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灯点亮传承之旅,民俗文化绽放探索新花——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初探

文摘   2024-10-28 19:10   广东  


      为了弘扬非遗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校初中部历史科组在2024年10月18日和10月23日集中展开了为期两天的非遗校本课程。

      本学期历史校本课程聚焦广东地方历史文化,从“生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四个视角出发。本次活动是“民俗文化”专题中的非遗花灯课题,活动由历史科组老师组织,并邀请非遗传承人王浩均来校授课,带领学生们一起体验花灯制作的全过程。



1

非遗花灯的历史文化


      花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回溯往昔,其历史源远流长。“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唐代张祜就写下描述花灯绽放之际的璀璨盛景的诗句。


      那一盏盏花灯,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曾照亮无数古人的生活,承载着数不清的故事与深沉情感。如今它们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艺术瑰宝,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变迁。



花灯

      花灯,也称为“彩灯”或“灯笼”,是汉族重要的娱乐文化,它既有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的娱乐价值,是民俗文化的瑰宝。

莞城花灯承载着祝福与期盼

      莞城花灯是东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精美,纯手工技艺尽显匠心。在东莞的传统习俗中,从正月初一到元宵,添丁人家的买灯、开灯、饮 “灯酒”,让莞城花灯成为喜庆与祝福的象征。




2

讲解老师介绍

王浩均

王藻记花灯的传承人

    莞城非遗花灯制作历史悠久,王浩均老师自幼接触,熟练掌握精湛技艺。面对如今花灯需求减少,文化传承困难,他积极创新,通过媒体宣传、走进课堂等方式,努力让这百年花灯文化延续并绽放新光彩。







3

花灯制作流程

      进入到莞式花灯制作技巧的讲解与示范环节。王浩均老师神情专注,手中的工具熟练地操作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技巧的美感。他一边示范,一边详细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详细的指导每一位同学。

制竹篾:

      花灯要求灯身空而轻,因此要选用轻巧而又韧性的竹作为原料,经过人工锯竹、破竹、晒竹等步骤。




挫竹和折竹

      由于花灯一般分为大灯、中灯和特大灯,因此作为原料的竹条就有一个特定的规格。在取竹篾时,需要先衡量长度,划出划痕,这就是“挫竹”;有些竹篾需要在中间折断一个关节以便使用,这就是“折竹”;一条竹篾经“挫竹”和“折竹”后变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编灯骨

      把数个正方形或三角形的竹篾整齐地排列开来。接着,取砂纸,小心翼翼地将竹篾逐一连接。每一处连接都力求精准,最终成功编制出灯骨。




贴花纸

      最后,需要用传统浆糊,分几次在灯骨的不同部位贴花纸。灯上的图案,一是宣扬忠、孝、仁、义、礼、诚、智、信;二是文可治国、武可安邦;三是表达祈盼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畜兴旺、富贵平安等,人类最朴素的愿望。






4

课程精彩瞬间

      王浩均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每一位同学,给予他们耐心的建议和鼓励。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克服了困难,一盏盏独具特色的花灯在他们手中慢慢成型,望着自己的作品,同学们脸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年画花灯•学生作品展示

"步步生花"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时空调查团”历史校本课程一期团员合照



       历时两天的非遗体验课幻变为学生手中一盏盏彩色的花灯,同学们亲手点亮自制的花灯。透过朦胧的灯光去追寻中国非遗文化在历史隧道中留下的印记。此次非遗活动让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家乡非遗文化,更体会到历史校本课程的魅力。


       参与这次非遗花灯制作体验活动,同学们不仅对家乡的非遗文化有了更多清晰的认识,并在动手实践中增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


       愿初中部同学们未来能为广东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活力,让非遗在新时代闪耀光芒!


图文编辑 / 王菁瑶

图片视频/ 陈丰毅

一审 / 王菁瑶

二审 / 王春雷

三审 / 张云波

东莞市步步高实验学校
东莞市步步高实验学校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