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超级风口!这才是2025和未来十年的大信号

财富   财经   2025-01-01 21:30   北京  
▲ 点击上方马江博说趋势,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趋势与财富
新年第一天,说一个2025年的大信号。
最近关于平台经济可谓是春风频吹,中央相关会议的定调很直接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你看,大作用几乎都说了。
很多人由此看到的是“转折”,更多的是面向现有产业和过去政策的重新叙事。
而在我看来,“过去”和“现在”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关于未来的信号:简单说,以平台为抓手打造“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已经一目了然。
可以确定:产业互联网,将会是未来十到二十年里的大趋势和大机遇。
为什么?
我说个细节啊,这个变化很有意思。
在以前,政策说的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现在,表述则是变成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简单两个词的换位,却体现着实体经济是根本,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是赋能工具,后者要帮助实体经济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产业数字化。
这种产业下的平台经济,就是产业互联网





我们常说,每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都离不开两股力量
一个是要素的大规模扩张——听起来比较拗口,简单理解就是比如土地开发、人口增长、资本扩张,这些都能带来充分的需求
另一个则是效率的革命性提升,在这方面,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AI在驱动的产业互联网,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中国,现在则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
外部:美欧高筑关税大墙,逆全球化趋势难改,中美博弈愈发向纵深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受阻。中美之间的竞争,在经济领域本质上就是供应链的竞争。
内部:土地、人口、资本的扩张都达到阶段性峰值,房地产和传统基建成为规模不经济”的选项。而产业互联网新晋为数字化新基建,开始大规模获得政府密集建设和补贴。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从历史纵向的发展来看:
传统的消费互联网面临着流量见顶的瓶颈,国内市场从消费升级转向消费加速分级分层,大牌代工厂和品牌平替成为消费新宠,尤其成为00后和95后的消费主张。
就是在这样多重命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要走一条更加高确定性、更具未来竞争性和供应链安全性的路:
产业互联网。
要知道,前十年我们身处的是消费互联网——通过平台模式下的搜索、资讯、社交、支付、电商等多种模式把消费者和小B商家链接起来,让需求端的匹配效率发生了革命性地提升。
而产业互联网,则是通过数字化升级将原本分散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重新整合,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商业模式。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用数字手段把核心产业带一条条重新做一遍,这是中国制造竞争力的一次重塑
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优势。





所以,再回到开头我说的:增量的发展已经面临枯竭,必须向存量进行挖掘,这就必须要通过效率的提升,实现更深维度的产业升级。
因此,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
链接,进一步说,高效链接,再进一步说,是源头厂货直连消费侧的最短路径
事实上,你可以想象这么一种情景:
未来会形成一幅链接全中国所有工厂和企业的类似美团和大众点评模式的产业带选品中心”,通过类似产地地图的选品中心,可以看到产业带的趋势变化、最新的热销款、行业的新品等等。
这个事情很重要,因为涉及到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出海”
这个出海,除了官方经常提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产业互联网有机会扮演“在线丝绸之路”的角色——这应该是一种“接口模式”,就是把中国的数字化供应链变成一个可被集成的类似数字化“芯片”的解决方案和能力,然后去做跨界合作,既不是苹果模式,也不是安卓模式,更像是英特尔模式。
把能力变成一个数字化“芯片”,即插即用。海外买家拿到“芯片”,就相当于拿到了整个中国产业链的能力
而这些,既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模式的革新。
其实未来至少有三个确定性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未来既不是消费降级也不是消费升级,而是消费平替:消费者在经历“全网最低价“洗刷后,开始慢慢转向“质价比”,于是“大牌平替”“源头工厂”等概念开始慢慢深入消费者的理念中。
第二个趋势,会有基于AI的原生型产业互联网出现,但产业互联网的巨头一定是生态型企业。生态型企业的出现,不太可能直接从消费互联网“直过”到产业互联网,而是要经历数字供应链平台的“过渡”阶段。在过渡过程中,谁能够做好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谁能拿到产业互联网货真价实的船票甚至是商务舱和头等舱。
第三个趋势,出海大潮“两头在外,供应链在内”,当下企业出海已经成为举国共识,但和美欧日韩的出海不同,中国企业的本轮出海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生产和销售都在国外,但生产所配套的供应链则留在国内,这既是内地工业体系完备的优势,也是国家对于“安全”的考量。





这些趋势下,必然会出现一个基于用户需求洞察和AI驱动的数字供应链“平台”来承载产业互联网的链接功能,但这个平台最终又会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链网”。
而当下最有可能搭建起这张网的企业类型,我认为是类似阿里“四小龙”之一的1688这样的存在。
目前,中国制造或者说中国产业带有三个大的集合:一个是广交会,是时间上的大集合;一个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是空间上的大集合;还有一个是1688,是数字层面的大集合
公开数据显示,1688的产业带源头厂商数量超过了100万。目前中国200万规模以上工厂,有三分之一入驻了1688。
当然,即便是1688,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依然也是个小学生。
尽管在产业生态里他们有很多用户和供给,但他们在任何一个垂类里面都不是专业的垂直平台。因为它原来一直是“横”着做的,把自己的供给丰富度和优质度做上去了,但产业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需要“纵”着去做,深耕好每一条产业带和产业链,而且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本事数字化重构。
当然,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产业互联网的巨大红利正在牵引1688加速从一个批发采购平台,向数字供应链迭代,其实就是从“横”往“纵”做的决心。
当然,这种决心,最终能否与时代节拍共振,并最终成为时代的一部分,除了地利和人和,最重要的还是天时。
在每个阶段的时代洪流下,总会有一批平台站上潮头。类似1688这样的平台,是否能够变成产业互联网的联想词,需要看时代的发令枪,也要看国家决策层的指挥棒。
但现在看:历史,已经开始了。
我是马江博大变局时代,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 END —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小马哥看大势”


马江博说趋势
政经趋势学者,北京市领军人才,管理学博士。在中央学府培训数千司局干部和企业家,专注政经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