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价格近期开启暴涨,近半个月从70多涨到了150,那么维生素价格为什么会暴涨,产业格局有没变化?供需结构有哪些改变?未来还会继续上涨吗?本文通过介绍维生素的背景知识,重点分析了13种维生素的供需结构及竞争格局,同时对于维生素的价格现状以及下游应用进行剖析,介绍了行业重点上市公司,旨在为该行业的投资提供建议,同时也回答了上述涨价的原因。本文共计12938字,预计完成阅读33分钟。
一、维生素行业概述
(一)维生素背景知识
1、维生素定义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而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不是构成细胞组织的原料,也不为身体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一种调节物质,辅助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由于人和动物体内无法自行合成绝大多数维生素,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虽然人和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可一旦缺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维生素的摄入主要通过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奶制品和全谷物等,维生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类:化学合成法,技术相对成熟,已工业化,但是工艺流程复杂,废水等排放大;动植物提取法,即从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食物或药用植物中浓缩、提取而得,生物吸收度和活性更好,但提取含量低,化学成分复杂,成本高,规模化要求较高;微生物发酵法,流程简单、效率高、未来发展方向。
2、维生素分类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和 三种;水溶性维生素包含维生素B族的 8种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维生素K1、维生素K2是天然存在的脂溶性维生素K,主要通过胆汁协助在小肠中吸收,维生素K3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K衍生物。
3、维生素产业链
维生素行业的上游参与主体是原料供应商,包括化工原料供应商和农产品供应商;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维生素生产企业,其将上游原料加工为特定的中间体后,再将其生产为维生素;产业链下游是维生素行业的应用领域,参与主体包括饲料生产企业、医药及化妆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
(二)各维生素供需结构及竞争格局
1、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视黄醇或类胡萝卜素,是构成视觉细胞中感受弱光的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其化学式为C20H30O。
(1)柠檬醛是核心竞争力。维生素A的上游产品为以柠檬醛为原料制成的β-紫罗兰酮,柠檬醛是分子式为C10H16O,可从精油中分出,也可从工业香叶醇(及橙花醇)用铜催化剂减压气相脱氢得到,或可从脱氢芳樟醇在钒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目前维生素A的生产厂家中仅巴斯夫、新和成和浙江医药三家公司具备生产能力,其中新和成与浙江医药以自供为主。
(2)供给相对集中,产能利用率不高。维生素A的竞争格局在全球范围内相对集中,主要由少数几家企业主导,新和成、帝斯曼、 巴斯夫、浙江医药、安迪苏、金达威和天新药业,但是中国维生素A 及柠檬醛的生产技术在逐步突破,未来有新进入者参与市场竞争,后期柠檬醛及维生素 A生产能力将大幅过剩。据博亚和讯估算,2022年全球维生素A产量约2.89万吨,全球平均产能利用率仅55%,2023年全球维生素A产量稳定中有增,估算产量30 500吨(全部折算为50万IU/g),产能利用率仍然不足60%,其中中国产量约1.44万吨,占全球产量比重约 47%,,出口量增长至0.84吨,国内供应量约0.75吨(含0.15万吨进口产品),国内消费0.68万吨左右。
(3)维生素A的生产有着显著的季节性特征。考虑到化工装置每年都有例行检修的特点,维生素行业则通过较长的检修期来控制行业开工率,由于三季度是维生素需求的淡季,大部分维生素A企业则在三季度选择停产检修,维生素A的生产也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因此,由于维生素A和关键中间体柠檬醛的供给呈寡头垄断格局,一旦发生不可抗力减产或检修停产,全球供应紧缩,维生素A价格将明显上涨。
(3)主要需求为饲料。维生素 A下游主要用于饲料,占比超过 80%,饲料需求中最主要的为猪饲料,约占维生素A饲料消耗中的40%,其次为肉禽料和蛋禽料,分别占30%和15%。
2、维生素B
维生素B属于水溶性维生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合成,必须额外补充,它可以帮助维持心脏、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消化系统及皮肤的健康,参与能量代谢,能增强体力、滋补强身,维生素 B共有八种,包括维生素 B1、维生素B2、维生素 B3、维生素 B5、维生素 B6、维生素 B7、维生素 B9、维生素 B12。
(1)维生素 B1
维生素 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麸皮中含量丰富),大部分应用于医药相关领域,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作饲料和食品添加剂外,以及作为生产香料的化学中间体,应用于香精香料等工业领域。
我国产能占比超过80%。维生素B1 属于小品种,全球总产能约为1.87万吨/年,我国产能1.57万吨/年,主要供应商为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兄弟科技、新发药业、帝斯曼和华辰生物,除帝斯曼外均为我国企业;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中国维生素B1产量10800 吨,出口量8600吨,国内供应2200吨,实际消耗约1800吨。
环保要求高。由于生产维生素B1的过程中,使用了具有致癌性的邻氯苯胺作为保护基团,毒性较大,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中含氮量高,难以进行生物降解,故生产受到环保部门的严格监控。
(2)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核黄素的主要生理功用是作为辅酶促进代谢,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皮肤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保护皮肤、毛囊以及皮脂腺的功能,主要应用于饲料、食品添加剂、医药等。
竞争壁垒低、国内厂家数量多。全球有维生素B2产能约1.45万吨,具备维生素 B2 生产能力的厂家较多,国外以帝斯曼和巴斯夫为主,国内广济药业、恩贝集团、海嘉诺、圣达生物、梅花生物为主,其余山东昆达、神舟生物、黄河龙、巨龙等厂家也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中国产量7200吨,出口3400吨左右,国内供应量4250吨(包括进口产品450吨),全球需求约9600吨,中国需求约3200吨左右。
(3)维生素B3
维生素B3最常见的为烟酸和烟酰胺。烟酸,又称尼克酸、抗癞皮病因子,是从烟草中提取出的尼克酸,其衍生物包括烟酰胺、尼克刹米、灭脂灵和烟酸肌醇酯等,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肌肉组织,水果、蛋黄中也有微量存在,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提高奶牛产奶量及鱼、鸡、鸭、牛、羊等禽畜肉产量和质量,烟酸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医药中间体,以其为原料,可以合成多种医药,如尼可刹米和烟酸肌醇酯等,此外,烟酸还在发光材料、染料、电镀行业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心原材料3-甲基吡啶影响维生素B3价格。维生素B3的主要原材料为3-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经过反应得到3-氰基吡啶,最终得到烟酰胺/烟酸,3-甲基吡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中间体,广泛用于农药、医药、香料、染料、日用化学品、饲料添加剂等精细化工行业, 虽然3-甲基吡啶是烟酸/烟酰胺的核心中间体,但它同时也是吡啶的副产物,吡啶下游主要为百草枯等农药,当百草枯等农药需求向下时,生产商会对产线的开工负荷进行降低,从而致使3-甲基吡啶的供应量减少,进而影响维生素B3的价格。
我国维生素B3企业的产能占比近全球一半。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烟酸/烟酰胺产能近14万吨/年,其中国外厂商瑞士龙沙、美国凡特鲁斯及印度吉友联等有近7万吨/年的产能(含瑞士龙沙和美国凡特鲁斯在我国的产能),我国维生素B3生产商主要有安徽瑞邦、兄弟科技、山东泓达、亚诺生物等;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中国烟酰胺/烟酸产量38300吨,出口21000吨,国内供应量17500吨(含少量进口),国内需求约16000吨,其中饲料需求10000吨,工业需求6000吨。从产能和竞争格局来看,目前烟酰胺/烟酸市场产能过剩
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较激烈,未来行业持续整合,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原料供应的稳定性、综合成本优势等方面。
(4)维生素B5
维生素B5,又称泛酸,分为D型和L型两种,但仅D型有生物活性,常以化学稳定性好、产品保质期长的D-泛酸钙、D-泛醇的形式使用,维生素B5可以分别作为动物饲料、食品添加剂及医药原料药使用,其中动物饲料占比最大,达到75%,由饲料行业主导的下游需求较为刚性。
产能仍有继续增加的可能。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球泛酸钙产能约4万吨,而需求仅仅2.4万吨,产能过剩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具备泛酸钙生产能力的厂家超过15家,主要供应企业有亿帆医药、新发药业、兄弟科技、山东华辰、新和成和天新药业,以及国外的帝斯曼-芬美意、巴斯夫;后期泛酸钙生产能力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公开信息显示,天新药业、鑫富科技、山东华辰、江苏中正生化、内蒙古金达威等均有投产和新建/扩建/技改项目;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中国泛酸钙/泛醇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24300吨和19800吨左右;中国市场供应量5140吨(含进口产品640吨),因饲料消费增长和泛酸钙价格下跌,实际需求增长至4500吨左右。
(5)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其包括包括吡哆醇(C8H11NO3)、吡哆醛(C8H9NO3)及吡哆胺(C8H12N2O2)三种易于转换的吡啶衍生物,市场上主要以烟酸吡哆醇形式出售,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维生素B6下游主要用于医药、食品保健、饲料等领域,目前用于饲料添加剂的维生素B6略超医药方面的用量,饲料和医药为其主要下游方向。
产能全部集中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球维生素B6产能约2.4万吨,在建产能0.6万吨,产能全部在中国,在帝斯曼-芬美意关闭维生素B6工厂后,主要生产商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天新药业、新和成和安徽泰格产能均超过5000吨,海嘉诺、华中药业、新发药业、广济药业、和花园生物的产能也超过1000吨;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维生素B6产量9500吨,出口7500吨,国内供应2000吨,需求约1600吨。
(6)维生素B7
维生素B7又称生物素、维生素H、辅酶R,以低浓度广泛存在于大部分动植物组织,例如牛肉、蛋黄、瘦肉、动物肝脏,以及草莓、蘑菇、柚子、葡萄等水果,以及糙米、啤酒、酵母和小麦中,它也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维生素B7绝大部分应用于饲料领域,国内饲料厂商主要采购2%含量的维生素B7,国外饲料厂商采购的 维生素B7则以纯品为主。
维生素B7生产厂家数量多,供应格局分散,市场供应过剩。据不完全统计,按照折合成纯品计算,维生素B7的全球产能约600吨/年,在建产能约500吨/年,国内生物素生产厂家较多,主要有圣达生物、新和成、天新药业、浙江医药、科兴生物化工、海嘉诺、安徽泰格等公司;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中国生物素产量420吨,出口315吨,国内供应105吨,实际消耗约95吨,近3年生物素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7)维生素B9
维生素B9又称叶酸,是指多种形式的叶酸及其相关化合物,存在形式较多,其母体化合物是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 L-谷氨酸 3 大成分结合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叶酸广泛分布于绿叶植物,在肝脏、肾、蛋黄等、水果和酵母中也广泛存在,叶酸的特性使得其在食品、饲料、医药保健品等行业应用较为广泛。
环保要求高。生产叶酸需排放大量含有氨氮及无机盐的废水,环保限制严格,获取相关生产经营许可证难度大。
国际大厂退出,中国主导产能。叶酸产能最初是由德国拜耳、瑞士罗氏和美国默克等大公司所垄断,近年来国外大公司陆续退出叶酸市场竞争,目前全球叶酸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于我国;产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叶酸的全球产能近5000吨/年,其中天新药业和新发药业、安徽泰格、的产能均超过1000吨/年,南通常海、新鸿医药和冀衡药业产能不足500吨/年,圣达生物产能还在扩建中;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叶酸产量2450吨,出口1750吨,国内供应700吨,受饲料消费同比增长提振影响,终端叶酸需求恢复增长,消费量约600吨左右。
(8)维生素B12
维生素 B12又叫钴胺素,它是一类含钴的咕啉类化合物的总称,如羟基钴胺素、氰基钴胺素、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基钴胺素等,维生素B12最突出的特征是自然界中的维生素都是由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都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B12,同时它也是自然界中由生物合成的最为复杂的小分子物质,它参与人体细胞代谢,影响DN 的合成与调节,还参与脂肪酸的额合成和能量的生成。维生素B12除了医用(含OTC药物),还大量用于动物饲料、营养补充剂和食品强化剂。
竞争格局趋于分散,供大于求加剧。据不完全统计,按照折合成纯品计算,全球维生素B12年产能位于120吨/年-180吨/年之间,除个别海外企业外,生产商均为我国企业,老牌生产企业主要有河北玉星、华北制药、河北华荣、宁夏金维,近几年新进入的企业有新和成、山东昆达和广济药业;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我国维生素B12产量118吨,出口88吨,国内供应约30吨,国内消耗约23吨。
3、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 L-抗坏血酸,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胶原蛋白、细胞间质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等。
(1)广泛存在于果蔬,下游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因此其产业链上游行业以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业为主,合成路径是以葡萄糖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最终形成维生素C;其下游主要应用于医药、动物饲料、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行业,其中食品添加剂行业最为主要,占比近 70%。
(2)行业壁垒较低,竞争激烈。维生素C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的维生素品种之一,有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的维生素C产能约为27万吨,已占全球90%以上份额,其中石药集团、新和成、安徽泰格、山东鲁维和东北制药的产能位列行业前五,全球产能基本位于中国;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中国维生素C产量24.5万吨,全年出口18.5万吨,比2020年降约2万吨,国内供应6.0万吨。
4、维生素D
维生素 D(简称 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共包含 5 种化合物,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其中维生素D3的生物活性明显高于维生素D2,因此在使用上一般都使用维生素D3,在紫外线(短波高频率的光)的照射下,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虽然动物体内可自行合成维生素D3,但对于养殖的动物来说,从入栏到出栏它们就长期处于室内,缺乏阳光的照射,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3,维生素D3下游主要应用于饲料、食品及医药保健品,其中饲料行业用量最大,占比在80%以上。
(1)维生素D3的核心原料胆固醇。在维生素 D3的合成过程中,对原料羊毛脂胆固醇纯度的要求在 95%以上,符合这个标准的胆固醇则是NF级胆固醇,花园生物金西基地投产后,NF级胆固醇产能达840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一半以上。
(2)竞争有所加剧,供应趋向分散。据不完全统计,维生素D3生产厂家超过10家,国内企业主要生产饲料级产品,国外企业主要生产食品及医药级产品,以 50 万 IU/g 的规格计算,全球维生素D3的名义产能共计17300吨,其中花园生物产能为3600 吨,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 生产商之一,除此之外国内生产商还有浙江威仕、新和成、金达威、海盛制药和浙江医药;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维生素D3产量6550 吨,出口4200吨,国内供应2350吨,国内需求约1950吨。
5、维生素E
维生素E(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癌、抗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维生素E包括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两类共8种化合物,即 α、β、γ、δ 生育酚和 α、β、γ、δ 三烯生育酚,α-生育酚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活性最高的维生素E形式。维生素E是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维生素之一,其下游主要应用于饲料行业、医药化妆品行业及食品饮料行业,其中饲料行业用量最大,占比近2/3,后两者的占比分别约25%和5%。
(1)市场上以合成维生素E为主。维生素E可以分为天然维生素E和合成维生素E,天然维生素E主要来源于黄豆、油菜籽、小麦胚芽等植物原料,食用安全性高,已广泛运用于保健品、医药品、食品、饲料添加剂以及化妆品等生产领域,高纯度的天然维生素E更是医药品和保健品的首选,但目前市场上维生素E的主体都是产品结构易于调控、价格低、可以大批量生产的合成维生素E。
(2)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维生素E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壁垒,合成反应步骤多、工艺路线长,技术要求高、资金壁垒高、产业链配套要求高,从近几年来看,维生素E的新增产能暂无明确的投产时间,格局相对比较稳定,行业主要以销定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主要维生素E生产商产能合计约35万吨,2023年维生素E供应端扰动因素较多,国外厂家生产不连续,国内厂商出口持续景气,国内生产商主要有新和成、能特科技、浙江医药、福建海欣、吉林北沙、海嘉诺、北大医药和万华化学等;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全球维生素E产量82000吨,中国厂家产量68000吨,出口50500吨;国内供应量18900吨(含进口1400 吨)。
6、维生素K
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共有四种形式,分别对应K1~K4:K是从植物中提取而来,被称为叶绿醌,K2是从动物体内提取而来,被称为甲苯醌,K1和K2由于是天然存在的,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而K3、K4 则是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K3的活性最高,是K1、K2的 2~3倍,是最常用的饲料添加剂,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作物等。
铬矿影响价格。维生素K3合成多采用联产工艺,该工艺采用红矾钠(重铬酸钠)作为氧化剂,氧化甲基萘,其氧化残液经调制制成制革行业用的铬鞣剂,其中甲基萘分馏自煤焦油;红矾钠来自铬矿石,而我国铬矿石主要依赖进口,铬矿的稳定供应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维生素 K3 的稳定生产,企业方面,维生素K生产商,兄弟科技和振华股份通过并购进入铬化学品行业,控制了上游关键原材料重铬酸钠。
产能方面,目前全球维生素K3产能主要集中于我国,国外厂商主要有乌拉圭Dirox、土耳其Oxyvit,全球维生素K3产能超过1.3万吨/年,其中兄弟科技、振华股份、陆良和平和山东华升均超过2000吨/年,崴尼达和重庆民丰产能超过1000吨/年;产量方面,据博亚和讯估算,2023年中国维生素K3产量7100吨,出口4400吨,国内供应2700吨,国内实际消耗约2100吨,供需处于宽松平衡状态。
(三)维生素行业现状
1、2024年以来价格有所反弹
2024年以来,维生素价格有所反弹,市场对维生素提价的预期存在分歧。其实大多数维生素品种2018年后,随着行业产能的持续增加,以及具有环保风险的供给出清,价格进入下行周期,至2023年,大部分产品出现超跌,部分价格甚至跌破历史低位,如维生素 A,2023 年 12月跌至 71.50 元/千克,为2008 年至今的历史最低值,行业内哀鸿遍野,随着工厂持续亏损,部分产品开始减产保价,同时由于前期价格持续下跌,下游备货积极性不足,库存低位,行情触底反弹。另外,部分品种如维生素 K3 上游原料涨价,叠加海运费价格大幅上涨等多因素,部分维生素品种挺价氛围浓厚;部分产品如维生素E,海外供给出现了问题,已宣布的检修时间非常长,且没有复产的时间表,帝斯曼和芬美意合并后,宣布要剥离动物营养业务。有研究人员表示,本轮维生素提价和之前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下游接受度不同,去年提价时,下游处于亏损状态,接受度低,现在下游盈利,接受度高;第二,需求背景不同,过去饲料需求是负增长,现在转为正增长,需求更好;第三,海外供给问题,巴斯夫和帝斯曼的产能问题导致国内出口需求变好;第四,供给预期不同,帝斯曼可能退出或减产,导致供给端预期紧张,渠道对价格看高。
2、主要应用为饲料
维生素下游应用主要为饲料、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除 VC、肌醇以及 VB1 等品种,全品类来看,维生素下游超过 60%用于饲料添加剂,饲料产量以及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比例对国内维生素需求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猪饲料,其在饲料中占比近半,下游养殖企业大的盈利情况直接影响维生素的价格,如2023年,受养殖亏损的影响,饲料企业为压缩成本,仅保留刚性添加量,饲料中维生素用量不断压缩,有数据显示,维生素综合使用成本被压缩至2007年以来的最低。
二、行业内企业一览
(一)重点公司介绍
1、新和成
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可以追溯至成立于1988年的新昌县合成化工厂,初期主要靠乙氧甲叉、三甲基氢醌和维生素E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拥有深厚的精细化工基础,聚焦“化工+”“生物+”,形成新和成特色的产业集群和技术平台、产业平台相互依托的研发模式,产品上能对接基础化工原料,下能延伸生产特殊中间体、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原料药等功能性化学品,营养品是支柱业务,包括维生素、蛋氨酸、辅酶 Q10 等;香精香料、新材料及原料药业务主要产品围绕蛋氨酸、维生素的一体化布局。公司目前拥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5、B6、B12等合计超过12.5万吨的年产能,另外营养品方面,还拥有蛋氨酸、牛磺酸和辅酶 Q10等产品。2023年公司经营简况如下:
财务方面,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25%,公司一季度实现45亿元营业收入,同比/环比增长25%/10%;实现净利润8.7亿元,同比/环比增长35%/44%,主要由于一季度国内蛋氨酸和维生素A/E均价环比均有所改善,带动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改善至35%(对比Q123/Q423毛利率32%/31%)。
2、浙江医药
公司成立于1997年,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是一家主营医药生产及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合成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H(生物素)、维生素D3、辅酶Q10、β-胡萝卜素、斑蝥黄素、叶黄素、番茄红素、抗耐药抗生素、抗疟疾类医药原料药、喹诺酮、抗耐药抗生素、降糖类、激素类、叶黄素、天然维生素E、辅酶Q10、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物制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体外诊断试剂、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医疗器械等。2023年,公司经营简况如下:
财务方面,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 4.3 亿元,同比-20%;其中 Q4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9 亿元,同比-4%,环比-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133%,环比+341%。2024Q1,公司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2 亿元,同比+12%,环比+17%;实现归母净利润 1.1 亿元,同比-3%,环比-1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6 亿元,同比+8%,环比+2.1 亿元。
3、天新药业
公司成立于2004年,2022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深耕维生素多年,先后实现维生素 B1、维生素 B6、叶酸(B9)、维生素 D3、生物素(B7)的工业化生产,公司当前具备 7000 吨维生素 B1、6500 吨维生素 B6、500 吨叶酸390 吨生物素(折纯)和2万吨/年维生素E 粉产能,同时上市募投项目维生素 A(折纯)产能1000吨/年、维生素B5产能7000 吨/年和25-OH-VD3(折纯)产能6吨/年正在陆续释放产能,公司的 VB1、VB6、叶酸产品市占率为全球第一梯队。2023年公司经营简况如下:
财务方面,2023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18.82 亿元,同比下跌 18.34%;归母净利润为 4.76 亿元,同比下跌 23.51%;扣非净利润为 4.31 亿元,同比下跌 24.07%。公司 1Q24 营
业收入为 4.94 亿元,环比上涨25.30%,同比下跌 14.46%;归母净利润为1.48 亿元,环比上涨 134.39%,同比上涨 35.87%。
4、亿帆医药
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4年借壳鑫富药业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早期业务为药品销售代理,之后通过并购不断扩展业务范围,围绕大分子、小分子、合成生物、特色中药四大业务领域,搭建了面向全球的生产、研发体系及商业网络,2023 年公司首个创新药亿立舒中美获批上市,维生素方面,公司是全球维生素 B5 龙头,现拥有维生素 B5 产能 8000 吨/年。2023年公司经营简况如下:
财务方面,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收40.68亿元,同比增长6.03%;实现归母净利润-5.51 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26亿元,同比增长41.28%;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25.55%。
5、安迪苏
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动物营养添加剂,是全球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市场的领导者,业务涵盖蛋氨酸、维生素A等功能性产品,含酶制剂、有机硒添加剂等特种产品和二氧化硫等其他产品,拥有蛋氨酸产能7万吨/年、维生素A产能5000吨/年,是全球第二大蛋氨酸供应商,也是全球六大维生素A供应商之一。公司产品大致分为三类,即功能性产品、特种产品和其他动物饲料添加剂产品,2023年公司主营简况如下:
财务方面,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为131.84 亿元,同比下跌 9.26%;归母净利润为0.52 亿元,同比下跌95.82%;扣非净利润为 0.13 亿元,同比下跌 98.92%;对应 4Q23 营业收入为 35.69亿元,环比上涨 8.63%;归母净利润为 0.87亿元,环比上涨 227.67%。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4.96 亿元,同比增长 10.90%,实现归母净利 2.77 亿元,同比增长 18512.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3.79 亿元,同比增长 1756.10%。
6、花园生物
公司成立于2000年,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维生素D3上下游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历经20余年发展,公司已完成VD3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业务主要分为维生素板块和医药制造板块,其中物维生素板块主要产品有羊毛脂胆固醇、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等,医药制造板块的主要产品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多索茶碱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硫辛酸注射液以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多巴丝肼片等。2023年,公司主营简况如下:
财务方面,2023年实现收入10.95亿元、归母净利润1.9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分别变化-22.78%、-49.87%和-57.65%;其中 2023 年第四季度实现收入 1.97 亿元、归母净利润 0.43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0.15 亿元,同比分别变化-41.97%、45.04%和-57.38%。2024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30亿元、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6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5%、76.41%和41.29%。
7、其他
除此之外,维生素生产商还有是全球最大的辅酶Q1生产商金达威,其拥有维生素 A 产能 4000 吨/年、维生素 D3产能 1600 吨/年、维生素 K2 产能 100 吨/年、辅酶 Q10 产能 600 吨/年和 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产能500 吨/年;全球知名的维生素及铬盐生产企业兄弟科技,拥有维生素K3产能3000 吨/年、维生素B1产能3200 吨/年、维生素B3产能1.3万吨/年 、维生素 、B5产能5000 吨/年以及年产1.3万吨维生素B3;全球生物素、叶酸的主要供应商圣达生物,现拥有生物素产能280吨/年、叶酸产能1500 吨/年和维生素 B2产能1000 吨/年;国内较早从事维生素生产的企业之一广济药业,现拥有维生素 B2产能 4000 吨/年、维生素B6产能1000吨/年,维生素 B12产能1000吨(1%)/年;我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华北制药,现有维生素 B12 产能 1400 吨/年和维生素C产能1.2万吨/年,500吨/年维生素K2和70吨/年辅酶Q10;专注于铬盐产业链的振华股份,公司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铬化学品和维生素K3生产商,现拥有维生素 K3产能3000吨/年。
(二)估值分析
三、投资建议
(一)把握本轮维生素提价的背景。其实,自2024年以来,本轮维生素涨价主要是停产检修造成的产能缺口,以及2023年维生素企业出现亏损后降低了扩产步伐,这使得市场上维生素供给较为紧张;而这之前的行业背景是:随着维生素行业产能惯性释放,产能过剩形势严峻,行业竞争加剧,终端成交清淡,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大部分产品亏损,部分产品严重亏损,而且受下游生猪等养殖亏损影响,饲料企业为压缩成本,仅保留刚性添加量,饲料中维生素用量不断压缩,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行业大多数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也正是由于工厂持续亏损,部分产品开始减产保价,同时由于前期价格持续下跌,下游备货积极性不足,库存低位,行情触底反弹,再加上海外市场季节性停工和环保压力下的去库存同时存在,且海运运费受到地缘冲突影响而涨价,化工品包含维生素的出口需求受到了抑制,更进一步加速了维生素的提价。
(二)理解维生素价格的催化因素。大部分维生素人和动物无法在体内合成,或者合成量比较小,需要通过饮食等方式摄入,因此大多数维生素被用于动物饲料,所以维生素的需求跟饲料的需求较为同步,维生素作为添加剂用量较小,且不是必备品,一旦养殖业盈利下滑,饲料企业从成本方面考量,会压低维生素的需求,仅维持最低的刚性需求,减少饲料里的维生素比例,短期来看对动物的影响不大,这就导致维生素的需求会随着养殖端的盈利情况而变动,在饲料需求相对平缓的时间里,这个趋势就更为明显,研究维生素,必须研究养殖行业的情况,才能从需求端了解市场情况,首先需要研究生猪养殖,然后是蛋禽养殖行业。
(三)把握行业内供给情况。据博亚和讯估算,若将所有维生素产品折算成统一含量后加总计算,不包括氯化胆碱,2023年中国维生素产量43.4万吨,同比增长4.0%,占全球产量的84.4%,虽然当前部分高端医用和食品级维生素由欧洲生产,但考虑到环保等因素,欧洲厂家扩产较为谨慎,近几年只有巴斯夫对维生素A进行了扩产,而行业内中国厂家比较多,市场竞争很充分,部分国内厂家还在不断扩产中,原本在价格持续下跌、行业大面积亏损的局面下,那些缺乏生产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的厂家,因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或资金压力下,可能选择退出或停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但目前随着维生素价格的反弹,供给格局未来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短期需要关注国内的产能新增情况,看环保的制约和原料的供给是否受限,不过长期来看,大部分维生素仍然处于产能严重过剩。
(四)维生素需求具有季节性。一方面,三季度天气相对炎热,动物会产生热应激,饲料的消耗相对较少,因此三季度一般为饲料需求淡季,进而传导至维生素,三季度也是维生素需求淡季;另一方面,重大节日期间,市场肉禽产品消费量增加,出栏前大量育肥,短暂提高饲料用量,提升维生素用量是常规操作,而春节、中秋、十一、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集中在四季度和次年年初,因此下半年尤其四季度是饲料的消费旺季,维生素需求集中。由于维生素生产设备常年需要定期维修,故大多数厂家一般会在三季度选择停产检修,可能会对供给形成冲击。
(五)关注饲料领域占比高的细分品类。维生素分品类来看,维生素A、D3的需求在饲料领域超过80%,而维生C由于在饲料中的用量较少,因为猪和禽类等动物可以在体内合成足够的维生素C,不需要额外补充,受益于生猪养殖等行业的盈利的恢复,叠加海外因素造成的海外季节性停工和产能出清,出口运价上涨和成交好转,使得今年以来维生素 A、E、B1、B12、D3、B2价格走势明显强于维生素C、B6、K3、生物素以及叶酸。
至于为什么维生素D3会暴涨,你看懂了吗,一句话,需求决定价格基准,库存扰动价格基准,供给决定价格上限。
---关注 公众号 “ 暠佳观察笔记 ”---
如果您觉得有收获请选择:
---打赏、转发、点赞---
查看往期行业研究文章,可点击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