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闪耀强港志
笔端倾注爱港情
11月8日
第25个记者节悄然而至
作为港口新闻宣传工作者
我们始终坚持履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职责
坚守初心、践行四力
通过文字、画面和声音
讲述港口故事
传播港口声音
在扎实采访中增强脚力
在敏锐观察中增强眼力
在深刻思考中增强脑力
在用心表达中增强笔力
将烟台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实践
向世界娓娓道来
为争当“三大建设”排头兵
提供更加丰沛强劲的文化力量
今天
镜头反转
共同回顾我们一路走来
留下的那些奋斗足迹
记
者
登上拖轮,我跟着船员们完成一次大船进港拖带任务,我看到船员们各司其职,闷热的机舱里,轮机长带领机工仔细地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驾驶室内,船长有条不紊地下达一条条航行指令。正是在“一家人”文化的引领下,他们凝聚成最美的拖轮铁军,航行在海天之间,圆满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用船舶“小家”守护港口“大家”。能记录下他们的奋斗故事,我也感到幸福和骄傲。
——通联站 赵小悦
记
者
择一业终一生、专一行精一技。作为一名港口记者,我很自豪我的工作能为港口的发展写下生动注脚,为职工带去更多的喜悦。观察、倾听、提问……一次次深入港区现场、一次次采访沟通、一次次突破蜕变,我依旧坚守初心。我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一如既往地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一线、挖掘港口人的动人故事,制作出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新闻“大餐”,讲好港口故事,为港口发展擂鼓助阵。
——通联站 邹常焜
记
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繁忙的商品车码头上,我见证了AT-AGV的高效运作与工人们的默契配合,精准快速完成堆存与转运的智能化系统应用让人感叹不已。这一天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烟台港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上,更在于每一位员工对工作的热爱与奉献。让我们携手并进,用“脚力”去挖掘,用“眼力”去发现,用“脑力”去思考,用“笔力”去刻画,用最真实的文字写好港口故事,发出港口声音。
——通联站 魏天予
记
者
没有站在飞驰的火车旁边,我们可能很难直观感受到这条“钢铁巨龙”对港口的重要意义。“公+铁+水”多式联运、“重去重回”物流通道,每一个港口发展的重磅“名词”都离不开铁路的支持。走在蜿蜒的铁路道旁,看着繁忙的作业现场,或者远远看着火车拉着满满的货物疾驰而过,总能让我更近距离感受到港口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也更为自己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而感到振奋和骄傲。
——龙口港公司 曹稳
记
者
前往油化品作业区进行采访,我深刻体会到势在必“盈”的坚定决心。在莱州港油化品作业区,油轮频靠,生产火热。我与技术人员一同查看装卸流程,他们严谨细致的操作,让我深感“精准”二字的分量。他们说:“难关重重,誓要将挑战化为前进的动力。”正是这份势在必“盈”的决心,在每一次新货源、新客户的开发中得到充分彰显。通过实地探访,我深切感受到这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这正是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莱州港公司 荣威
记
者
戴好安全帽,穿上救生衣,我深入现场采写关于客滚岸电建设和发展历程的报道,感受“从无到有”开拓创新的勇气与坚持。近日,我再次跟随电气技术员到烟台港客运站指导客滚岸电使用与操作。在现场,看着电工师傅们娴熟有序地接电、报电量,并详细讲解岸电操作的基本流程。即便是平日里不爱说话的师傅,在谈及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变得侃侃而谈,那份由衷的自豪感在他们话语间自然流露。这些生动的实践,成为我们丰富鲜活、接地气的新闻素材,为我们的报道增添真实而有力的支撑。
——客运公司 王景
记
者
“这个月,这已经是我们操作的第7条‘中非班轮’件杂货作业船。”王师傅一边准备着货物吊装,一边自豪地向我介绍着。在件杂货作业现场,看到他们娴熟的动作,我深感受到那是对“精准、高效、安全”的执着追求。正是有了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做一个走心的港口新闻人的信心。我将不断锤炼“四力”,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对准焦点,发现亮点,弘扬闪光点,传播身边的好声音,讲述身边的好故事。
——联合通用公司 李慧钰
记
者
灿烂金秋,我和我的相机不断见证着一线管道人在职业技能赛场上勇创佳绩的闪亮风采。在山东港口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场上,他们奋勇争先、大展风采;在第十五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山东港口杯”流体装卸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他们包揽冠亚季军。在这些港口奋斗者的故事里,我愿做一个记录者、讲述者,能让他们的精彩故事更加动人,便是我们为之奋斗和追求的意义。
——管道公司冷绍冰
记
者
40万吨深水泊位旁,装卸工人们正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船舶靠岸挂缆作业。随着调度员一声令下,我看到带缆工们迅速而有序地投入到工作中,以稳健的步伐和协调的动作,确保每一次靠离泊都安全、准确、高效。他们常说:“我们动起来,才说明港口生产‘火热’起来。”那些矗立在岸壁旁坚定的背影,正是我们吞吐量持续突破最真实的写照。
——矿石公司 金钰清
记
者
“今年,我们的集装箱智能理货新集控平台已成功投入运行,理货员从原先的一人2路作业,提升至一人3至4路,在提升服务效率、降本增效上实现了翻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踏入外理公司集装箱智能理货室,闪烁的电脑屏幕、噼啪的键盘声和主机的嗡嗡声,汇集成一股忙而有序的理货作业气息。听完技术人员介绍并上机实践操作后,作为基层通讯员,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为港口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理公司 刘亚非
记
者
我漫步在港区延绵几十公里的铁路线道砟上,采访铁路机务职工,亲身感受与机车朝夕相处的辛勤与热爱。清晨时分,机车库前是最繁忙的地方,他们分工明确,手拿各式工具,忙碌在机车的各个位置。“‘机车整备’是每天出车前的必要工作,能够确保机车以最佳的状态参与这一天的生产。”正如他们所说,我们的工作也往往由“整备”开始——为拍摄准备脚本,为相机做好清洁……在一次次专注地“整备”过程中,我们对宣传战线工作的热爱也愈发浓厚。
——铁路公司 鹿林
记
者
“集结要快、出水要准。”当我再次登上“烟港融合二号”拖轮,参与采访船员们在消防月举行的海上消防演习时,我亲眼目睹了全船职工不到两分钟就集合完毕,并且在5分钟内驾船到达演习区域完成精准出水灭火动作。他们一系列迅速而精准的操作,让我对“海上特战强兵”的形象有了生动且具体的体会。
——轮驳公司 徐扬
记
者
在一次生产作业 “小高峰” ,我跟随集装箱场站的姜师傅深入作业一线,参与生产调度和巡检工作。每当遭遇影响生产作业的阻碍时,姜师傅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确保生产作业始终保持平稳顺畅。中午短暂休息时,我查看微信步数,已然达到一万多步,然而姜师傅却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这才到哪呢!对于现场调度员而言,日行两万步以上是工作的常态。”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作业地,为码头生产作业的高效运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沉浸式的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奉献,同时也能更好地讲述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的工作点赞!
——集装箱公司 姜昊
记
者
当我背上相机奔赴服务保障现场,我在镜头中看到的是拼搏、奋进的海港;当我把镜头对准“园林式”港口的枝繁叶茂,我从镜头中读懂了“绿美烟港”的深刻内涵。我的流动“工位”虽然没有办公桌椅,随身掏出的笔记本就是此刻“最强大脑”的“平替”。春去冬来,我一次次将镜头对准“泥土”,只为拍出硕果的芳香,推文攀升的阅读量,就是对我奔走一线、记录真实最好的嘉奖。
——运营保障中心 廉君
记
者
今年的消防宣传月,我跟随中心消防志愿宣讲员到港区生产现场,为职工群众普及消防常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抓消防安全不能停,不敢停!”“不能停,不敢停。”是中心宣讲员们在每一次服务中说的最多的几个字。职工们能熟练地掌握灭火器使用、明确疏散逃生要领,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普遍增强,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全民消防在港区已经落地生根,我看到了宣讲员和港区职工群众一起铸造的消防安全“防火墙”,是用心服务、兄弟同心的团结画面。
——应急救援中心 都和谊
记
者
清晨,当汽车码头被初升的太阳照亮,商品车定位员们早已开始了他们充实而忙碌的一天。我跟随“啸林定位”的创始人张啸林师傅,一同深入码头一线,看着张啸林师傅熟练地指挥着车辆,我心中充满了敬佩。“注意标准间距!”张啸林师傅突然停下脚步,严肃地指出了一辆车的停放问题。要保证车辆停放前后间距30cm、左右间距10cm,做到安全有序。近距离感受到滚装定位司机对于工作的严谨与细致,这也为我讲好商品车规范管理故事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素材。
——滚装物流公司 王一丹
记
者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市场营销经理王法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通过沟通,我真正了解了“蓬莱-曹妃甸”原木水转水大通道打通的不易。作为一名港口通讯员,我要用好自己手中的镜头和笔,挖掘市场开拓上的亮点,传递港口人“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情怀,讲好港口高质量发展故事。
——蓬莱港公司 王延达
记
者
站在繁忙的码头,眼前,是巨轮与门机交织的海洋;耳中,是机车轰鸣声与海浪拍打声演奏出的“交响乐”。每一次快门按下,都是对港口发展脉动的一次精准捕捉;每一次笔尖轻触纸张,都是对港口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铭记;每一次深入现场的采访,都让我更加坚信,港口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而我,将始终怀揣梦想、肩负使命,用心记录港口发展、讲好港口故事。
——通联站实习记者 刘嘉浩
是节日
也是加油日
愿我们
永远心怀理想
永远保持热爱
我们都是港口发展的瞭望者
也是港口奋进征程上的记录者、参与者
一直奔跑在路上
致敬
每一位海港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