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育影响子代神经发育!Science系列|复旦大学冯建峰/林晓蕾:大数据解析基因环境在青少年结构性神经发育中的交互作用机制

文摘   2024-11-21 12:04   上海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健康"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践行行业使命感,助力基础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服务行业,造福社会!


母亲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关键一环与子代青少年结构性神经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解析母亲教育影响子代神经发育的生物学机制及其相关社会学机制对于理解与青少年神经发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家庭社会干预机制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1月15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冯建峰/林晓蕾研究团队,于期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education on adolescent neurodevelopment using ABCD Study的论文。该研究基于大型多中心青少年神经影像纵向队列(Adolescent Bra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BCD;n=7,662, 9-11岁)的结构磁共振、社会经济因素和基因组学数据,通过基因-环境交互式研究发现母亲教育对子代青少年期结构性神经发育的影响主要涉及代谢炎症反应和突触可塑性等生物学功能并与青少年期及成年期的行为特征和健康状态存在共享生物机制。该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母亲教育影响宏观社会经济效应在神经发育的实际主导作用。该研究第一次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角度阐释了母亲教育在子代神经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母亲教育与子代青少年期脑区灰质体积的相关性

该研究以高中、大学学历为分割点将母亲教育划分为三分类变量,分析发现较高的母亲教育水平与较大的脑区灰质体积显著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强的脑区包括液中颞叶、梭状回、中央前回、下颞叶和额极。纵向分析进一步发现与高水平母亲教育相比,中、低母亲教育水平对总灰质体积的影响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弱,但在青春中期之前仍然较为显著。

图1. 母亲教育与脑区灰质体积的相关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轨迹

母亲教育对子代青少年期神经发育基因作用的修饰效应

为揭示母亲教育在子代青少年期神经发育中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全基因组-环境交互研究(Gene-environment-wide interaction study, GEWIS),并对显著位点进行了生物学注释。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显著位点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和突触活动等生物学过程中。例如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rs2081046,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功能相关;而CEBPA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如调控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等。以上结果同样在ABCD的多孩留出样本(leave-out sample)和来自欧洲的外部青少年神经影像队列IMAGEN中得到了验证。


基于基因的注释结果进一步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基因CSMD1CSMD1编码了一种补体途径抑制因子,调节C3/CR3依赖的轴突修剪,这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执行功能有关。母亲教育对CSMD1的调节作用也反映在多个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相关的脑区。同时,通过遗传重叠分析,研究者发现母亲教育所修饰的与颞中叶和内侧眶额发育有关的基因位点与包括身体特征抑郁等神经心理表型有关提示了其中可能的共同生物学机制


母亲教育的社会学多维度拆解

为了更具体地解释母亲教育对子代神经发育影响的社会学机制,研究者基于中介分析发现,相比于微观家庭环境(如家庭冲突和亲子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如家庭收入和邻里环境)在调节基因在神经发育的影响方面更为重要。该发现对社会福利政策和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否定亲子沟通的作用。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考虑环境路径分解的复杂性。


该研究工作首次从生物学机制和社会学机制两方面揭示了母亲教育对子代青春期神经发育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其对成年后神经心理特征和相关身体特征的长期影响


论文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直博生施润叶、类脑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常晓,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林晓蕾副教授和冯建峰教授。


注:文中插图源于   Science Advances


原文链接:
http://doi.org/10.1126/sciadv.adp3751


来    源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


近期活



近期进展


● 癌症与神经科学交叉研究新视角!Neuron|复旦大学迟喻丹/秦智勇/舒友生:合作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 自免疾病治疗新思路!BBI|复旦大学韩清见/俞瑾/宫晔:揭示焦虑调控银屑病的机制

● 高龄父亲引起子代风险加剧!JNI|复旦大学黄荷凤院士/潘洁雪/刘欣梅:发现高龄父亲使子代神经炎症风险加剧

● 受邀撰写SnapShot!Cell |复旦大学鲁伯埙/丁澦:聚焦靶向降解技术研究

● 饮食与免疫治疗联合!Cell系列|复旦大学柳光宇/江一舟/龚悦:揭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逃逸新机制,并提出潜在治疗策略

● 中药研究登上柳叶刀!Lancet|复旦大学宋莉莉/克雷格·安德森:合作发表评估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方”疗效的临床研究

● 助力公共卫生战略!Lancet子刊|复旦大学余宏杰:在全球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领域取得进展

● RNA剪接与肿瘤!Cell系列|复旦大学黄胜林/胡治祥/孟志强:揭示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在癌症中的多样性

● 首次解析!PNAS|复旦大学服部素之:合作解析锌离子激活通道ZAC的结构

● 揭示肿瘤进展与治疗靶点!Adv Sci|复旦大学丁琛/侯英勇/昌军/徐晨/张宏伟:综合多组学分析有助于BRDC的进展了解与治疗


关于光华


复旦大学光华生命健康校友会”是复旦大学校友总会正式注册成立的分支机构,是跨学科、跨界别、跨地域,覆盖生命健康领域的公益性行业校友组织。

校友会以推动中国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升人类健康为使命,以促进“产学研医用”的融合创新与资源整合为目标以加强母校与校友联动,增进校友互助协作,发掘科技创新成果,助力母校发展、助力校友成功、助力行业进步、造福社会大众为宗旨

校友会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会员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附属医院校友为基础,同时覆盖化学、材料、信息、大数据、金融、管理等多学科泛生命健康相关院系,涵盖产业、学术、科研、医疗、政府、资本等“产学研医政资”的优秀校友。


欢迎“生命健康”领域校友,加入光华“宝藏”校友会

复旦大学校友会光华生命健康分会
“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光华生命健康分会”新媒体平台,传播生命健康领域“产研医”的最新知识与进展,促进产业界、科研界、医疗界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助力母校发展、助力校友成功、促进行业发展、造福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