思敏捷地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那些势如龙蛇一样的字墨迹还没有干,就已经挥就千纸了。天刚破晓,天气清寒,披着铁甲的战马就已经嘶鸣着起来,载着士兵奔赴战场;夜里,高大战船在狂风呼啸、波浪滔天的江面上抢渡。然而在击退金兵后,我却像那个故将军李广一样,非但没有受到封赏反遭诽谤,被迫去职,又有谁同情我的这种遭遇呢?
被弃置以后,昔日那些杀敌之策以及从军时的诗歌都没有用了,便任它散失殆尽,懒得收拾。只把那些《茶经》、《天香传》之类的书拿来把玩,以消磨光阴。每每有客人来临,最怕他们会谈及边事,教导小儿只诵读《花间集》。感叹我壮年时犹不如人,今日就更为不及、无能为力了。
(《豪放词》)
【汇评】
《古今词统》卷十二:宁为一书生,胜作百夫长。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村在淳祐间,邀文名久著,史学尤精,受宸赏,负一时人望。所撰《别调》一卷,杨升庵谓其“壮语足以立懦”。此词上阕言功成不赏,下阕言老厌言兵,琱戈、铁马,曾夸射虎之英雄;《香传》、《茶经》,愿作骑驴之居士,应笑拔剑斫地者,未消块垒也。
吴世昌《词林新话》:此词用《左传》,除稼轩外亦少见。
(《唐宋词汇评》)
【辑评】
清李调元云:刘后村克庄有《满江红》十二首,悲壮激烈,有敲碎唾壶,旁若无人之意。南渡后诸贤皆不及。升庵称其壮语足以立懦,信然。自名别调,不辜也。(《雨村词话》卷三)
(《刘克庄词新释辑评》)
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讲解】
此词上片忆早岁从军,下片抒退隐情怀,当作于罢官乡居之时。词题虽言“忽动从戎之兴”,但从词末用典叹老看,当非青壮之作。据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后村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知建阳县,时年三十八岁。后因《落梅》诗“激怒当国”罢归里居。而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金遣使与宋通好,又榜谕更不南侵,宋金一度相安无事。绍定末年,蒙古遣使约宋夹击金。宋端平元年(1234年),宋谋收复河南、三京地,出师赴汴,七月兵入洛阳。大约是这种时局,触动年近五旬的词人“忽动从戎之兴”,写下了这首词。
词上片回忆当年从军生活。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后村应聘入李珏军幕,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亲临前线参加抗金斗争,所以回忆起来,心情激动,无比骄傲。“金甲雕戈”劈空而来,一开头,就以倒装句再现出当年身披“金甲”,手持武器,立马“辕门”的英武形象。后村在李珏幕,“军书檄笔,一时传诵”(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所以词又以“盾鼻”磨墨,“一挥千纸”,夸张写出当年军中草檄,笔走龙蛇的才气,表现出书生从戎的豪情。“犹湿”二字,极显笔墨酣畅淋漓,也似一切如在昨日,令人留恋不已。接下两句,概括写当年的战斗生活。“铁马”写陆地, “楼船”写水上,既有拂晓出兵,又有夜里抢渡,紧张激烈,声势浩大,显现出高昂的抗敌激情。这两句是化用陆游诗句入词,但亦是后村真实战斗生活的写照。当年他曾多次到前线视师,亲见“虏旗帜隔江明灭可数” (《与方子默佥判书》),并曾在扬州作《沁园春》词。结片陡转,从高昂中反跌直下,以“飞将军”李广战匈奴屡建奇功却终生不得封侯典,写自己亦是无功而归。“谁怜”颇含感慨,语气悲愤,也为转换到下片过渡。
下片抒写归隐情怀。后村从军前线,因“持论不合,自请岳祠”(《墓志铭》)而归。后出知建阳,又因《落梅》诗遭讪谤罢官。人生的重大挫折,在他心上留下深重影响。换头直下,便连连以“平戎”妙策、“从军”诗篇任其“零落尽”写壮志衰退,以“时时温习”《茶经》、《香传》写只图清闲,更以“生怕”客谈边塞事写不关心国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写教子不入仕途。真是把被罢官废退后的深创巨痛,忧谗畏讥心态尽情抒写出来。但是,这一切不仅与上片高昂调子不合,而且与结拍“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之叹也不合拍,更不合词题“忽动从戎之兴”。而从这种不合中,可以看出词人是正话反说。他所“慵收拾”的正是真正珍爱的,他所“怕谈”的正是他深切关心的。如此写来,反更激切,把他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内心悲愤强烈表达出来,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拍之语,本是烛之武怨郑文公未能及时用自己而说的。后村以烛之武自况,实有自负之意,也表示壮心未泯。后烛之武仍展才救国,后村也渴望能为国效力,这既回应了上片,也正扣住了“忽动从戎之兴”题意。
全词上片忆昔,下片叹今,对比鲜明强烈,这是后村词多用的手法。但下片从反面命意,在表面的“慵”、“怕”、“叹”中,更强烈抒发出不甘寂寞、关心国运、渴望报国的情怀,更有力地突现“忽动从戎之兴”,却是此词独特之处。从情调说,上片激昂雄健,下片沉郁悲愤,形成此词慷慨悲壮的风格。
(《刘克庄词新释辑评》)
【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这首词作者在自注中说“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抗金的念头。情况是这样:刘克庄曾因“江湖诗案”遭难被黜。到绍定六年(1233)蒙古灭金之际,宋师北上谋复河南,刘克庄尚闲置在家。宋金之间的这场战争引起了诗人从军抗金的念头。这是作者写作此词的背景。
词的上片从回忆往日的军营生活写起。“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记当日”点明这里所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的景象。“金甲雕戈”,形容武装的壮丽。“辕门初立”,是说开始担任军门工作。辕门即军门。指李珏的帅府。时李珏出任江淮制置使,节制沿江诸军,帅府设在建康。刘克庄在幕府掌文书,被誉为“军书檄笔,一时无两。”他也很以此自负,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时仅二十三岁。“磨盾鼻”三句写出了诗人当年才华横溢,极为得意的精神状态。“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是盾中央的纽。据《北史·荀济传》:“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即以“磨盾鼻”喻军中作檄。“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这两句脱胎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夜渡”,一写白天,一写夜间。表现强敌压境,战斗紧迫的程度。“铁马”这两句表现一种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猿臂故将军”指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广曾为骁骑将军,因事降为庶人,因称“故将军”。“无功级”,指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不得封侯。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史载刘克庄从军建康李珏军幕时,由于前线泗上兵败,朝野皆主“以守易战”。刘克庄建议抽减极边戍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主谋者忌之”,即自行辞职归里。由于这一次辞去军幕,使他一生未能再直接参与同敌人的战斗。所以每当追忆到这段军旅生活时,既神往,又遗憾。不过总的看来,词的上片的基调还是昂扬亢奋的。
下片抒写的是诗人愤郁塞胸时发出的悲凉深沉的哀叹。诗人此时以废退之身,无路请缨,只能正话反说,倾诉内心的隐痛和愤慨了。“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平戎策”,指作者屡有奏疏陈述抗敌恢复方略。“从军什”,是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录,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即诗人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茶经”,记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籍。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丁谓有《天香传》,沈立、洪刍均有《香谱》。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辛弃疾《鹧鸪天》词中的名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了。实际上这样做都是违心的和不得已的,纯属无可奈何。“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美女与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榆塞”,称北方边塞。《汉书·韩安国传》说到边境上“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后来“榆塞”便成了边界的代名词。现在不但诗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这里着意写诗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左传》僖公三十年载: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用的是曲笔。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这首词的风格与辛词酷似。在慷慨淋漓、纵横恣肆中时露悲凉深沉之哀叹。诗人把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功名作为词的主旋律,表现了英雄失志而不甘寂寞的思想。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曲笔,使词的意蕴更加深沉含蓄。
(《全宋词鉴赏辞典》 葛汝桐)
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刘克庄于建阳(今福建县名)令任上时,因写了一首《落梅》诗而卷入了“江湖诗案”,被废置乡里十余年,但他仍热心关注国事,十分渴望奔赴战场,实现杀敌报国的愿望。这首《满江红》就是成于这样的时候。词题“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为全篇的走向定下了基调,也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雕戈:雕刻着文彩的武器。辕门初立:辕门,古时将帅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文中指刚刚开始担任军中的工作。磨盾鼻:在盾钮上磨墨。盾,古时的防守武器。在武器上磨墨,是说在军中做文书工作。龙蛇:形容笔势飞舞状。句意为:披铁甲衣,手持戈矛,还记得从军伊始的风发意气。辕门初立,我于盾上磨墨,笔走龙蛇,一挥千纸,书写着一篇篇战斗檄文。“记当日”,记起的是当年的军中生涯,“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抒发的是当年的满怀豪情,然而,对于往昔分外的热衷与留恋往往是由于今天的抑郁、今天的愤懑不得志。词人亦不例外,抒写往昔的意气风发实是为下文抒发今日的落拓不得志,报国无门蓄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铁马:披有铁甲的战马。猿臂故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无功级: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句意为:铁马拂晓嘶鸣,震撼着冰冷的军营,战船连夜抢渡,不顾风高浪急。战事年年,赏罚不公,有谁会去顾怜那战功累累的李将军从未得到过应有的封赏呢?“铁马”二句写出了战争氛围的凄凉与战事的紧张残酷。“有谁怜”三句为过渡句,领起下文的慨叹。“猿臂故将军”代表了词人心中想要着重表达的一类人,其间也包含了他自己:有才有识却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从军什:指从军时所创作的诗词作品。茶经:唐陆羽嗜茶,著有《茶经》三篇,讲述有关茶叶的品种、制茶的器具及烹制的工艺等。香传:宋人所作《香传》一类的著作较多。《宋史·艺文志》载有侯氏《萱堂香谱》一卷,丁谓《天香传》一卷、沈力《香谱》一卷、洪刍《香谱》一卷、叶庭珪《南蕃香录》一卷。榆塞:指北方边塞。古时北方边塞多种植榆树,故称“榆塞”。《汉书·韩安国传》:“累石为城,树榆为塞。”《花间集》:唐五代词集,五代蜀人赵崇祚编,其中绝大部分是描叙男女爱情,相思离别的作品,风格柔靡绮丽。此几句意谓:当年那些平敌的良策、从军的诗篇如今已经零落殆尽,我也懒得收拾,还是换一种心境,手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我真怕来客再度谈论起边塞的旧事,趁着无事,且让我教儿子专心诵读那绮丽柔美的《花间集》。此几句说的是被一路浇息的从军热情,“零落尽”,一切都已零落殆尽。闲暇无所事事,温习起了与时事毫无关联的《茶经》《香传》,就连被寄与了厚望的儿子也在自己的教诲下读起了脱离实际的《花间集》。这一切,看似消极,却满是无奈。词人多年被废弃不用,不可能不心生哀怨,然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又让他欲罢不能。透过《茶经》《香传》,他看到的也许是奔马嘶鸣的沙场;透过对爱子的谆谆教诲,我们则仿佛看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父亲望子成龙的殷切期待。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这两句是对自己青春年华已逝的无限慨叹。《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意谓,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能和他人相比,如今日薄西山,垂垂老矣,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结尾看似自嘲之语,却隐蕴着满腔悲愤,读来令人扼腕长叹。
这首词思路相当清晰,由回忆至现实汨汨而来。对比鲜明,言谈间饱含着深情。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正话反说,以表象的随意而安深深地抒发内心的起伏不平,末了,老矣,还动了“从戎之兴”,一心想做那个老骥伏枥为国解难的烛之武。其拳拳爱国的心迹,感人肺腑,令人为之叹息!
(《宋词鉴赏》 夏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