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博学者并不友善,不是将他们遗忘,就是把他们硬塞进某个人们熟悉的领域,而不管他们是否属于这个领域。以至于自古以来很多博学者都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比如:
现代人对哥白尼的印象大多是“日心说”理论,但他在法律、经济学等领域也提出过原创的理论;
洪堡不仅是自然科学家,而且还通晓艺术与文学……
细数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对某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其实不是“专才”,而是“通才”,而我们为了“方便”,却对很多学者的“通才”身份视若无睹。
但讽刺的是,今天我们若想深入了解某一事件,如中东局势、美国大选,无不需要通才者引路,但有一些“通才”实是沽名钓誉之徒,没有真才实学,而一些“通识”类的书,也在讲着不痛不痒的话,弃之可惜,但确实食之无味。
更要紧的是,一旦读错某本书,被带进思维误区、三观误区,更是花钱买罪受。
而徐贲老师恰恰两者兼而有之——既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内在精神,又有多年美国大学执教经验,由徐老师来给我们进行“中体西用”,最恰当不过了。
刘瑜说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写作者,从政治到社会,从历史到当代,从中国到美国,处处都有他清醒的声音。”梁文道更直接,说徐贲是“西方经典阅读的最佳导游”。
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通过徐贲深入浅出的全程导读,了解和理解充满思辨精神的三千年西方思想史,更在于通过徐贲鞭辟入里的剖析,清楚到底应该怎么读书、如何在读书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只有这样书才不会被“读死”,而是越读越活。
每了解一本书,就等于更高一阶审视了一遍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历史的三重关系,既学到了理论更融入了实践,把阅读作为思考的手段,这就达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阅读即行动。
而这套书,用另一位学者刘擎的话来说,就是能让我们“澄清自身来历,辨析当下处境,思考未来前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排版考究,装帧雅致,并采用日本精装书工艺,内外双修,均臻化境,倘若您的书架和案头需要更新,那么把这套书先摆上,绝对有里有面儿。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这套《西方人人经典讲演录》,并为书友们准备了毛边版和签名版(非毛边)。感兴趣的书友,点击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徐贲作品集”)。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