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9月6日的晚上,摩羯台风刚刚刮过香港,我就从北京回来了。在过去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看书、学习、思考,没有做任何的写作工作。我常常鼓励他人“坚持做某件事”,但我却决定停止公众号写作和社交媒体一阵子。而做下这个决定,只是在飞机落地香港机场的那一瞬间。
这次在上海、杭州、北京与老朋友新朋友们相聚,所见所闻都让我思绪凝重,脑子里装满了东西,一时间消化不掉。我对自己说,我需要一点时间。
- 有两次,眼泪没控制住,掉了下来;我们为已经离世的故人举起了酒杯,愿他安息;我们可以用平常的口吻,谈论生离死别,还有立遗嘱的过程。
- 有的朋友有着不错的工作,有房子有车子,一直感叹自己错过了风口,同时担心自己是很快被裁员的下一个。
- 有的朋友刚成为新手家长,对于未来不想‘想太多”,但又不得不想。
- 2018年还能在一起把酒言欢的朋友,从当初事业的风光无限,站在公司的顶峰,现在却落下了一身病,领着以前看都看不上的失业金,还没有思考清楚,年近50的人生后半场要如何好好为自己而活。
孩子的教育、身体的健康、工作的前景、何时退休.....那么多因为“不确定性”而带来的焦虑,扑面而来。
(上海外滩的夜)
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一行三人在外滩散步,看闪烁的霓虹,绮丽的灯光。
我对朋友说,上海外滩的夜晚,比香港的维多利亚港,要美多了。朋友笑了笑,不语。我随口而出的赞美,并不能扫去他内心的乌云。
拥抱,尽可能的短,我内心相信,我和我的朋友们会很快再次相见。
(和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好友坐在北京的街头,我们相识已有26年)
我们说:“我们不要裸奔的人生。”
无论你是30岁、40岁或者50岁,无论你已经结婚或是没有结婚,也无论你有小孩没小孩,现在就要开始思考,人生究竟要怎样过。
不要等。
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下,很多事情,是没有先兆的,我们需要早早做准备。
📖后台有读者问我,在学什么?
先说,今年。我成为保监会下的持牌保险代理人有一阵子了,但因为今年在做非政府组织的海外经济论坛的项目,虽然有把两方面的信息整合起来,但没有对保险领域的事情太去上心。
再回头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一直都在学和我大学专业(重型机械)非常不相关的东西。
在20岁的那个阶段,我学做餐饮,管理西餐厅、咖啡厅、酒吧、北京奥运会的宴会服务,奥运会结束后跟着原来的团队做到会服务(catering)的创业。
在30岁的那个阶段,我有着那么‘离地的’理想-想让更多的妈妈们能从日复一日的养娃重任中得到些许的解脱,比如生了孩子以后可以继续工作、可以轻松带娃出门甚至长途旅行。也因为这个离地的想法,我参与了那个年代的初创公司-小皮(little freddie)的创业,长年往返深港两地工作,在不同城市四处奔波,努力学的同时,用力向外普及养育小孩的知识。
在封闭的前几年,手笨脚笨的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比同时期学习的同学用的时间都要长),考下瑜伽导师和普拉提导师的执教资格,很深入地学了瑜伽哲学。因为我知道这类运动,不仅能让身体变得更好,还能让心理变得更强,我想要教给更多的人。如今,只要我在香港,每个周六上午,我都会坚持给学生上课。
(上周六给学生上课,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就很开心)
都说朋友是人生里珍贵的财富。就是我的那些朋友,给了我好多的鼓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给了我破圈的支持。
从原来的企业岗位退下来,再去学习,去研究经济领域、去钻研保险的运作,对于我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我不怕难,因为我知道,那些知识,会帮到我自己、帮到我的朋友,帮到更多还未相识的你们。
就像以前一样,往后的人生,还是要这么做。
如果你想联系我,或者已经有我的微信联系方式,可以跟我聊聊:
下一步要怎么规划?
你的准备足够了吗?
我们可以不要裸奔的人生吗?
*谢谢你的支持.谢谢你的赞赏*
「老黑」是我一直关注的一位自媒体人。他今天写下了这些,我看过,生怕日后自己会忘记,于是摘录下来。
“又要开同学会了!上次聚会到现在,短短一年时间走了两位同学,还有一位刚动完大手术,令人唏嘘。迈入初老的我们这帮人,有不少刚退休,正享受四处旅游和含饴弄孙的美好时光,但也有些因病卧床,甚至离开人世。
命运的差异,在念书时完全看不出来,大约四十岁后,有人明显发胖,有人常跑医院,有人开始吃慢性病药,这其中包括走掉的那两位。如今回看他们年轻一些的时候的生活,不意外,都是作息习惯不好,饮食无节制又不爱运动。
我自己也是,四十岁前由于抽烟喝酒,熬夜加班,很少运动,仗着年轻倒也没出大毛病。四十岁之后,体力渐差,脸色渐黄,有一次被体检报告一堆红字吓到,跑去买了台跑步机,用不到几次就成装饰品,原因和多数人一样:没时间!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做离开职场的准备。除了理财,还有理健康,因为不想刚跳出一个浑浑噩噩的旧环境,又掉进另一个萎靡不振的新环境。于是下决心做了两件事:戒烟和运动。这才发现过去不是没时间,而是不重视运动,只要够重视,自然找得出时间。
四十岁,可以是事业快速成长的起点,也可以是健康快速下滑的开始,取舍之间,通常人们较偏向可以立刻看见效果的前者,而不是没有立即的威胁,却对人生下半场有更大影响的后者。然后,日后再来补救,我们会发现,一切往往事倍功半。”
——————
田临斌,外号老黑,1960年出生于台北,曾任外商石油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45岁从职场中急流勇退。退休后,除了找到对写作的热情,还考了街头艺人证,每周在户外弹唱英文老歌;他也跟着妻子一起喜欢上旅行,并透过文字和图片与读者分享。老黑撰有《45岁退休,你准备好了?》等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