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政经参考》,我是马江博。(得到APP政经趋势日更专栏《马江博·政经参考》(全年260讲)已上线,详情见文末)
赢了面子,输了裤子。
不同于其他领域企业惨淡经营的窘境,去年新能源车市的整体形势,却一片大好:
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92.9万辆,同比增长30.1%;
销量增长势头更猛,攀升至494.4万辆,同比增长32%;
渗透率更是一度跃升至近50%,用“高歌猛进“来形容不足为过。
但为什么会整体市场温度和企业体感严重不符呢?
这要从去年初以来,国内新能源车企掀起的价格战说起:
2月,比亚迪发布起售价8万元以内的新能源车型,正式拉开了“电比油低”的价格战序幕;
随后,不仅哪吒、“蔚小理”等国内造车新势力加入战团,就连奔驰、宝马、奥迪等合资大厂,也纷纷降价跟进。
因此,在行业缺乏颠覆性技术出现、并以大幅降低成本的方式,回补价格降低带来的损失的行业现状下,车企在作出降价选择的一刻,就注定踏上了“杀敌一千,自损三百“的不归路。
这阵仗,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众所周知,近年国内卷的比新能源汽车行业更离谱的,还有光伏。
过去三年,我国光伏产业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却下降了约70%;
已公布去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26家光伏企业中,近九成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其中,9家龙头企业的合计亏损,甚至达到了近200亿人民币。
其实,“干一行,卷一行”的现象,在人口众多、人民普遍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中华大地上,并算不上什么大新闻;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卷一行,卷死一行”的困局。
可能有人会反驳了:
企业之间内卷,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儿啊,意味着我们购买到的商品价格,被越卷越低才对。
事实真是如此吗?——
短期来看,企业间的价格竞争,确实能让一部分消费者坐收渔利;但问题在于,这种人为“卷”出来的低价,并不可持续,甚至会造成一系列连带打击:
共享单车、移动充电宝、网约车平台……都是前车之鉴。
直接上真相:
以共享单车行业为例,竞争白热化时期,业内参与企业达到近80家,“抢人大战”打得如火如荼;
而随着混战结束,美团、滴滴、哈罗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先圈人再收割”的戏码就如期上演:
骑行价格从最初的0.25元-0.5元/小时,一路涨到今天部分地区“1小时花费近6元”,难怪有用户调侃“两轮车都快骑不起了”。
经过一轮又一轮以低价为核心、靠资本补贴为继的无效内卷,“大浪淘沙”活下来的企业算是“先苦后甜”了,但背后的代价呢?
是大批原地解散的竞争企业员工、破产跑路的各家老板、讨债无门的投资者和债务人、缺乏议价能力的消费者,还有——堆积如山的城市垃圾。
作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的后事之师,融资、市场规模、吸纳就业等各维度跟上述产业不可等量齐观的共享单车行业,收场尚且如此难看,很难料想这些大型产业卷到最后,将是怎样的一地鸡毛。
还好,国家看不下去了。
去年7月30日的政治局工作会议上,“内卷”终于引起高层注意,特别提出:
“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然后从去年到今年初,掀起了强大的反内卷风暴。
说到底,卷来卷去把行业卷坏了、把自己卷死了,是个最坏的结果。
该停了。█
特别推荐这条信息:
在接下的一年里,周一到周五,我将帮你追踪最新的政经趋势热点,每天2000到3000字,帮你在时代巨变中,找到自己的决策坐标,获得更多的确定性。
这个日更专栏产品也有如下推荐人,他们是:知名经济学家管清友、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宁向东、知名商业观察家吴声、《财经》杂志主编何刚、凤凰网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吴晨光,笔记侠创始人柯洲和得到APP《关系攻略》主理人熊太行。
欢迎订阅→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小马哥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