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故乡”的芬芳:年轻移民之子与家乡情结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对祖国信任感的下降,选择去国外工作和生活的趋势越来越普遍。鉴于此,《Eguur News》新闻社将编辑部方针主要定向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弘扬在蒙古奋斗的美好生活。为此,该社推出了一项旨在展现爱国主义的全新内容——“我们在蒙古”项目。
“我们在蒙古”项目特别关注那些并非出自大集团的蒙古人,而是那些克服种种困难,在蒙古国脚踏实地,凭借努力取得成功、并拥有丰富生活经历的个人、家庭企业及中小型企业。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向公众传达一种选择与奋斗的力量。
此次,项目组来到了布尔干省的胡塔格-翁德尔县,探访了在蒙古定居近30年的加拿大人家庭Xanadu RAZORBACK牧场,并采访了农场主杰里米·约翰·泰森(Jeremy John Thiessen)的儿子布雷登。
布雷登·约翰·泰森(Braydon John Thiessen)现年22岁,与父母居住在胡塔格-翁德尔县,日常在父亲创办的Xanadu RAZORBACK牧场工作。他在两个月大时随父母从加拿大来到蒙古,从小便在这里成长。布雷登通过在线学习完成了中学教育,现为美国利伯缇大学法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继续以在线模式学习。
采访当天,布雷登因上课不在牧场,一位员工称他下课后会赶来。据称,他在当地非常擅长骑马,去年还在缺少骑手的情况下主动承担了赶牛的任务。
稍后牧场里的机器开始轰鸣作业,员工们纷纷议论“Beke(布雷登的蒙古名字)回来了”。以下是我们与布雷登的对话内容:
“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叫布雷登,蒙古名字叫Beke。我在蒙古已经生活了22年,与父亲一同经营牧场。”
“出生在哪里?”
“我出生在加拿大,两个月大时便来到胡塔格-翁德尔县,自此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偶尔会去加拿大,但时间都不长。”
“上学的情况怎么样?”
“我母亲教我到五年级,之后通过在线方式完成了中学教育,后来考入了大学,现在是四年级学生。”
“就读于哪个大学?专业是什么?”
“在美国的利伯缇大学,主修法律。”
“怎么参加课程?”
“每天两小时,每周四天,其余时间在牧场工作。”
“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
“从2009年开始,最初只是做些零活,14岁时开始学会操作农场设备。每天的任务包括喂养和饮水,检查健康状况并提供必要的护理。”
“不喜欢去城市吗?”
“是的,更喜欢待在农村,这里人少而且宁静。”
“朋友多吗?”
“有很多,但大部分都去了城市上大学,基本上只剩我一个。还有几个牧民朋友,他们偶尔来牧场卖牛。”
“对蒙古有什么感想?”
“蒙古就是我的家。我在这里长大,对其他国家没什么了解。去加拿大时感觉就像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可能因为这里有我的家和父母吧。”
“有女朋友吗?”
“没有。”
“谈过恋爱吗?”
“没有,学业和牧场的工作基本填满了时间。”
“听说你骑马?”
“对,我有一匹自己的马,我们家一共三匹。”
“去乌兰巴托多吗?”
“几乎不去,喜欢待在这里。”
“对蒙古人感觉如何?”
“我已经习惯了,毕竟是在这里长大的。”
“学习语言难吗?”
“没觉得,开始说话时就讲蒙语,算是双语成长吧。”
“闲暇时喜欢做什么?”
“几乎没有闲暇。晚上有时会弹钢琴。”
“会蒙古歌曲吗?”
“不会,但有时听。在加拿大时会因为想家而听蒙古歌,在蒙古则听英语歌。”
“想家时听什么蒙古歌曲?”
“听流行歌曲,比如《Hos sharga》、《khosooroo》等,歌手不太清楚。”
“去过蒙古哪些地方?”
“去过库苏古尔和肯特,但比不上布尔干省,胡塔格-翁德尔县与父亲在加拿大的故乡很相似,那里森林也多。”
布雷登的父亲出身于一个世代从事农牧业的加拿大农民家庭,如今,他也沿袭这一家族传统,在蒙古成了一名牧民。父亲杰里米和母亲罗克西于28年前来到蒙古,16年前在布尔干省创建了这个牧场。布雷登有两个姐姐,一位在美国学习兽医,另一位从事服装设计,她们偶尔来蒙古生活。而布雷登则坚定地选择扎根蒙古,视这里为他的家乡。
《Eguur News》新闻社即将播出布雷登的父母和Xanadu RAZORBACK牧场的故事,敬请期待。
蒙古语文翻译事务所
专注于蒙古语翻译领域十年 · 中国翻译协会单位会员!
客服电话:139-1010-9585
客服微信,QQ号:17612908
单位官网:www.mgltxt.com
业务邮箱:info@mgltxt.com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