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贾铭
编辑 | 北牧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单季多卖了200亿
10月30日晚间,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创了新高,达到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反观特斯拉,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51.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
这是比亚迪历史上首次单季度营收超过特斯拉。从财报来看,一切都要归功于比亚迪的车卖得太好了。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1.94万辆,同比增长45.91%,成为全球首个单月汽车销量突破4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整个第三季度,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3.49万辆,创下了季度销量的新纪录。
不过在净利润方面,特斯拉依然更胜一筹。报告期内,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16.07亿元,同比增长11.47%。而特斯拉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1.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4.19亿元)。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两大电动汽车巨头之间的实力比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竞争,更是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战略布局的较量。
尽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火热,但从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财报来看,二者的平均单车收入没有受到大幅影响,而且毛利率和平均单车利润都不降反增。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营收和销量数据粗略估算,2024年前三季度,其单车带来的均营收分别为19.95万元、17.86万元和17.7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1.90%、18.70%和21.90%;平均每台车贡献的利润约为7297元、9182元和10230元。
不过,受限于产品的终端售价,虽然特斯拉今年三个季度的毛利率均不及比亚迪,但其单车的盈利能力依然超出比亚迪许多。前三季度,单车能给特斯拉带来的净利润分别约为20837元、23764元和33420元。
《财经天下》注意到,比亚迪年初规划的2024年销量目标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长20%,也就是360万辆左右。而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累计销量已达到274.8万辆,目标完成率为76.3%。海通证券预测,考虑到比亚迪的竞争优势,其2024年新车销量有望达到393万辆。
从销量结构上看,比亚迪旗下的王朝及海洋系列撑起了基本盘,但覆盖面仅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品牌表现较为平淡。
以9月份数据为例,比亚迪当月总销量为41.9万辆,其中三大高端品牌——腾势、方程豹和仰望,贡献的业绩分别为10299辆、5422辆和310辆。
2023年,腾势累计交付量约为127253辆,月均交付10604辆。而今年1~9月,腾势累计交付量约为90193辆,平均每月交付10021辆,较去年有所下滑。
回想2023年,在新势力阵营中,月交付量在1万辆以上的,表现已经算好的了,可到了2024年,随着价格战的升级,各家车企火力全开,月交付量在2万辆的水平已经很难挤进第一梯队。
并且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中20万元以上级别渗透率达到了14.6%,较上一年的10.3%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比亚迪的高端产品都需要加把劲儿了。
用人海战术搞智驾
目前,高阶智驾的技术迭代速度超乎想象。2024年上半年,车企之间比拼的还是无图NOA的开城速度,到了下半年,大家已经在抢“端到端”大模型的落地时间节点了。而在这两轮赛跑中,比亚迪都是追赶者的角色。
所谓端到端,英文为“End-to-End(E2E)”,是指一个AI模型,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输出最终结果。应用到自动驾驶领域,意味着只用一个模型,就能把摄像头等传感器收集到的感知信息,转换成车辆方向盘怎么转、油门踩多少等操作指令,让车辆能够自动行驶。
比亚迪提出的反超思路是,找出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今年年初提出的整车智能。
简单来说,比亚迪定义的感知,不止来自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它还将轮速、胎压等反映车辆状态的信息也放到了“端到端”里。跟友商追求的智驾拟人化不同,比亚迪的研究方向是智驾超越人类。但杨冬生也坦言,车身、底盘和智驾系统,有没有必要做前融合(在感知阶段的融合)还要看实际效果。
当然,目前行业推崇数据驱动的“端到端”大模型,比亚迪也不排斥。在自研与供应商方案的抉择中,比亚迪仍然以赛马的方式,“谁做得好用谁。”杨冬生对外表示。
多线路同时操作,可以看出比亚迪想要在智能驾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的急迫。为了尽快看到成效,比亚迪还是选择了人海战术。
据自媒体HiEV消息,今年比亚迪的智驾团队多次调整,将原有多处智驾研发团队并入新技术院(原规划院),主力来自电子集成部整合而来的智能驾驶开发中心和第五事业部的智驾开发团队。
另据《财经天下》了解,即便新技术院智驾团队完成了整合,规模也高达4000人左右,但工程院也会涉及智驾的研发工作,并且业务有一定重叠,存在竞争关系。
只不过,新技术院对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新增的工程师大多来自校招,“至少本硕211。”一位来自比亚迪新技术院的员工对《财经天下》说道。
除了需要补齐高端市场的短板,近期行业中也出现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的趋势。
今年8月底,小鹏MONA M03上市,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带入10万~15万元的价格带。根据小鹏汽车官方数据,MONA M03在上市的52分钟内,大定数量就已经超过1万辆,48小时后大定数量超过了3万辆。
当中低端产品也被注入智能化的灵魂,对比亚迪来说,这是个需要警惕的信号。当然比亚迪也没闲着,内部正在筹划2025年实现10万元级车型的高阶智驾上车,以此稳住基本盘,撬动更多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