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趋势与财富。
美国科技封杀加剧,中美高校合作办学遭遇了关门潮。
1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共同创办的“交大密歇根学院”,宣布终结合作办学,结束了两校长达二十年的学术合作。
而密歇根大学官网发布声明,称: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
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先后有三所美国大学宣布,终止或退出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去年9月份起,清华大学-伯克利,天津大学-佐治亚宣布停办,现在则轮到了上海交大-密歇根。
中美高校合作办学项目中,有“五朵金花”这个说法。除这三所外,剩下两朵是: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四川大学-匹兹堡。
但是,仅剩的金花,恐怕也很难躲过这场政治对学术封杀的寒冬。
这两朵金花,也曾因所谓国家安全等差不多同样的理由,受到美国政府点名批评。
而自去年9月份,美国的一份官方报告显示,五朵金花之外,还有多个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也被重点盯上。
这究竟为什么?
每个项目,虽然情况略有不同,但又大同小异。
“交大密歇根学院”停办,最直接起因,是一桩所谓的“留学生间谍案”。
而“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遇到的情况是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携手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导体。
这当然是可喜可贺的重大学术进步,但你要知道,佐治亚理工学院是一所接受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高校。
而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成立的深圳学院,被美国认为双方的合作“可能牺牲美国利益、有利于中国取得科技与军事优势”。调查了一通后,结果就是:关门。
根源上看,美国高校陆续终止与中国合作办学,不是偶然事件。
2024年9月,美国众议院发布了一份长达113页的报告。
这份报告称,经过一年的调查,他们发现过去十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投入了数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却被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用来为中国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
报告结论是: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报告还列出了一长串中美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名单:
大连海事大学休斯敦国际学院、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昆山杜克大学、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
下一批关门的,又会是谁?
大家可能还会有疑问:被美国盯上的,为啥会是这些高校?
其实,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拥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点:研究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材料、新能源等理工科(STEM)领域。
文科类、艺术类的中美合作项目,报告中无一上榜。
2024年6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坎贝尔曾经毫不掩饰对外宣称:
美国应该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要学习文科而不是理科,学习理科的国际学生可以从印度招收,原因是担心中国学生接触“敏感技术”引发的所谓“安全担忧”。
世界变了,大国关系也发生了剧烈的转折:严防死守理工科,封杀该领域中国学生,这已经成为大国博弈中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中美高校合作办学遭遇关门潮,是有其发展脉络的,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去年11月份,我们也曾经发文谈过:西方国家,罕见联手拒绝中国留学生就读理工科。这与美国关闭中美联合办学项目,底层的思路,可谓同出一辙。
爱因斯坦有句话:“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也不应该有”。
但现在,爱因斯坦的母校却让科学有了国界。
最近,爱因斯坦母校、位于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公布了新的政治安全审查条例。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享有“欧陆第一理工名校”的美誉,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并称世界四大理工学院,世界排名经常在前十,地位举足轻重。
而苏黎世联邦理工最新的安全审查将从院校背景、申请人国籍、资金来源以及申请专业四个维度进行全面审查,审查风险>1(也就是满足两条及以上)的申请人会被直接拒绝。
这个安全审查句句不谈中国,句句都是中国,而第四条更明显,就是理工科禁令。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不希望中国学生学习理工知识和技术。
理由是:为了遵守瑞士的《商品管制法》和《禁运法》,对跨境知识和技术转让进行监管。
不只是此次苏黎世联邦理工,西方很多国家都在动手:美国早在2020年就颁布了10043号行政禁令,禁止认定的中国某些高校背景学生踏上美国领土学习理工科相关知识技术,而且几乎就是“一刀切“,海关签证时会被直接“秒拒”,即使侥幸过关,也会被强制退学。
数据显示,受到10043禁令影响,每年约3000-5000名深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无法前往美国,占到了赴美总数的25%左右。
英国推出ATAS留学禁令,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材料学等一系列理工学科,即便暂时过关,每六个月都会重新审查。
荷兰推出《知识安全筛查法案》,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和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公开宣布暂停接收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的学生,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撤回对中国留学生的Offer。
此外,挪威科技大学(NTNU)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不再招收中国学生,德国出现多例中国理工留学生被拒签案例……
很明显,大国科技博弈,已经不再仅限于比拼技术、比拼企业本身了,而是从更深一层的教育层面、人才层面来发动科技战。
最后,讲三点看法,供探讨:
第一,科技战,打的就是人才,拼的就是教育。中国既然下定了决心要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就一定要向着我们薄弱的环节(基础研究、顶尖应用研究)去发力。
第二,仍要大力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科技领域,我们确实没有西方发达国家走得远。他们对我们树起高墙,闭门谢客,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国际科技合作,才能更快推动本国科技发展,一定不能在科技上“闭门造车“、”闭关锁国“。
要有耐心,不要灰心。科技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几乎很难有弯道超车,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我们不能一时半会没看到成果就失去耐心,也不能因为失败次数多了几次就灰心,中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人的努力才能前进。
个人如此,国家民族亦如此。
我是马江博,大变局时代,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小马哥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