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国首个地方性《心理咨询机构服务规范》颁布,4月1日开始施行

教育   2025-01-05 11:41   北京  

本文转自公众号:心榜

2024年12月18日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心理咨询机构服务规范》(下简称《规范》),该标准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提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等单位牵头起草,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范》对上海市心理咨询机构的服务总体原则、基本要求、内容与形式、服务流程、应急处置、评价与改进等,均作出明确规定,旨在提升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促进上海市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规范管理。

做为国内首个针对心理咨询机构服务做出规范的地方标准,《规范》的推出,也为全国心理咨询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一个先行的模板和参考。

其质量如何,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针对《规范》的重点内容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总体原则

《规范》对心理咨询机构的服务原则做出明确规范,包括:

1.保密原则


要求机构:对服务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记录予以保密;在来访者出现自杀或自杀倾向、危害社会安全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或动机等特殊情况下,保密原则可取消;告知来访者保密原则及非保密范围,并指导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自愿原则


要求: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曾停、延期、恢复、终止等需出于来访者的白愿,避免强制。


3.科学原则


要求机构的服务:遵循专业理论,选择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的技术和方法实施。


4.伦理原则


要求机构:遵循尊重、公平、诚信、善行、责任等基本伦理,避免给来访者造成伤害。


除了上面的基础原则外,另外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原则,包括


时限性原则:遵守时间限制,每次咨询的会谈时间为40 min~60 min,无特殊情况不随意延长和更改会谈时间和已经约定的会谈时间。


助人自助原则:使来访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使其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


接触限制原则:心理咨询师不与来访者建立、发展心理咨询服务之外的任何关系


基本布局、设置


《规范》对心理咨询机构的基本布局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


机构宜设置与机构服务量相适应的候询空间,适合来访者排队等候。且候询区宜提供舒适的桌、椅等设施。
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照、收费标准、行业监督举报电话、心理咨询师资质材料等。
机构宜设置专门区域开展心理测量工作。
同时,《规范》也对机构的环境、设备做出了要求:


第一,空间布局及周围环境应避免对来访者测试造成干扰。


第二,宜配备本机构所开展服务相配套的心理测量改备。


第三,宜配备心理测量必需的电脑及其分析软件,或纸质版答题页及其分析评估标准手册、评估报告单。


针对心理咨询室的设置与布局,《规范》规定:


1.应具备适合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开展咨询活动必需的场地,每间心理咨询室使用面积宜不少于10m,心理咨询室的数量应与机构的功能任务相适应。


2.心理咨询室环境温馨舒适,私密性强。


最后,《规范》还对机构的安全设施与标志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候询、测量与咨询等区域有防范突发消极、冲动等行为的设施及监控设备,宜配备报警设施。

场地设置应利于人群疏散,符合消防、安保、应急疏散等功能要求,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3495.1要求。

制度与人员


《规范》规定心理咨询机构应作出明确的制度设置,内容涵盖:


应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


应建立投诉反馈制度,将投诉受理、处理、反馈等制度相关内容告知来访者,包括向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和行业管理组织投诉的渠道,方便来访者获得或知晓自身权益保护、责任义务等相关信息。


应有涵盖心理咨询服务全流程的文书管理制度,明确咨询文书规范格式、归档、保密、销毁等。


建立培训和督导等制度,并按照《心理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与督导要求》的要求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与督导。


同时,《规范》要求机构:应配备与服务功能和规模相适应的服务队伍,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咨询服务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督导师等。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对机构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做出了硬性的规定:


至少配备3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应参加规范化培训并在心理咨询机构或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习一年,且经心理卫生服务行业组织考核合格,每年应接受业务培训、法律伦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遵守《心理咨询服务基本伦理要求》规定的心理咨询服务基本伦理。


至少配备2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督导师,督导师应取得国家或本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组织认定的相关资格。


服务内容和形式


《规范》对心理咨询服务的内容范围,做出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一般心理状态与功能的评估;

心理发展异常的咨询与干预;

认知、情绪或者行为问题的咨询与干预;

社会适应不良的咨询与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灾害和创伤管理;

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

心理咨询的技术培训和督导。


心理咨询服务形式则包括个人、家庭和团体心理咨询与线下和线上心理咨询。


服务流程


《规范》规定,完整的心理咨询服务流程应包括:


一 预约登记


配备专人或专门设备为来访者提供预约服务服务内容包括:

向来访者介绍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心理咨询师等基本信息;

告知来访者保密原则、变更或取消服务等相关事宜:

登记来访者信息,了解来访者需求;

告知来访者服务费用及缴纳方式。

二 初始评估


机构应通过初始评估明确来访者主要心理问题与服务需求,确定其是否适合接受心理咨询服务,评估内容包括:心理行为评估、环境评估和社会文化评估,使用的方法包括标准化心理测验、咨询访谈以及行为观察分析等。并将结果分析告知来访者。


当确认来访者适合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时,心理咨询师应:


指导来访者签署书面协议与知情同意书,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目标、咨询过程、潜在风险、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责任、来访者的责任、保密原则及局限性、咨询关系中的法律和伦理因素以及咨询师的专业资格和背景等事项。


当确认来访者不适合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时,心理咨询师应告知来访者原因并给出建议。


三 咨询实施


《规范》规定,心理咨询师应根据评估情况制定咨询服务方案,在服务过程中,根据来访者情况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服务方案,针对来访者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与其进行咨询性谈话,采用为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或者对来访者进行训练等咨询活动。


当心理咨询师没有足够能力为来访者提供专业帮助时,应及时进行转介,转介时应向来访者说明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的原因,并为来访者寻找合适转介的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规范》对咨询时长、咨询师不可诊断和个案记录等文书资料的保存,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咨询时长:心理咨询服务的时间单位一般为50min~60 min,每次1个~2个时间单位。一般可安排一周一次,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一周两次或三次;当来访者情况比较稳定、趋于好转时,可安排两周一次或者一月一次等。


咨询师不得诊断:心理咨询师不应开展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发现米访者可能患有精神障碍时,应建议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


文书保管:咨询活动的个案记录等文书资料应妥善保管,并至少保存15年


四 效果评估


心理咨询服务结束前,心理咨询师应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五 服务结束


心理咨询师应和来访者共同协商结束咨询的时间,引导来访者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回顾,巩固服务效果,确保来访者获得处理类似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心理咨询服务结束后,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咨询服务关系随之终止。


六 回访


在心理咨询服务结束后,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应进行回访,回访应征得来访当来访者拒绝接受回访时,应立即终止回访。


应急处置


《规范》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应具有对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安全倾向的来访者加以安全防范和处置的措施,并且要制定突发应急事件处置预案,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


同时,心理咨询机构要与精神卫生相关机构、综合性医院急诊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关等建立有应急联系与处置协同机制,在发生和处理完应急事件后,记录事件过程,开展讨论分析,必要时上报相关部门。


评价与改进


《规范》要求,心理咨询机构应建立心理咨询服务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自我评价或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价,服务评价盛采用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记录等。


除了评价机制外,还应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根据服务评价结果,分析服务产生问题的原園,制定整改措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持续改进心理咨询服务质量。






2024年4月25日,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布了题为“心理咨询没‘治愈‘反‘致郁’?乱象得治!丨人民锐见”的文章,再次提及心理行业乱象亟待整顿。


文中提到:

有报告显示,近10年全国存续的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新增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以上。但机构良莠不齐、咨询质量不高,让不少消费者徒叹奈何。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加之信息过载、社交缺乏,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心理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大,所以才会有“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以上”这种惊人的扩张模式。


但这种快速的扩张也带来了巨大的浑水摸鱼的空间,让许多不良的从业人员及根本缺乏从业资质的骗子看到了商机。


如何规范心理咨询机构的服务,避免行业乱象的出现,也一直是国家和从业人员关注的事情。


国家卫健委在与心理咨询行业有关的政协提案的答复中,就提到:


各地可通过地方立法或制定规范性文件等,对心理咨询内涵标准和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人员的资质要求予以规范,加强管理。


上海市本次颁布的《心理咨询机构服务规范》,就是“通过地方立法或制定规范性文件”来对心理咨询机构与人员加强管理和予以规范,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上海市的心理服务质量和行业水平,而且《规范》的发布,也能让消费者更了解自己的权益所在,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心理咨询机构的质量,更好地保护来访者的权益。它标志着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迈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


至于《规范》施行后,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对全国其他地方是否能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乃至对全国心理咨询机构的规范管理都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漫语心理MY
漫语心理,专业心理服务平台,提升公众心理认知,开展心理科普。坚持遵循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伦理规范,致力于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每一份真诚与专业,只为更好的你!学心理,不只心里想想而已!加入我们,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