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故乡的那片栗树林II谢桃红

文化   2025-01-13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故乡的那片栗树林

谢桃红


每到栗子上市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故乡的那片栗树林,想起村里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于是那街边摊传来的缕缕炒熟的栗香,就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在我老家村后的小山坡上,有一片大大的栗树林,那一棵棵栗树长得高大婆娑,颇有些年份了。那时的大人们忙于田间的农活,无暇顾及这片栗树林。由于疏于管理,栗树林里长了好多灌木丛,蕨类植物,加上地面上长年积累的厚厚的落叶和果壳,显得有些荒凉。


从我们村去栗树林,要经过一块杂草丛生的乱石岗--不知是哪个朝代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坟场。一到傍晚,树林中时而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这些无意地给栗树林蒙上了一层古老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


这个坟场成了村里大人们心中的一块禁忌地。妈妈也常告诫我没事少往那边跑。害得我每次单独从那里经过时,都要特意大声地一边唱歌,一边惊慌失措地小跑向前,生怕突然冒出一个“鬼”,或因自己言行不恭冒犯了哪个老祖宗。


直到后来,学了鲁迅先生的那篇《踢“鬼”的故事》,才明白其实世上并没有鬼。可对那块坟地,依旧莫名其妙地感到畏惧。


然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少不更事的我们又禁不起栗树林的诱惑,有事没事总喜欢往那里转悠。


春天,下过几阵毛毛细雨,栗树枝吐出了新芽,慢慢地长成嫩绿的树叶。到了五六月,从栗树新枝的叶腋下,抽条似的长出了一根根长长的,细细的花枝,上面覆盖着嫩黄色的绒毛,形成了一团团、一簇簇壮观的花序,奇怪的是栗花没有花瓣,颜色也不怎么起眼,不走近点,很难从绿叶中分辨出来,可是那浓郁的花香,远远地就能闻到,沁人心脾!


每到这个时节,也是栗树林里的灌木丛孕育蘑菇的好时候,那长年累月积攒的落叶,成了蘑菇最好的养料,每年的春夏之交,那里便会长出好多又鲜又嫩的蘑菇,大人们管它叫“鸡兰仔菇”,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这菇由此而得名。


初夏,每当雨过天晴,我和村里的伙伴们就会相约一起,兴高采烈地到栗树林里采蘑菇,总能满载而归。有好几次采了蘑菇回家,走到乱坟岗时,不知哪个顽皮的男孩突然喊声“鬼来了”,吓得我们魂飞魄散,大家顿时尖声高叫,哭喊着,嬉笑着,仓惶地向村口奔去,谁也不会顾及篮子里的蘑菇掉了多少。到了第二天我们又照常相约去那儿采蘑菇。


不知什么时候起,那些长长的栗花变成了一个个圆圆的小刺球。那小刺开始绿绿的,软软的,慢慢地变得又尖又硬,刺球也变得越来越大,像一只只小刺猬高高地挂在枝头,有单个的,有两个靠在一起的,也有三四个挤一块的,热热闹闹地把栗树枝压得弯弯的,垂了下来,惹得我们手痒痒的,可树干还是太高,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


到了七八月,栗果浑身的刺变成黄褐色的了,栗子大概有五六成熟了,我们等不及了,一到放学,就瞒着大人,扛着长长的木竿,提着竹筐来栗树林里打栗果,几个个高的用木杆使劲往树枝上打,其他的去灌木丛里捡。有一次,在我毫无防备时,有个栗果砸在了我头上,扎进我头皮,我顿感一阵灼热,头皮发麻,接着是钻心地疼,我用手一摸,头皮上黏糊糊的,指头上染上了血迹,我又疼又怕,哇哇地哭了。


回家后,让妈妈知道了,她一边心疼地用菜油为我抹伤口,一边打趣地说:“这栗果也是个小淘气,专门欺负小馋猫。你看它把果肉藏在刺球里,不让人触摸,想要吃它的果实,非吃点苦头不可。你是个女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要像这栗果一样做到内柔外刚,学会坚强。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光哭是不顶用的。”妈妈说完,取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在顶端绑了个钩子,让我以后带这个去试试。


嗨,这办法真好使,用这钩子不用怎么费劲就能连枝带果,一次就勾下好几个呢。妈妈还特意给了我一顶结实的草帽,采栗果时,再也不怕它砸头上了。


我们把去壳的栗子带到学校当午餐,也把栗子分给同学们吃,那时的我们,觉得特别自豪,因为方圆几十里,就我们村有一片这么大的栗树林,结出这么多好吃的栗子。同学们别提有多羡慕了。有时我们也带别村的同学来采,直到寒假结束,栗树上叶子也快落光了,我们还去灌木丛中寻找,觅到一两个老壳红皮的栗子,如获珍宝,别提有多开心了。


直到后来我上了寄宿学校,因为回家少,就很少去栗树林了,可每到栗子成熟的季节,妈妈总会亲自给我送来一袋去壳的栗子。吃着妈妈剥好的栗子,我心里甜丝丝的,学习也似乎更有劲头呢。


多少年过去了,我和小伙伴们在栗树林采蘑菇,打栗果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妈妈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故乡的那片栗树林给了我们太多的馈赠,她永远温暖着我的记忆!

作者简介

谢桃红,笔名,淘子,大学本科学历。江西省作协会员,爱好文学,平时喜欢用文字浸润心灵。作品散见于《海外文摘》《散文选刊》《三角洲》《少年写作》《青年文学家》《经典美文》《深圳特区报》《湘声报芙蓉副刊》《山西科技报》《安徽科技报》《井冈文艺》《井冈山报》。散文《一本家谱》曾获2023中国散文年会三等奖。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