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 强
苏州高三期初调研卷
诗歌阅读题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注]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此词作于绍定六年,在与金通好九年之后,趁蒙古灭金之际,宋出师北上谋复河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词人回忆从军经历,写出了书生从戎时壮志满怀、才华横溢的得意情态。
B.“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诗句,再现了当年奔赴战场从军杀敌的场景。
C.上阕李广与下阕烛之武两处用典对比鲜明,写得既壮怀激烈又哀婉悲愤。
D.本词与辛词风格相近,报国之志与豪放之风相辅相成,表达了词人壮怀难伸的愤慨。
16.词人“生怕客谈榆塞事”,与题中“忽动从戎之兴”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 C
16.不矛盾。
①“生怕客谈榆塞事”是正话反说(曲笔),词人久遭废退,无路请缨,且年事已高,故作违心之语,但内心仍未消壮志;
②两种状态有时间差,“生怕客谈榆塞事”是在宋金无战事之际,故无意复问边事;写此词时,宋金战事再起,引发词人“从戎之兴”。(每点3分)
此词之主旨,惟俞陛云深得之,所谓“上阕言功成不赏,下阕言老厌言兵”者也。故“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表己之戍守功也;“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表己之草檄功也;“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表己之巡检功也。又据《庚辰与方子默佥判》(详见《汇编》),可知其有幕画功。然则“外议以边面无备怨幕画,某在幕最久,得谤尤甚”(详见《庚辰与方子默佥判》),亦以是得谤,且或累及制帅,遂不得已请祠去。故曰“功成不赏”。因用李广事,以明己之不赏。又李以“无功级”,霸陵亭见辱,而衔之终身,以是况之,则词人之引以为平生大恨亦明矣。而人情之常,恨极则怨,怨极则忿,忿极则绝弃之。故“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绝弃其所识也;“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绝弃其所学也;“生怕客谈榆塞事”,绝弃其所闻也;“且教儿诵《花间集》”,绝弃其所知也。然则厌弃兵事,乃在发愤,盖忠而被谤,才而见忌,得无怨乎?故结之以烛之武语,似自叹无用,而怨怼之情,实尤见其沉郁也。此即俞陛云所谓“应笑拔剑斫地者,未消块垒也”。
以此论之,则词题实不切其主旨,而据钱校及辛校可知(详见《汇编》),本无,疑为后人妄置,故不当据以命题。而答案所谓“无路请缨”、“故作违心之语”云云,并非。又答案所谓“正话反说”,实即辞格之倒反。而倒反之用,一则嘲讽,(如南宋·袁褧《枫窗小牍》:“宣和中有反语云:寇莱公之知人则哲,王子明之将顺其美,包孝肃之饮人以和,王介甫之不言所利。此皆贤者之过,人皆得而见之者也。”)一则谐趣,(如《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一则昵狎。(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花影透窗纱,几时是黑,得见那死冤家。”)以此准之,则“生怕”句皆不合,亦非是。
又据钱笺及辛笺,断其作年为嘉定十三年以后十七年以前,盖本乎生平及编次,(详见《汇编》)可从。今人乃以烛之武语为据,轻断作年为绍定末端平初,(详见《汇编》)则不可信。何哉?盖古人用典,固非拘守本义,如烛之武之“壮”,乃泛言春秋鼎盛,而词人之“壮”,乃确指三十前后;(据《年谱》,刘之入幕,时年三十一。称壮,当本《曲礼》“三十曰壮”。)烛之武之“不如人”,乃叹己之壮而不遇,而词人之“不如人”,乃叹己之用而见疑。由是论之,词人奚必犹烛之武之叹老也,故结之以“今何及”,而非“衰何及”。且宋人尚老成,(宋人多有以“老”、“翁”命名者,如孟元老、刘辰翁。)往往年未不惑,而自称“老”者,(如东坡之“老夫聊发少年狂”。)故不可泥于俗见也。由上可知,注释及答案所谓“年事已高”、“宋金无战事”、“宋金战事再起”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