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与前此普遍重视理论、方法不同,学者们转而重视文献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且开始强调文献史料研究的独立和自觉。这一变革被作者称之为“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学转向’”。此说提出后,不仅在现代文学界、文献学界被不断讨论,也在当代文学界逐渐引起回响。本书即涵括了作者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对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的考察,及其对前此少人研究、但相当重要的若干课题的专精研究。但自此以后,随着新的学术视野、方法论——“数字人文”——在中国的勃兴,作者的研究兴趣逐渐发生转移,开始思考数字人文与传统学术的关系、与现代文学研究如何深入结合等问题,并展开一系列个案研究。其致力于将此一视野、方法引入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因此,本书也集纳了其对这些前沿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从文献学到数字人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新一代现代文学学者研究旨趣、重心的变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作现代文学研究的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的过程,值得深入探究。
王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副主任。研究兴趣集中于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献、数字人文等领域。著有《从文献学到“数字人文”:现代文学研究的典范转移》、《数字人文与中国现代文学》、《数字时代的目录之学》、《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37-1949)》(合著),编有《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自觉》、《数字人文阅读》等。
第一章 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学转向”
第二章 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回顾与前瞻
第三章 现代、当代文学文献研究的不同问题与“视域融合”
第四章 “常见书”与现代文学文献的开掘
第五章 “一体两面”的现代文学辨伪与考证
第六章 “非正式出版物”的文献价值与文学意涵
第七章 “非单一作者文献”与全集编纂
第八章 目录之学的当代危机及其因应
第九章 手稿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未来
第十章 “数字人文”与传统学术
第十一章 “数字人文”与现代文学研究
第十二章 “数字鲁迅”的生产
第十三章 “数字读写能力”的作育
后 记
感谢王贺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