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对象为超导行业,主要分析了超导材料,超导技术及其应用,着重分析了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了行业内上市公司,为该行业的投资提供建议。本文共计11176字,预计完成阅读28分钟。
一、超导行业概述
(一)超导和超导材料简介
1、超导是什么
超导是20世纪最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指某种材料在降至某一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这个温度被称为超导临界温度(或超导转变温度),用 Tc表示。除此之外,超导还有两个临界值,即临界电流Ic和临界磁场Hc,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并形成临界值曲 面,只有当温度、电流和磁场在临界值曲面上或内部时,物质才会进入超导态,拥有零电阻特性。
超导材料又称为超导体,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超导体具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宏观量子现象,具有三个主要的特征,即完全导电性,又称“零电阻效应”,即低于临界温度Tc时,超导体的电阻迅速降为零的特性;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即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磁场强度Hc时,外界磁场的磁力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现象;通量量子化,又称“约瑟夫森效应”(Josephson effect),是指在“超导体-薄绝缘介质层-超导体”组成的三明治结构中,电子可以穿过绝缘层从而形成隧穿电流的现象,这种结构也被成为约瑟夫森结,中间绝缘层的典型厚度为1.5~3 nm。
2、超导发展历程
超导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跨越了多个世纪的科学探索过程,自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尼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首次发现超导现象以来,超导体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911年,昂尼斯在研究汞在低温下的电阻行为时,发现汞在4.2 K时电阻突然降为零,这是超导现象的首次发现,这一发现标志着超导研究的开始;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瓦尔特·迈斯纳(Walther Meissner)和罗伯特·奥克森菲尔德(Robert Ochsenfeld)发现了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1957年,巴丁、库珀和施里弗提出了BCS理论,这是超导微观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它解释了超导现象的基本原理;1962年,英国物理学家布赖恩·约瑟夫森(Brian D. Josephson)基于BCS超导理论预测,存在两个超导体之间通过一个薄绝缘层或弱连接时,超导电子对能够隧穿并通过绝缘层形成超导电流的现象,并在1963年由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和约翰·罗厄尔(John M. Rowell)通过实验验证;1986年,柏诺兹和缪勒发现了一种铜氧化物陶瓷材料,其临界温度为35K,这一发现打破了之前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开启了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2021年发现临界转变温度为39K的金属化合物 MgB₂超导体,2008年发现铁基超导体;2023年7月22日韩国研究团队发布论文称成功发现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引发了全球较多关注,8月1日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布论文,通过计算证实LK-99理论上的确存在超导性,但是目前针对韩国研究团队发现的LK-99材料体系是否具备室温超导特性,全球各研究团队仍有较大的分歧,仍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和结果复现来证实。
超导作为凝聚态物理前沿领域之一,百余年来长盛不衰,超导领域累计共有13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分别是1913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麦林·昂尼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因发现超导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利昂·库珀(Leon Cooper)和罗伯特·施里弗(Robert Schrieffer)因提出BCS超导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3年,日本科学家江崎玲於奈(Leo Esaki)和美国科学家伊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因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7年,德国科学家约尔格·贝诺茨(J. Georg Bednorz)和瑞士科学家卡尔·米勒(K. Alex Müller)因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3年,俄罗斯科学家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 Abrikosov)、金茨堡(Vitaly L. Ginzburg)和英国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 J. Leggett)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的基础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科斯特利茨(Michael Kosterlitz)和美国科学家邓肯·霍尔丹(Duncan Haldane)因在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方面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研究对超导体的理解也有所贡献。
3、超导材料分类
超导体分类方式较多,可以根据材料临界温度、对于外磁场的响应、化学成分等进行分类。
4、超导产业链概述
超导产业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上游是矿产资源,如铌、钛、钡、铋、锶等金属,是超导行业的基础;中游是超导材料如YBCO和BSCCO等带材,是超导行业的核心;下游是超导应用,如医疗行业的MRI设备,电力和公用事业领域的超导电缆,超导感应加热等。
(二)超导技术及应用分析
一般而言,若不考虑尚存在争论的室温常压超导体,按照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可以将超导分为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 主要区分为临界温度,目前国内低温超导材料及应用占超导市场总量的90%以上,高温超导材料仍处于产业化初期。
1、低温超导
低温超导材料一般都需在昂贵的液氦环境下工作,液氦制冷的方法昂贵且不方便,故低温超导体的应用长期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低温超导线圈主要是指用低温超导材料绕制而成的超导线圈,其通常采用液氦制冷,工作温区在4.2K及以下,实现商业化的低温超导线材主要为铌钛(NbTi)和铌三锡(Nb3Sn)。
其中NbTi超导体临界温度在10 K左右,NbTi 超导体具有良好延展性、较高的强度、高临界电流密度和相对低的造价;Nb3Sn的临界温度相对较高,在18 K左右,Nb3Sn材料本身具有脆性,力学加工性能较差,临界电流对应变比较敏感,且制造困难、造价相对较高,相比于NbTi,Nb3Sn 的主要优势是有比较高的临界磁场,4.2 K下其临界磁场可达20 T,而NbTi的临界磁场仅 12 T(4.2 K)。应用方面,NbTi具有良好的加工塑性,主要应用于MRI、MCZ、NMR、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加速器等领域;Nb3Sn属于脆性材料,主要应用于NMR、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等领域。
低温超导行业产业链也由上游原材料、超导线材、超导磁体、超导设备及下游应用四个环节构成,但是由于低温超导线材行业对原材料的消耗量并不大,因此上游原材料对超导线材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NbTi 棒材环节,由于Nb和Ti 的熔点相差较大,若控制不好熔炼技术,易导致后续细芯丝NbTi线加工中断线,因此NbTi二元合金棒的制备非常困难,该环节目前主要由美国ATI公司以及我国的西部超导进行供应,这两家公司和英国 Oxford、德国 Bruker、英国Luvata以及日本JASTEC,被认为是国际超导磁体头部企业,其中我国NbTi线材性能和性价比已优于发达国家,Nb3Sn线材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2、高温超导
高温超导是指在较高的温度下(通常是液氮沸点以下,即-196° C),超导材料表现出零电阻的现象。高温超导材料的工作温度更高,可以使用更便宜、更容易获得的冷却剂如液氮,而非价格高昂的液氦,在YBCO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问世之后,高温超导得到了实质性发展,现阶段在感应加热、电力传输等领域已实现初步应用,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已得到证实,也已渗透能源、商业、医疗等多个领域,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代替低温超导材料,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具备实用价值的高温超导材料主要包括铋系(BSCCO)、钇系(YBCO)、二硼化镁(MgB2)超导材料及铁基超导材料等,制备方法有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三种。其中,BSCCO和 YBCO的临界温度都在液氮温区(77 K)以上,BSCCO 超导带材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早于 YBCO, 因此被称为第一代高温超导带材,后者被称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三)超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超导产业仍在0-1发展的初期,即便是成熟的低温超导材料也还有提升空间,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当前科研成果及产业结果表明,超导材料和磁体主要可以应用于高能加速器、磁约束核聚变、医用磁共振成像仪(MRI)、核磁共振谱仪(NMR)、磁控直拉单晶硅(MCZ)、质子重离子加速器、超导储能、超导量子计算机等领域,我国在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方面,经过近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超导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在高性能低温与高温超导材料、超导强磁场应用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下就部分高温超导应用领域进行分析:
1、超导感应加热
早在2022年初,国内首台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正式并线生产并通过验收后,高温超导产业化应用得到了实质性发展。超导感应加热是指通过坯料旋转切割磁力线,产生涡流被加热,相较于传统的工频炉加热,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利用凭借零电阻、强磁场、极低频的特点,具备节能减耗、加热均匀、升温迅速、温控精准等优势,使其成为替代老一代工频感应炉的优选。
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可广泛用于铝、铜、镁、钛、特种钢材、高温合金等非磁金属加工热成型领域(包括挤压、锻造、轧制等)以及金属熔炼及半导体熔融等领域;另外,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还可大规模用于金融熔炼加工,在金属熔炼加工过程中,利用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超高的能源转换效率,能实现金属工件的快速升温,极大提高金属熔炼加热阶段的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金属熔炼市场是比金属挤压锻造加工市场更大的一个市场,估计总产值在万亿元以上,其中可使用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进行熔炼工作的预估在五千亿元以上,是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的未来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也是一个值得深耕大投入的庞大的业务领域。
2、光伏领域应用展望
相较于永磁体、常规电磁铁,超导磁体由于其低能耗、快速响应控制、磁场强度高、均匀性好等优点,被公认为适用于单晶硅制备的最佳方案(体积可缩小为 1/5,重量缩小为 1/10,可降低电耗 20%,提高 30%成品率)。目前国际上面向 12 英寸大尺寸硅片生产的超导直拉单晶炉的技术还仅掌握在英特尔、日本信越等少数企业手里,近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硅片产产能逐年递增,有研究机构认为,未来超导磁场采购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将有助于新型单晶炉在客户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随着进入新一轮替换周期,在未来3—4年单晶炉逐步更换,超导技术迭代将带来设备需求的非线性增长,预计 2024/2025年年均新型单晶炉订单需求有望达到约200/400GW,单GW需70台左右,则 2025年新型单晶炉订单空间达到约770亿元。
3、可控核聚变是超导未来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自上世纪50年代可控核聚变概念成为全球议题起,诞生并演化出了多种技术路线,如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等,究其原理,从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点火角度看,主要考察三个参数,即燃烧等离子体的温度、等离子体的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当这三重参数乘积大于某一数值时,就意味着聚变反应可以维持进行,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实现自持燃烧,目前主流商业发电核聚变方式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作为聚变燃料,磁约束装置的研究数量最多,也被市场认为是最接近实现商用发电的技术路线,基于磁约束技术路线的托卡马克装置是目前所有技术路线中研发投入最多,也是在客观参数上最接近劳森判据的技术路线。根据磁约束聚变的托卡马克的聚变输出功率计算公式 p≈β²B⁴V,聚变功率P与体积(V)的一次方成正比,与磁场强度(B)的四次方成正比,等离子中心磁场强度的提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关键的影响因子,因此在同等聚变功率下,提高磁场强度可以大幅降低托卡马克装置的体积,从而降低研发费用,缩短研发周期。
超导材料基于其零电阻以及高载流特性,可以用于制作高场磁体,低温超导材料在强场下面电流密度衰减非常快,目前主要应用于15T以下场景,高温超导材料在强场下面电流密度衰减较平缓,因此要将托卡马克装置的磁场强度提高到15T以上,高温超导强场磁体是核聚变装置技术路线变革最主要的发展瓶颈,高温超导磁体的研发成功,以及后续场控系统的完善,较之目前使用的低温超导磁体,将大幅提升磁场强度,降低托卡马克装置的建造体积和造价,极大降低我国超托卡马克装置的使用维护成本,为加快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使用提供稳定且更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国内外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进展快速,国内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和中核集团分别开始布局包含高温超导磁体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美国、日本等世界多个国家也在2023年发布最新政策文件,大力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快速发展,在一座造价高达几十亿的托卡马克装置中,超导磁体作为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占据着几乎一半的成本,高温超导磁体未来将随着可控核聚变的逐步商用,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4、室温超导存在巨大的争议
室温超导是指在接近或等于室温的条件下实现的超导现象,由于超导体在超导状态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这使得它们在能源传输、磁悬浮交通、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室温超导屡成新热点。2020年,有报道称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实现了在约15°C的温度下,一种碳-硫-氢化合物的超导性,但这种超导体需要在267GPa的高压下工作,这相当于地球中心压力的3/4,尽管这一发现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种极端条件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2023年,室温超导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韩国韩国研究团队发表论文,宣布由铅、铜、磷、氧合成Pb10-XCuX(PO4)6O 化合物LK-99,是世界上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材料,声称在常压下可以127摄氏度以下表现出超导性,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尝试复现实验,然而,后续的研究和实验表明LK-99的超导性并未得到广泛验证,一些团队的实验结果未能复现韩国团队宣称的超导现象。但总的来说,室温超导的研究仍然充满挑战,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希望能够找到在更接近实际应用条件的室温超导材料,尽管存在争议和未解决的问题,但室温超导的研究前景仍然令人期待,室温超导产品潜在市场规模超万亿元,一旦实现,它可能会对能源、交通、医疗和计算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行业内公司一览
(一)重点公司介绍
1、联创光电:高温超导技术领跑全球
公司成立于年1999年,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激光系列及传统 LED 芯片产品、智能控制系列产品、背光源及应用产品,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及金属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年开始,公司进行战略调整,优化智能控制产品的结构和下游结构,有序剥离部分背光源及低端线缆业务,同时积极布局激光和超导两大前沿科技产业,2023年各板块经营简况如下:
超导业务方面,子公司联创超导拥有国内领先的高温超导技术团队及高温超导磁体生产技术,自2013年启动“1+N”系列的高温超导磁体和感应加热设备项目以来,公司已积累了大量高温超导磁体制备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具体包括饼式结构、螺管结构、无感结构、跑道结构、D 型结构等,同时拥有全球唯一的兆瓦级及中大口径技术能力,而德国与韩国的装置在加工尺寸及设备功率等方面与公司的研制设备存在较大差距,应用领域及普及度较为有限。因此,公司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产品目前处于无直接竞争对手状态,联创超导全球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2023年开启了批量化交付进程。
另外,公司8月5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合计4.906亿元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将对联创超导持股比例从40%提升至51%,收购完成后,联创光电将成为联创超导控股股东,并将联创超导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本次收购以对联创超导55.75亿元估值定价的基础上折算80%作为本次交易的计价基础,同时电子集团、共青城智诺嘉分别与公司签订《盈利补偿协议》,作出业绩承诺:联创超导在2024年-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
财务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2.4亿元,同比-2%,实现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43%。2024H1,公司实现营收15.47亿元,同比下降6.77%,实现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6.38%,毛利率为18.70%,同比+0.62pct,净利率为16.80%,同比+1.06pct。单2024Q2,公司实现营收8.29亿元,同比-4.74%,环比+15.40%,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2.56%,环比+17.66%,毛利率为17.12%,同比-1.98pct,环比-3.40pcts,净利率为16.34%,同比-1.07pct,环比-0.98pct。
2、西部超导:高端钛合金龙头,低温超导线材头部供应商
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从事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 NbTi 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超导产品,包括 NbTi 锭棒、NbTi 超导线材、Nb3Sn超导线材、MgB2线材和超导磁体等;第二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等;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和高温合金母合金等。2023年各板块经营简况如下:
超导业务方面,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实用化超导材料与磁体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低温超导线材是多芯复合线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导体设计、高均匀合金熔炼、大变形塑性加工、磁通钉扎调控、热处理等全套核心技术,目前除公司外,国内其他企业无技术积累,且低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属敏感技术,无法从国外获得,公司低温超导产品的价格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也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在高温超导材料方面,公司侧重MgB2和 Bi-2223 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掌握上述材料核心制备技术,未来将突破并引领上述材料在智能电网中输电电缆、无液氦磁体装备等领域的运用,已经开始为我国研发的世界首台10MJ/5MW 高温超导储能装置提供MgB2线材。
财务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9亿元,同比减少1.62%,归母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减少30.33%,扣非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减少35.06%。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0 亿元,同比-4.33%,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17.24%,扣非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16.37%。单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 亿元,环比+54.60%,同比+3.13%;归母净利润2.38亿元,环比+115.39%,同比+11.83%;扣非归母净利润2.19亿元,环比+136.12%,同比+22.62%。
3、永鼎股份: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商
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拥有光通信和电力传输两大核心产业,其中光通信产业立足“光棒、光纤、光缆”的生产并且延伸至光芯片、光器件和光模块等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安全运营分析应用等产品和服务,逐步实现从芯到线到设备传输到数据收集的产业布局;电力传输产业包含传统电线电缆、特缆、EPC电力工程总承包、超导电力、汽车线束及新能源线束等业务,已实现包含了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2023年各板块经营简况如下:
超导业务方面,主营产品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应用设备产品,公司也在加速推进高温超导带材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磁拉单晶和超导电缆等领域的应用,当前持续扩充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能;另外,在超导电力方面,公司与国网合作的“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示范工程”项目于2023年10月通电成功,这是中国首条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并网投运,填补了我国超导电缆在配网直流系统的应用空白。
财务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3.45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归母净利润4325.03 万元,同比下降 79.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82.14万元,同比下降 88.91%。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减少3%,归母净利润3130万元,同比减少22%。单2024Q 2,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归母净利润398万元,同比减少75%。
4、中天科技:光纤光缆龙头,超导电力提供商
公司成立于1996年,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国内四大光纤光缆龙头公司之一(其他三家为长飞光纤、亨通光电和烽火通信),公司以光纤通信为起点,已形成光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海洋装备、新材料等多元化产业格局,其中电力传输和光通信及网络业务作为公司传统主营业务,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据较高比例,2023年各板块经营简况如下:
超导业务方面,主要通过子公司中天集团上海超导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公司持有其70%的股权,中天超导建成了国内先进的超导电力技术研发基地,提供高温超导限流器、高温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等的研制、测试及低温制冷系统成套解决方案,也参与了国内多个重大超导电力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如深圳超导电缆示范项目、云南电网超导电缆项目等,整体来看超导技术研发方向仍然集中于电缆领域。
财务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50.7亿元,同比+11.9%;归母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3.0%。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4.16 亿元,同比+6.32%;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25.31%;扣非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9.33%;毛利率为 16.68%,同比下滑 0.54pct,净利率为6.81%,同比下滑3.25pct。单24年Q2,公司实现营收131.74 亿元,同比+11%,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30.57%,扣非归母净利润8.32亿元,同比-10.49%;单季度毛利率为 15.84%,同比-0.58pct,环比-2.19pct。
5、精达股份:上海超导第一大股东
公司成立于1996年,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是电磁线生产制造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特种电磁线、特种导体以及模具制造、维修等生产、研发和销售,产品用于汽车驱动电机、工业精密电机、机器人伺服电机、光伏逆变器、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领域,可划分为铜基电磁线、铝基电磁线及特种导体三大系列,产品种类主要涵盖铜圆线、铜扁线、铝圆线、铝扁线及合金导体线。2023年经营简况如下:
超导业务方面,公司自身没有超导业务,但公司是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上海超导是一家以新材料等学科为基础、利用镀膜技术,从事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发、应用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已经突破了上、中、下游产业链,已经投入市场进行应用,整体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其中低温强场特性、超导低阻接头、光纤内嵌超导带材及监测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上海超导也拥有稳定多元化的优质客户群,已为全球100多家单位提供产品或服务,客户遍布世界主要地区,包括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中科院电工所、美国CFS公司、英国TE公司、新西兰RRI研究所等国内外企业及科研机构,应用领域涵盖超导电力、可控核聚变、高场磁体、高端医疗、高能物理、工业节能、高速交通等。
财务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9.06亿元,同比增长2.07%;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11.84%;扣非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17.72%。2024H1,公司实现营收103.74亿元,同比增长19.9%;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38.6%;扣非归母净利2.72亿元,
同比增长37.4%;毛利率6.55%,同比持平。单2024年Q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44、1.80、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67.4%、69.2%。
6、其他
除上述介绍的公司外,超导行业全产业链涉及到的公司还有:超导线材和磁体供应商百利电气;超导电缆生产商宝胜股份和金杯电工;超导托卡马克试验装置供应商高澜股份、国光电气和炬光科技等。
(二)估值分析
三、投资建议
(一)正确认识超导行业,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
超导是一门新技术,从行业周期角度看,属于早期阶段,无论是低温超导、高温超导还是尚存在争议的室温超导,下游应用仍需要观察,即便是低温超导线缆,也仅仅是传统线缆行业采用超导技术优化而已;所以正是由于行业处于早期,需要正确认识概念和业绩的关系,概念是优先项,比如室温超导为什么具有高热度,也就是因为下游应用充满了想象空间,一旦技术层面认为可行,这对于下游众多行业来说,是颠覆性的,因此市场关注度高;当然了不是说低温超高和高温超导想象空间不足,低温虽然材料贵,但是目前市场份额高,高温虽然市场占比小,但无论是高温超导加热还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都已经有明确的应用方向,只是低温和高温的未来可以预期而已。
(二)了解超导技术路线,等待学术进步
当前,对于超导行业,还是需要了解技术路线,前文也展望了各技术路线,一方面,技术突破核心在于提高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和降低制备成本,不断探索新型超导材料;另一方面,低温和高温超导也将继续产业化,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超导材料的成本,使其更加经济实用,从而推动超导技术的商业化,可以期待发展更多的应用方向;不过,技术角度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室温超导技术,室温超导材料的突破,这将极大地扩展超导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但室温超导的技术突破不在产业手里,还在科学家的研究室,这部分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分析。
(三)继续关注行业下游应用,可控核聚变或成关键变量
下游应用比较多,比如已经产业化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磁控直拉单晶硅,超导输电电缆等,短期可能放量的超导感应加热,未来有一定前景的超导磁悬浮车和可控核聚变领域都值得关注,可以边走边看,不过重点要提的还是可控核聚变,个人认为可控核聚变的发展或许会带来超导应用的提速,详细见后续的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
(四)竞争格局不稳定,风险不得不防
最后,还是不得不提行业内的企业,当前我国在超导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基本与国际同步,国外头部企业关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而我国已经有了覆盖全产业链环节的公司,部分材料的性能和性价比更是具有优势,但是从产品的应用领域来看,还是相对较小,比如全球高温超导市场规模也就100多亿,中国占比30%左右,即便全部市场都由中国企业占据,空间仍然比较小,当前行成的竞争格局不够稳定,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变数很大,因此短期技术的领先不能成为投资的理由。另外,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超导体技术的研发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研发周期长、回报周期慢,应用开发也存在不确定性,超导的产业化进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关风险还是需要关注。
就说这么多吧,祝大家中秋快乐!
--关注 公众号 “ 暠佳观察笔记 ”---
如果您觉得有收获请选择:
---打赏、转发、点赞---
查看往期行业研究文章,可点击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