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冲突,有时一方出于愤怒或其他原因对另一方实施暴力行为,受害方在受到攻击时“还手”进行反击。此时,法律上如何认定“还手”行为,是属于互殴,还是正当防卫,往往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互殴与正当防卫的定义
互殴,顾名思义,是指双方以殴打对方为目的的暴力行为。它的特征是,双方都具有主动攻击的意图,通常表现为双方都有过错,并非单方面的侵害,而是双方自愿参与并导致暴力升级的行为。互殴中,双方都可能会受到伤害,因此法律在处理互殴案件时,通常会依据参与者的过错大小和伤害程度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或民事赔偿责任。
正当防卫,则是指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侵害者采取的必要的防御行为。进行正当防卫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实施防卫行为必须是出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正当目的,针对的是不法侵害者及其不法侵害行为,维护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非法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合法行为,或者针对不法侵害人之外的其他无关人员,不能实施正当防卫,如抢劫财物受到被害人反击、因实施犯罪行为被司法人员依法执行拘留、逮捕、没收财产、对与非法行为无关的加害人的亲友等,不能实行正当防卫。二是防卫行为所针对的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对尚未开始实施或者已经停止或结束侵害行为的不法侵害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行为。三是实施防卫行为的直接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因此,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是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即实行防卫以制止住不法侵害行为为限,不法侵害的行为被制止后,不能继续实施防卫行为。
二、与互殴及正当防卫有关的法律责任
互殴的法律责任:第一、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互殴行为如果发生在公共场合,并且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此时,参与互殴的双方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如果互殴导致对方达到轻伤及以上的伤情,双方的行为均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第二、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即使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互殴行为也可能导致治安处罚,如行政拘留、罚款等。第三、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79条 的规定,互殴行为如果导致对方受伤,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正当防卫的法律责任: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三、“还手”应当认定为互殴还是正当防卫不能一概而论
在司法实践中,当一方遭受侵害时的“还手”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还是认定为互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一般而言,“斗殴无曲直”,不管谁先动手,谁后动手,打架都是不对,从这一层面看,如果双方因琐事引发争执,在未使用“武器”,未实施严重伤害行为的情况下,一方先动手,另一方“还手”的行为会被认定为互殴行为。那么“还手”有没有可能认定为正当防卫呢?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第9条的规定:“准确界分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具有外观上的相似性,准确区分两者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通过综合考量案发起因、对冲突升级是否有过错、是否使用或者准备使用凶器、是否采用明显不相当的暴力、是否纠集他人参与打斗等客观情节,准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性质。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有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的,还击一方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双方因琐事发生冲突,冲突结束后,一方又实施不法侵害,对方还击,包括使用工具还击的,一般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不能仅因行为人事先进行防卫准备,就影响对其防卫意图的认定。”从该规定可以看出,如果实施加害的一方行为明显过激,另一方已经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加害方仍然实施殴打行为的,“还手”行为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或者在打斗中一方突然暴力升级或者突然使用“武器”,另一方的“还手”行为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四、当遭遇不法侵害时应当怎么办?
第一、努力避免冲突,防止矛盾激化。在面对潜在的冲突时,尽量采取冷静和理智的态度,避免言语上的激化。很多纠纷和冲突往往是由语言上的挑衅引发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冷静和控制情绪尤为重要。
第二、寻求合法保护。当面临不法侵害时,第一时间应尽量寻求合法手段进行保护,例如报警或向现场的其他人求助,而不是立即通过暴力解决问题。
第三、把握防卫限度。如果已经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克制,仍然不能避免对方的侵害行为,确实需要进行防卫,应把握好防卫的限度,防卫的目标是为了制止侵害,而不是为了报复或加重对方的伤害。因此,防卫行为应适度、合理,避免造成过度伤害。
第四、及时报警和取证。在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报警处理,并尽可能保留现场证据,如拍摄视频、照片或录音,以便为后续的法律程序提供有效依据。
第五、寻求法律援助。遭遇侵害后,应及时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特别是在涉及严重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律师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