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收肚、闭口、活力低:揭秘潜在元凶——球虫病!

创业   三农   2024-11-15 14:38   广东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鳜鱼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控


近年来,鳜鱼养殖效益增长显著,广大客户涉足饲料鳜驯化,部分已取得明显成效,但随之而来的病害问题也日渐突出。养殖期间较多关注虹彩病毒科几项病毒、革兰氏阴性菌中某些致病菌株,以及各季节高发的数种寄生虫等。然而,饲料鳜驯化过程中,收肚、闭口情况频发,鱼苗食欲减退、活力下降、慢性损耗,其中部分样品通过荧光定量PCR筛查未检出阳性指标,取各组织未分离到优势致病菌,常规镜检也未见大量寄生虫感染,最终归结于饲料脂肪过多、水质环境不适、消化系统疾病等。


鉴于此,广东旭丰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黄正源统筹部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徐力文提供技术支持,旭丰源水产检测部针对鳜鱼消化系统疾病这一方向,着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经组织印片诊断及多方比对,最终确定鳜鱼驯化期间存在球虫感染情况。2023年挑选佛山及周边地区鳜鱼样品进行球虫镜检筛查;2024年联合高校研发设计鳜鱼球虫荧光定量PCR试剂,通过敏感性和特异性验证后正式投入使用。现将相关内容作简要概述。


诊断方法及检测试剂


球虫是一类专性胞内寄生原虫,国内学者早先对鱼类球虫病做过相关研究,但近几年关注较少养殖户大大低估了其对鳜鱼的危害性通过检查消化器官粘膜和内容物中的卵囊形态可初步诊断该病,但在种属鉴定方面,仍需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作进一步确认。


组织印片诊断:分别取鳜鱼样品的肠道、幽门盲囊,将少许组织印在载玻片上,待印面稍干则进行吉瑞氏染色,晾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荧光定量PCR:湖南农业大学刘新华团队协助鉴定鳜鱼球虫为古西球虫属(Goussia),并提供其引物序列;佛山大学曾伟伟团队研发设计鳜鱼球虫荧光定量PCR试剂


部分检测记录


剖检记录:用于球虫筛查的鳜鱼样品,平均体长约5.0~12.0 cm,体表无明显异常,部分体形消瘦、腹部收缩凹陷,胃部多数无食,肠道发白呈贫血状或发黄充斥积液,肠内容物呈黄色液状,或白色黏液状,亦或消化后的深褐色块状。


印片记录:部分孢子体宽约3.00~3.88 μm,长约9.34~11.84 μm,规格不一,未逐项测量。


切片记录:肠道上皮细胞内各发育阶段的裂殖体和裂殖子较少,故感染部位是否在肠道亦或其他部位,还需收集更多研究素材比对后再行判定。


PCR记录:分别取鳜鱼样品的肠道、幽门盲囊,以及作为饵料鱼的鲮鱼仔进行球虫筛查,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统计,鳜鱼球虫阳性检出率高达92.63%,其中Ct值小于20的占比36.84%Ct值在20~30之间的占比43.16%Ct值大于30的占比12.63%


球虫分类与寄生部位


球虫隶属于顶复门、孢子纲、球虫亚纲、真球虫目、艾美球虫亚目,下分艾美球虫科(Eimeriidae)、巴罗球虫科(Barrouxiidae)等。球虫在宿主多器官内均可寄生,但鱼类上主要寄生于肠,且因其宿主特异性低,常有同种球虫感染不同鱼类的情况。国内对艾美球虫科种类感染鱼类的报道较多。陈启鎏等报道了乌鳢、斑鳢的广东艾美虫和鳢艾美虫,青鱼的肠艾美虫和青鱼艾美虫,这4种均寄生于肠,其中青鱼艾美虫亦可侵入肝、肾、胆囊等部位。苏晓群等报道了花䱻的䱻艾美虫,麦穗鱼的船丁艾美虫,鳗鲡的显著艾美虫,胡子鲶的惠州艾美虫,这4种同样寄生于肠;而泥鳅的黄冈艾美虫,鲫鱼的辽河艾美虫则分别寄生于肾、肝。李文宽等报道了鲢、鳙的柳壕艾美虫,草鱼的草鱼艾美虫,这2种寄生于肾。


同一亚目中巴罗球虫科种类的报道相对较少。Levine(1983)将Labbe(1896)建立的古西球虫属(Goussia)移入巴罗球虫科。1984年苏晓群在湖北黄冈鲫鱼肝中发现一种球虫,经鉴定为古西球虫属,这是该种首次在国内发现;1986年苏晓群等在陕西西安鲫鱼肠和肾中又发现此球虫。2000年在入侵多瑙河的大头新虾虎鱼肠内发现一种孢子虫卵囊,确定为古西球虫属一新种。


本次调查,由湖南农业大学刘新华团队协助完成球虫种属鉴定工作,初步确定感染鳜鱼的球虫为古西球虫属的一种。鳜鱼球虫感染的报道极少,2004年黄彦云在广东某养殖场鳜鱼幽门盲囊发现球虫,这是国内首次报道鳜鱼球虫感染,也是国内首次在幽门盲囊发现球虫。此外,南海水产研究所近些年也分别在海鲈和黄鳍鲷上发现球虫感染情况,相关研究尚未刊登发表。


球虫感染途径及临床症状


鱼类球虫感染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感染包括摄入具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或同已感染的病鱼混养,而间接感染则需借助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导致鱼类球虫感染的因素有多种,如池塘周边水禽排便携带虫卵,流入塘内沉积物中潜伏;气候多变、高温闷热、雨水频繁、昼夜温差明显等,加之日常管理疏忽,使得球虫大量繁殖;检测意识薄弱,忽视病原筛查,苗种自身携带球虫。部分学者实验发现幼鱼可通过饮食摄入球虫卵而被寄生,旭丰源对饲料鳜驯化前期投喂的鲮鱼仔进行球虫筛查时检出阳性结果,证实这一可能性。目前尚未见球虫通过母体垂直传播的报道,这一方面也有待研究。


调查显示,部分鱼类患球虫病后,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仅游动迟缓、食欲不振;中后期鱼体吸收不良、饥饿瘦弱、鳃丝苍白,肠壁可见灰白色小结节;严重时感染部位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肠组织溃烂穿孔;其他器官虽也会被球虫侵袭,但未见明显病变。相较之,鳜鱼大量感染球虫后同样出现体形消瘦、食欲减退,收肚和闭口等情况,多数样品剖检可见消化系统炎症。另外,鳜鱼感染球虫后可能会抑制其免疫功能,导致新病原入侵后,加重机体受损程度;这一假设基于跟踪前期检出球虫的鳜鱼样品,在复检时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并造成内脏损伤。


球虫潜在危害及防控建议


关于鳜鱼感染球虫后可能引起的危害,通过对样品临床症状观察,结合年初业界推出导致鳜鱼患免疫抑制病的双节段RNA病毒,旭丰源也做了对比统计。结果显示,在同时检测球虫和双节段的鳜鱼样品中,两项均未检出的占比2.11%,仅检出球虫的占比28.42%,仅检出双节段的占比5.26%,且用于检测的鳜鱼样品多数伴有收肚、肠炎或白便等症状,故考虑上述两项指标可能会间接引起鳜鱼消化系统疾病问题。但从检出率来看,与球虫感染的关系相对较大,因此建议养殖户在关注鳜鱼驯化阶段病害问题时,做好病原筛查工作。


针对鳜鱼球虫感染的防控,需结合日常管理、水质调节、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切断球虫感染途径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例如养殖区饲养水禽,建议围栏分隔并及时清理粪便污物;购买苗种和饵料鱼前,事先预检排查球虫隐患;夏秋交替时节,加强巡塘,监控水质,定期改底消毒,杀灭潜在虫卵;养殖工具专池专用,及时清洗等。此外,驯化期间如遇鱼苗慢性损耗,建议及时送检诊断病因,对症下药,切勿盲目处理,以免造成损失。用药方面可交替使用不同抗球虫药物,并相对减少日投饵量,确保药饵有效摄入,降低耐药性发生。


目前,OIE未将鱼类球虫病认定为重大或应通报的疾病,FDA也尚无批准治疗鱼类球虫病的化学药物,导致其药物研发缓慢。旭丰源呼吁业内同仁共同探索鳜鱼球虫传播途径及处理方案,以期降低收肚鱼比例、增强摄食与活力。同时,也欢迎广大客户朋友在评论区交流。


文/图 广东旭丰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贾延、黄毓、黄正源

编辑/ 李绍祥

-END-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鳜鲈前沿】

右上角星标☆关注,可确保及时收到推送文章

↓↓↓


公告

*鳜鲈前沿专业为您推送鳜鱼、加州鲈养殖行业等各种资讯。
*欢迎扫码加小编企业微信,一起探讨!

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品种+行业身份(如鱼中、流通商、养殖户、经销商等)



沿


破解养殖难题,提升效益

真实经验,助掌握先机,赢得市场


转载声明

本文为“鳜鲈前沿”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于24小时后取得授权并于文首注明来源,否则按侵权追究,谢谢合作!

联系我们
爆料、转载 | glqynews@fishfirst.cn(邮箱
合作咨询 glqybusiness@fishfirst.cn(邮箱)
加入我们 | job@fishfirst.cn(邮箱)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为水产品代言,请点亮↓↓↓

鳜鲈前沿
深入一线,站在鳜鱼、加州鲈产业前沿,真实记录产业进程,影响中国鳜鱼、加州鲈产业意见领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