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光达 谢德宝
塔河县开库康乡中心校坐落于开库康村,是塔河县域建校最早的一所学校。该校是以政府(县乡政府)拨款为主,以村屯集体筹资为辅创办的6年制学校。全校现有6个年级教学班,均为小学班,学生38人,教职工27人,其中行政人员1人,工人1人已退休,专任教师25人。2007年初中裁撤后,教师1人借调到塔河县教育局、5人借调到十八站学校、1人借调到塔河县职业高中、1人借调到塔河县花园小学,关系都在开库康中心校。专任教师中有大专以上学历24人,中专(中师)1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有中学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11人。教师中有党员11人,师生中有共青团员10人。开库康中心校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校会面积2850平方米,除教室、办公室外,还设有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实验室、体育室、团队活动室(兼作会议室)、电教室。学校建立了卫星接收站,可以随时收听收看中央教育台的节目,班班配备投影仪,电化教学已初具规模。学校图书阅览室不仅有藏书3500多册,还订购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基本上满足了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还打了1眼100米的深水井,建了50平方米的水房,购置了2个大型保温水箱,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问题。学校重视校园建设,有铁栅栏围墙,美观、坚固的校门,环绕校园四周的绿树,平整的操场,在校园内有序排列着体育器材和比较规范的升降国旗设施。学校还设有师生宿舍、食堂,初中裁撤后,幼儿园已经停办,2007年开库康乡学校被评定为县级合格学校。开库康乡学校始建于1940年,当时由黑河省派李占青为校长兼教师,组建了开库康国民小学校,开设国语、日语、算术、体育4门功课。在校生10余人,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小的有12岁左右,大的20岁左右,且都是男生。1间木制苏式教室,教师办公、学生上课都在这里,1名教师教4科,办学条件极差。1945年8月15日,人民政权接管改造了这所学校,使开库康乡学校成为新中国人民的1所小学。1949年又在开库康乡境内的马伦成立小学,由姜学成任校长兼教师。1956年7月,开库康乡学校变为中心校,马伦学校从此成为分校。1969年,又在向阳村、上地营子村各办3处小学,此后,开库康中心校一直管辖3个村级小学。截至2007年,除中心校属政府办学外,其他3个下伸点小学均属村办小学,并实行复式教学。开库康乡学校重视管理工作。1995年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结束了校长一长制的管理模式,实行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学校的民主管理意识。学校还建立和完善了《考勤制度》等规章制度,学校管理有章可循。建校初期,教师奇缺,根本谈不上学历合格,后来逐步增加了一些教师,真正师范院校毕业者甚少。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本来稳定的教师队伍开始发生波动师资整体水平下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人校,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如此,学校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仍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函授学习班,大力开展“五项基本功”和“六项基本技能”训练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互听互讲”活动,每周都要组织教师收看中央教育台的《名师讲坛》等节目,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学校的这些举措激发了教师们的求知热情,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对学生实施德育过程中,坚持爱国主义为主线,少先队为主阵地,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对操行评语进行改革,一改过去那种套话连篇、语言古板、生硬的写法。改革后的评语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鼓舞和启迪,使学生家长通过评语进一步了解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长期以来,开库康乡学校坚持国防教育课和法律常识课教育。学校请当地驻军官兵到校给师生讲解军事国防知识,请派出所民警宣讲法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每学期开学,用两周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这些活动使学生懂得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道理,具有了保卫国家、知法懂法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使他们不断茁壮成长。1995年3月,开库康中心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学校定期开展活动,由校长、副校长担任教师,向学生家长传授教育理论知识,讲授儿童心理学,宣讲《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开库康乡学校自80年代以来,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以教改促进教学,以教育科研指导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青浦经验搞“变式题组”,语文教学中搞“快速作文”训练,带动了其他学科的教改。1999年,学校确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侧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思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学校先后开展了“异步课教学实验”“异步教案评比”“异步作业设计”等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库康乡学校一直把勤工俭学当作大事来抓,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7~1988年这11年间,勤工俭学总收入为28.8万元。这些收入多用于维修校舍,购置职工住房添置教学设备(录放像机、彩色电视机),更新了1台东风牌汽车。1989年,开库康乡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学校立校时间较长、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耕耘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也涌现过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个人和集体。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2000年4月,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王忠林经过调研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对中小学生住宿特困生补助的意见》,将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00元的住宿学生纳为补助对象。文件规定:免收中小学生住宿特困生的学杂费和住宿费,每人每月补助150元伙食费。2001年8月,又出台了《关于对全区初中、小学住宿学生进行补助的通知》,规定全区初中、小学的住宿生每人每月补助50元。2002年3月,大兴安岭行署又出台了救助贫困学生、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的《大兴安岭地区“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对贫困学生的认定范围和标准、管理与监督等都做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并用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救助特困学生工作。这一政策的出台,确保了包括塔河县在内的大兴安岭地区救助贫困学生活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在阳光工程中,塔河县认真实施阳光救助项目。按文件规定,该县住宿特困生每生每月补助150元,其他住宿生每生每月补助50元;高中特困生每生每学年补助1000元,职业高中每生每学年补助1500元,初中特困生每生每学年补助320元;小学特困生每生每学年补助240元。同时,小学和初中的部分学科使用循环教材,据不完全统计共节省书款近30万元“一费制”是指在严格核定杂费、教科书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每学期开学后,学校只向学生收取一次费用。根据国家、省文件要求,“一费制”主要内容为杂费、课本费(学生用教科书费与作业本费)。杂费中包括信息技术教育费、冬季取暖费。学生在校期间的借读费、住宿费以及必要的服务性代收费项目另行规定。根据《黑龙江省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相关规定,从2004年秋季开学起,黑龙江省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平调农村中小学校杂费收入。收费标准为:农村小学生每生每年170元,中学生300元;县城小学生为245元,中学生为 315 元。“两免一补”政策是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塔河县从2004年开始落实了该政策。(待续)摘自《黑水环绕是边城:黑龙江省塔河县开库康乡开库康村调查报告》2006年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起,至1945年9月2日小日本签字投降结束,14年
①编辑微信:lsth-888
②编辑邮箱:103153250@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塔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