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Materials | 用于可持续空气捕水和发电的超级吸湿海绵

文摘   2025-01-30 08:56   山西  

01
概述
当前,全球超三分之一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干旱地区尤为严重,这些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41%,却缺乏河流、湖泊等传统水源。大气中虽蕴含约 1.3 千万亿升水汽,是可持续水源,但开发利用困难重重。吸附式大气集水(SAWH)被视为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吸水能力。传统的基于盐的复合材料虽广泛用于 SAWH,但存在制备复杂、易盐泄漏以及集水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被忽视和浪费等问题。
近日,一项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的研究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和电力匮乏问题带来新希望。该论文题为 “Super Moisture-Sorbent Sponge for Sustainable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and Power Generation,DOI: 10.1002/adma.202414285”,由 Hanyu Guo、Qingliang Luo、Dong Liu 等学者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以及美国田纳西大学等机构。
为解决上述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集成策略,通过氯化锂(LiCl)与多巴胺(DA)的螯合作用,以及 DA 在三聚氰胺海绵(PMS)上的同步聚合,制备出稳定的盐基超级吸湿海绵 LiCl/PMS/CNTs。与常用的浸渍法不同,该合成方法能使 LiCl 颗粒均匀稳定地固定在海绵上,避免盐团聚,提升吸水性能。同时,添加碳纳米管(CNTs)增强了太阳能 - 热转换效率,形成的三维互连多孔结构有助于水汽吸收和传输。

实验结果显示,LiCl/PMS/CNTs 表现卓越。在 15% 和 30% 相对湿度下,其吸水率分别达 1.26 和 1.81g/g ,在干旱环境(30% 相对湿度)中每日产水量高达 3.47kg/kg 。此外,研究人员将 LiCl/PMS/CNTs 与热电模块结合,构建了双功能系统,充分利用 SAWH 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实现淡水和电力的同时生产。在吸水和脱附过程中,该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可达 35.4 和 454.4mW/m² 。

此项研究成果为便携式、低成本、高生产率的太阳能驱动 SAWH 系统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有望实现随时随地可持续的淡水生产和发电,为缓解偏远地区水电短缺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02
图文导读
图 1. LiCl/PMS/CNTs 的合成与表征。a) LiCl/PMS/CNTs 的合成示意图。b - d) LiCl/PMS/CNTs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e) MS、PDA、PMS 和 LiCl/PMS/CNTs 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LiCl/PMS/CNTs 的高分辨率 N1s X 射线光电子能谱。g) LiCl/PMS/CNTs 的高分辨率 O1s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图2. LiCl/PMS/CNT 的吸水性能。a) 不同 LiCl 负载量的 LiCl/PMS/CNTs 在 25℃、85% 相对湿度下的吸水率。b) LiCl/PMS/CNTs 和 LiCl/MS 在 25℃、30% 相对湿度下的吸水率。材料厚度:2mm。c) 使用动态蒸汽吸附仪(DVS)在 25℃不同相对湿度下 LiCl/PMS/CNTs 的动态吸水性能。d) LiCl/PMS/CNTs 的导数吸水率变化。插图:130 - 230 分钟时间间隔内的吸收速率。e) 在 15% 和 30% 相对湿度下与现有吸附剂的吸水速率比较。f) 不同温度下 LiCl/PMS/CNTs 的吸水等温线。g) 本研究与先前报道材料的吸水能力比较。h) LiCl/PMS/CNTs 的循环性能。在 25℃、30% 相对湿度下进行吸附,在 70℃烘箱中进行解吸。i) LiCl/PMS/CNTs 中水滴(白色圆圈)生长、聚结和迁移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比例尺:300μm。

图3. LiCl/PMS/CNTs 的太阳能驱动水脱附性能。a) MS、PMS、LiCl/PMS 和 LiCl/PMS/CNTs 的紫外 - 可见 - 近红外光谱。b) 初始吸水率为 4.5g/g 的 LiCl/PMS/CNTs 在 0.6 sun、0.8 sun 和 1.0 sun 光照下的表面温度变化。c) 不同光照强度下 LiCl/PMS/CNTs 的红外图像。d) 不同光照强度下 LiCl/PMS/CNTs 的水释放测量。e) 太阳能驱动水释放过程中 LiCl/PMS/CNTs 的导数重量变化。f) 太阳能驱动蒸汽蒸发过程中 LiCl/PMS/CNTs 内液态水传输模型。

图4. LiCl/PMS/CNTs 的大气集水性能。a) 在模拟干旱条件(30℃,30% 相对湿度)下 24 小时内进行 5 次集水循环。整个过程设计如下:12 小时吸附和 3 小时解吸的长循环,3 次(1 小时吸附和 1 小时解吸)循环,以及 1 次(1 小时吸附和 2 小时解吸)循环。所有解吸过程均在 1.0 sun 光照下进行。浅蓝色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分别代表吸附和解吸过程。b) 2023 年 8 月 2 日在中国上海环境相对湿度下,该装置一天的累计产水量和每个循环测量收集的水量。c) 本装置与其他研究的产水速率比较。d) 收集水样的测量离子浓度、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

图5. 同时进行大气水生产和发电。a) LiCl/PMS/CNTs 暴露在环境中不同时间后的红外照片。b) 结合 LiCl/PMS/CNTs、热电模块和温度控制器的双功能装置示意图。c) 在约 20℃、60% 相对湿度下吸湿过程中,吸附剂表面的电、质量和温度变化。d) 在 1.0 sun 光照下水释放过程中,吸附剂表面的电、质量和温度变化。e) I - V 曲线和相应的输出功率密度。f) 3 个循环(30 分钟吸水和 30 分钟放水)的输出电压和温度变化。

03
机制阐述
合成及稳定机制:利用多巴胺(DA)的 - OH 和 - NH 基团与 LiCl 的螯合作用,在三聚氰胺海绵(MS)表面原位聚合多巴胺形成聚多巴胺(PDA)。此过程中,LiCl 均匀稳定地固定在 MS 上,避免了盐的团聚。碳纳米管(CNTs)通过范德华力附着在 MS 表面,最终形成具有 3D 互连多孔结构的 LiCl/PMS/CNTs 复合海绵。该结构为水汽吸收提供了丰富的位点,且海绵在干燥和吸水后分别呈现不同的机械特性,吸水后柔韧性可恢复。

吸水机制:LiCl 作为主要吸湿成分,其含量影响复合吸附剂的吸湿性能。实验表明,10 wt% LiCl 制备的 LiCl/PMS/CNTs 样品具有最佳吸水性能,LiCl 均匀分布在基质上,通过螯合作用增强了与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相对湿度(RH)下,该复合海绵能快速吸收水分,在 15%、30% 和 60% RH 时,平衡吸水率分别高达 1.26g/g、1.81g/g 和 3.13g/g,且在 30% RH 下首小时吸收速率达 1.36g/g/h,优于多数现有吸附剂。

光热转换及水脱附机制:CNTs 的添加拓宽了光吸收范围,与 PDA 协同作用,使 LiCl/PMS/CNTs 在 250 - 2500nm 波长范围内具有高达 95% 的太阳能吸收率。其 3D 互连结构促进了光的多次反射和吸收,提升了光热转换效率。在光照下,材料表面温度迅速上升,1.0sun 照射 5 分钟内,表面温度可达 48.1℃,最高能达到 74.7℃。这种高效的光热转换使吸附的水分能快速脱附,在 1.0sun 照射下,70 分钟内可释放约 90% 的吸收水,脱附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均较高,且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

大气集水及热电联产机制:基于 LiCl/PMS/CNTs 的集水装置在模拟干旱条件(30℃,30% RH)下,通过周期性光照和遮蔽,5 个循环后每日产水量可达 3.47kg/kg,水收集效率为 86%;在自然环境下,每日产水量更高达 6.06kg/kg。在集水过程中,吸水时 LiCl/PMS/CNTs 释放吸收焓,导致表面温度升高;太阳能驱动脱附时,表面温度进一步上升。将其与热电模块结合,利用吸水和脱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实现了热电转换。在吸水和脱附过程中,该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可达 35.4mW/m² 和 454.4mW/m² ,从而实现了淡水和电力的同时生产。

04
总结
论文通过创新的集成方法制备出 LiCl/PMS/CNTs 复合吸附剂,其在吸水性能上优势显著,吸水率高且吸水速率快,水释放速度也远超同类材料。基于该吸附剂的集水装置在干旱环境下产水量可观。研究还将其与热电模块结合,构建的双功能系统能同时生产淡水和电力。这一成果为太阳能驱动的 SAWH 系统发展以及可持续水电生产提供了新方向与可行方案。

-作者介绍-
2020年博士毕业,现就职于一所地方高校,主讲《物理化学》课程。
专注→低成本功能材料开发,包括碳材料,疏水/亲水材料,纤维素提取利用,聚氨酯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欢迎合作,资助,交流。
邮箱:xidsuo@126.com
爱折腾、爱学习、有一颗好奇的心,知上进,懂感恩的科学工作者。
愿望是拥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折腾
🙏关注玩转物理化学,做科研不迷路!

玩转物理化学
感谢关注!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点,考研经验分享。分享个人从事的碳材料,疏水/亲水材料,纤维素提取利用,聚氨酯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领域知识/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